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国学者对隧道渗流场相关问题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上述成果为探明富水区城市隧道渗流场分布规律提供了思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或缺陷,现有理论多以毛洞状态下的渗流演变进行分析,而未将围岩、注浆圈和衬砌等结构作为整体进行考虑,且研究局限于衬砌外侧或注浆圈范围内,对围岩中的水压分布规律和渗流场影响范围的研究则鲜有涉及。
各国学者对隧道渗流场相关问题开展了一定的研究。M.E.Harr[157]基于镜像法原理推导了隧道在毛洞状态下的围岩孔隙水压力分布;WANG Xiuying等[124]研究了高水位隧道控制排放情况下的衬砌外水压力,明确了衬砌外水压力是由渗透系数比率(衬砌/围岩,衬砌/注浆圈)控制,并预测了合理的注浆圈厚度;Diyuan Li等[158]通过大量现场模拟和数值计算,分析了双(连)拱和双洞隧道的渗流场,并研究了一种用于隧道排水的新型集水系统;Fernandez等[159]利用理论推导研究了关于开挖导致隧道周边渗透系数降低的论题,并得到评价地下水流量的方法;高新强等[129]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隧道修建过程中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及作用在二衬背后的水压力作用系数;刘强等[160]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水下隧道的渗流场进行研究,得到了隧道在不同排水方式下注浆圈和衬砌背后水压的分布规律。上述成果为探明富水区城市隧道渗流场分布规律提供了思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或缺陷,现有理论多以毛洞状态下的渗流演变进行分析,而未将围岩、注浆圈和衬砌等结构作为整体进行考虑,且研究局限于衬砌外侧或注浆圈范围内,对围岩中的水压分布规律和渗流场影响范围的研究则鲜有涉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