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出这些影响的改正可以将星表的恒星位置归算到观测时刻的实际位置。反之,可以将恒星的观测位置归算而补充到星表。它由观测瞬间的恒星平位置加岁差改正和恒星自行改正而得出。某儒略年首与标准年首的间隔为365.25天的倍数。总之,从星表历元的恒星平位置出发,可用下式计算恒星的视位置:视位置=年首平位置+岁差+章动+周年光行差+周年视差+自行。
许多天体测量的课题是通过观测恒星来测定时间或测定观测地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在观测结果的归算中,要求知道所观测恒星在观测瞬间的实际位置(坐标)。恒星的位置通常由星表或天文年历查取,而星表列出的是特定历元的平位置,影响实际位置与星表位置之间差值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地球大气折射、周日和周年视差、光行差、岁差和章动等。做出这些影响的改正可以将星表的恒星位置归算到观测时刻的实际位置。反之,可以将恒星的观测位置归算而补充到星表。
在实际归算中,使用多种位置概念,其确切含义如下。
观测位置:用天文仪器直接测定并消除仪器误差所得到的天体位置。
视位置:观测位置做过大气折射、周日视差和光行差改正后所得到的地心坐标,即参考观测瞬间的真赤道和真春分点所确定的真赤道系坐标。
观测瞬间的平位置:真位置做了章动改正后所得的日心坐标,就是该瞬间的平赤道与平春分点所得的平赤道坐标系坐标。(www.xing528.com)
年首平位置:恒星在某儒略年首的平赤道坐标系的日心坐标。它由观测瞬间的恒星平位置加岁差改正和恒星自行改正而得出。
星表历元的平位置:星表中所有恒星都用同一年首的历元,大多公历纪元为25的整数倍的年首,如1950.0、1975.0、2000.0。根据1976年IAU大会决议,从1984年起,天文年历和新编星表采用标准历元2000年1月1.5日,即儒略日JD=2451545.0,记为J2000.0。某儒略年首与标准年首的间隔为365.25天的倍数。
总之,从星表历元的恒星平位置出发,可用下式计算恒星的视位置:
视位置=年首平位置+岁差+章动+周年光行差+周年视差+自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