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曾测量月球M在上、下弦时与太阳S的角距∠MES(△MES为直角三角形,见图3-19左),虽然其测量误差很大,但证明了月球比太阳近得多。约一个世纪后,伊巴谷由两地观测同一次日食,算出地月距离为地球半径的59~67.3倍。
图3-19 月球上、下弦与太阳的角距(左)以及天体的周日视差(右)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才采用周日视差法测出月球距离。其原理与地面上的三角测距法一样:以地球半径RE为基线的OA与天体S′组成的△AOS′中,端点A、O到S′视线的交角p(即∠AS′O)称为视差(见图3-19右)。由于p值随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而变化,故称为周日视差。当天体恰在点A的天顶时,p=0°。当天体S处于地平面时,其视差p0最大,称为地平视差,显然,△OAS为直角三角形,天体S到地心距离D=OS为
于是,地月距离的测定转移为测定其地平视差p0。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同一子午圈上、地理纬度φ1和φ2的两点A、B观测月球的视赤纬δ1和δ2,以点A为例(见图3-20),月球对A的天顶距为z1,对地心的天顶距为z,在△AME中,由角关系和正弦定理得
图3-20 地月距离测定(www.xing528.com)
将式(3-33)代入式(3-34),可得
相减可得
用式(3-34)及z1=φ1-δ1和z2=φ2-δ2,并考虑到下角近似sin(δ-δ1)≈δ-δ1(弧度数),就得到
自1957年以来,科学家先后用雷达和激光测距法测定地月距离。其原理很简单:测量从信号发射到月面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Δt,则距离d=cΔt/2(c是光速)。虽然激光测距可准确到±8 cm,但还需进行信号发射点与地心距离和月面反射点与月心距离,以及月球轨道椭圆的有关改正。现在采用的地月距离平均值为384401 k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