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效果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效果研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落到实处就是培养、找到对策或实施路径来实现提高的目的。Berman认为影响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内在动机有:不公正、榜样和自我效能感,并分析了因为学生年龄、经历和环境不同,社会责任行为的动机也不相同。[10]国内学者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展开了广泛讨论。据此,刘铁芳提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三大基本原则,即主体性原则、文化导向原则和交往—实践原则。开展社会实践,提升责任意识。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效果研究

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落到实处就是培养、找到对策或实施路径来实现提高的目的。Wentzel认为美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重点:人际关系、公德心、道德角色、公民角色和家庭责任,并进一步通过实验发现大学生专业成长与社会责任感所呈现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与社会责任行为的高度相关性。Berman认为影响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内在动机有:不公正、榜样和自我效能感,并分析了因为学生年龄、经历和环境不同,社会责任行为的动机也不相同。在此,他提出了社会责任动机理论,提出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是关爱环境;二是树立亲社会和道德行为的榜样;三是对责任行为技能的培养;四是解决矛盾有效方法的培养。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者Campell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教学目标和方式,教学目标包括Expose Students to Injustice(展示不公正给学生)、Model Social Re⁃sponsibility(SR榜样示范)、Enhance Self-efficacy(提高自我效能感),这些教学目标分别对应相应的教学方式。[10]

国内学者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展开了广泛讨论。第一类是原则性探讨。蒋国勇等提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四项原则:一是内容、目标取向上的递进性、层次性原则。二是方式、方法上的主体性、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原则。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原则。四是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整合原则。个体社会责任感的拓展,唯有经由个体自身的“认识、爱、理智和激情”[11]才能拓展与升华。据此,刘铁芳提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三大基本原则,即主体性原则、文化导向原则和交往—实践原则。第二类是手段和路径探讨。有学者总结了大学生责任教育面临方法僵化、内容空泛、时效性差三个突出问题,提出从教师实施责任教育的手段上可选择的有效手段,包括语言手段、榜样手段、情境手段、环境手段、体验手段及奖惩,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操作性、可行性指导意见。具体的实施路径上,曹文泽从社会责任教育体系上提出:在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上,应该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加强当代青年对自身文化的体认;在社会责任教育的方式上,应注重将当代青年的个体价值实现与社会责任担当有机结合;在社会责任教育的载体上,应注意将青年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向内心的理想信念转化;在社会责任教育的理论研究上,应不断加强比较分析性研究,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好的社会责任教育经验和做法。此外有研究提出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包括:(1)正确引导,突破传统德育模式。(2)团队学习,强化同类文化意识。(3)自由选择,责任承担的自主化。(4)开展社会实践,提升责任意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