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矿山法城市隧道渗流场演变及防排水问题研究

矿山法城市隧道渗流场演变及防排水问题研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不考虑开挖扰动影响的施工期隧道处于毛洞状态时(工况一)的涌水量最大,平均涌水量为11.38 m3/(d·m),设置注浆圈和初衬后,涌水量大幅度减小。图4.20不同工况下施工期隧道涌水量采集结果随着注浆圈或初衬的渗透系数减小,各工况测试的单次涌水量值离散性也逐渐减小,但在改变注浆圈和初衬渗透系数时,连续采集涌水量值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

矿山法城市隧道渗流场演变及防排水问题研究

试验观察可知,掌子面是主要涌水来源,而注浆圈或初衬部位以滴落水为主,少见间断性水流。每组试验工况待注浆圈或初衬开始有水稳定渗出后,连续采集5次涌水量。其结果如图4.20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不考虑开挖扰动影响的施工期隧道处于毛洞状态时(工况一)的涌水量最大,平均涌水量为11.38 m3/(d·m),设置注浆圈和初衬后,涌水量大幅度减小。随着注浆圈或初衬的渗透系数减小,其平均涌水量值均呈非线性下降的趋势。相比之下,降低注浆圈渗透系数对涌水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工况二、工况三、工况四的测试平均值分别为2.789 m3/(d·m),2.027 m3/(d·m),1.664 m3/(d·m),减小幅度达27.3%和17.9%,远高于改变初衬渗透系数时(工况五、工况三、工况六)的16.2%和7.7%。可知,注浆圈具有较强的阻水性,降低其渗透系数对改善隧道施工期涌水量起控制作用。

(www.xing528.com)

图4.20 不同工况下施工期隧道涌水量采集结果

随着注浆圈或初衬的渗透系数减小,各工况测试的单次涌水量值离散性也逐渐减小,但在改变注浆圈和初衬渗透系数时,连续采集涌水量值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改变注浆圈渗透系数,各工况连续采集涌水量结果呈先减小后增大至逐渐平衡的趋势,表明注浆圈饱和需要较长时间,其内部水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使原本闭合的孔道逐渐疏通,对隧道周边地下水渗流场影响较大。而改变初衬渗透系数时,各工况连续采集涌水量结果呈逐渐减小直至平衡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