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解析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解析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已成为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林木枯萎、空气干燥、表层土壤出现干化和沙化现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衡水、沧州等地出现了咸淡水界面下移,上层咸水侵染深层淡水的现象。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解析

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已成为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现分述如下。

1.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1983年末,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为7.23m,到1993年末为11.52m,10年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4.29m。邢台中东部平原和衡水深层地下水1997年底平均埋深分别为47.96m和51.33m,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比较,邢台下降了16.28m,衡水下降了17.1m。由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林木枯萎、空气干燥、表层土壤出现干化和沙化现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

截至1995年6月底,河北平原区形成的常年性浅层地下水漏斗11个,主要分布于山前平原及与中部平原交接地带城市附近,其中,石家庄漏斗及宁柏隆漏斗中心水位下降幅度最大,年下降速率分别为1.08m和0.99m;深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至滨海平原,形成常年性降落漏斗9个,其中冀枣衡漏斗面积为2644.8km2(-37m封闭等水位线圈定的面积),漏斗中心水位埋深76.18m,沧州漏斗面积966km2(-50m封闭等水位线圈定的面积),漏斗中心水位埋深90.41m。详见表9-1和表9-2。

表9-1 河北省浅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统计表

表9-2 河北省深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统计表

3.含水层疏干 (www.xing528.com)

据1975~1995年统计资料,河北省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疏干面积已达10377km2,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市、唐山市、宁柏隆和永年东杨庄漏斗区,疏干深度一般在10~35m。

4.地面沉降

河北省已出现了14个地面沉降中心。截至1995年,全省地面累计沉降量超过100mm的面积达3.6万km2,大于600mm的面积有5000多km2,大于1000mm的面积146km2。沉降量最大的是沧州市,至1995年,累计沉降量已达1680mm。地面沉降引发了地面变形、塌陷、地裂缝,进而导致建筑物基础下沉、房屋倒塌、路基裂缝、大坝裂缝、雨季积水难排,防洪能力降低等许多严重后果。

5.机井报废

全省近80万眼机井,每年有3%左右因抽不上水或其他原因而报废,据初步统计,全省平均每年报废机井18884眼,其中浅井16798眼,深井2086眼,初步估算全省机井报废损失为1.87亿元。

6.海(咸)水入侵

调查资料表明,至1993年,秦皇岛市抚宁县洋河和戴河的入海口处已形成面积为27km2的海侵区,其中枣园一带20km2,由于海水入侵,使抚宁县枣园水源地逐渐报废,1000多亩稻田减产或绝收。衡水、沧州等地出现了咸淡水界面下移,上层咸水侵染深层淡水的现象。

7.泉水断流

河北省太行山前许多泉水已断流,如保定一亩泉、黑凤泉、鸡矩泉、红花泉、申泉等都已断流。全省6大名泉中,已有2个常年断流(石鼓泉、百泉),1个间歇性断流(黑龙洞泉),3个出水量减少(威州泉、东风湖、涞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