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侧面,且研究主要建立在思辨的基础上,或者是现象的描述和罗列,或者是问题的归纳和总结,缺乏较为规范的扎实的研究假设,科学的问卷设计,合理的抽样调查,严谨的数据分析,以及证实或者证伪研究假设的实证研究。概念的清晰界定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石,需要结合多学科、多角度的理论分析。

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1.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范式“重思辨,轻实证”

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缺乏对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系统性的、规范的实证研究。有学者对近20年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范式进行了精确统计,发现实证研究仅占5.1%,而这部分的实证研究中,大都采用自编的简易调查问卷,根据预设的调查目的涉及相关的问题和选项,以各个题项的百分比来分析调查结果。此类描述性统计方法可以获得一些数据的基本特征,但难以揭示数据背后的复杂规律。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侧面,且研究主要建立在思辨的基础上,或者是现象的描述和罗列,或者是问题的归纳和总结,缺乏较为规范的扎实的研究假设,科学的问卷设计,合理的抽样调查,严谨的数据分析,以及证实或者证伪研究假设的实证研究。

2.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模式“重描述,轻分析”

其一,对社会责任感的概念研究多是描述,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有的是从教育学角度,有的是从心理学政治学角度,有的仅考虑了认知的维度,有的仅限于情感的视角,建立在不尽合理的概念界定基础之上的问卷调查,自然代表性和说服力相对有限。概念的清晰界定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石,需要结合多学科、多角度的理论分析。其二,目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描述较多,但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相关原因的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较少。高校党务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群体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的主体,但研究的理论层次和学理水平都相对有限,然而专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德育专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专门研究更是非常有限。(www.xing528.com)

3.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内容“重两端,轻中观”

有关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要么从宏观层面分析和阐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较少考虑微观层面社会责任感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要么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自我意识、人格)和中间环节(如家庭、学校),明显缺乏宏观层面的观照。此两种研究固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学术价值,但都有一定程度的失之偏颇,难以对社会责任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培养的路径与策略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