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事斗争的积极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事斗争的积极力量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黄埔军校的培养和训练军队到北伐战争的冲锋陷阵,中国共产党都是军事斗争的积极力量。中国共产党是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积极推动者。这个独立团的大部分军官是共产党员,团内建有中共组织,干部受中共广东区委调配;番号属于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建制,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1926年8月下旬,北伐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在这场恶战中,叶挺独立团奋勇当先,建立了重大功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事斗争的积极力量

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不同于北洋军阀和其他武装力量的新式军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把建立黄埔军校、创建革命武装作为巩固广东根据地、完成北伐的第一大事。从黄埔军校的培养和训练军队到北伐战争的冲锋陷阵,中国共产党都是军事斗争的积极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国民革命军政治灵魂的塑造者。在黄埔军校创立之时,中国共产党就派遣周恩来、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萧楚女任政治、军事教官,并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进校学习。关于军校共产党员的人数,限于当年处在秘密状态,尚未发现完整的统计。1926年蒋介石曾对师生说,在1万黄埔师生中,约有中共党员2000人。[5]虽然与军校学生总数相比仍然相差很大,但他们分散在军校和军队之中,既长于政治又善于军事,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黄埔军校实行“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而且不但是并重,政治教育更有超于军事教育”的方针。[6]还参照苏联红军制度,实行党代表制;一切命令法规,必须由党代表副署生效,把党和政治领导提高到首要位置上来。军校政治部负责政治教育,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工作主要是靠共产党人的努力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基本上一直由共产党人实际主持着。从1924年11月至1926年1月,周恩来、鲁易(又名鲁其昌)、熊雄相继担任政治部主任或副主任。在政治教学方面,共产党员担任了大部分的课程教学工作,如周恩来讲授《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恽代英讲授《社会科学概论》、许德珩讲授《社会主义史》。以共产党人为主的这些政治工作者,被“视为学校中的革命灵魂”。[7]由黄埔军校毕业学生组成的教导团和国民革命军,成为东征、北伐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是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积极推动者。1924年8月商团叛乱,面对商团军包围孙中山的大元帅府造成的严重形势,中国共产党主张对反革命商团必须进行坚决镇压,指出:“革命政府若不能解散商团军,一旦东江或北江军事失利,第二次以枪弹‘请孙下野’的便是商团军。”[8]孙中山受到触动,改变犹豫不决的态度,断然决定以武力镇压商团叛乱。在1925年1月开始的第一次东征中,教导二团团长王柏龄在淡水之战的紧要关头临阵逃跑,共产党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指挥战斗赢得胜利,淡水之战奠定了第一次东征胜利的基础。在第一次东征之际,中国共产党还及时发动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支援平定杨刘叛乱,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存和稳定。在1925年10月开始的第二次东征和讨伐邓本殷的南征中,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依然起了力挽狂澜的作用。经过镇压商团动乱、两次东征,平定杨刘叛乱和南征的胜利,长期处于地方军阀割据的广东省得到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www.xing528.com)

中国共产党是北伐战争的先锋力量。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部担任北伐的先遣部队,先行由粤入湘,北伐开始。这个独立团的大部分军官是共产党员,团内建有中共组织,干部受中共广东区委调配;番号属于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建制,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1926年8月下旬,北伐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在这场恶战中,叶挺独立团奋勇当先,建立了重大功勋。10月10日,攻克武昌;叶挺独立团首先攀登城头,其他各部相继入城,全歼吴佩孚主力。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为配合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由中共上海区委领导,在1926年10月下旬、1927年2月下旬先后流产。鉴于前两次的失败,中共中央成立特别委员会,由陈独秀亲自领导和部署第三次武装起义,周恩来为起义总指挥。1927年3月20日,北伐军逼近龙华;次日,上海总罢工开始,接着按照预定计划转入武装起义。3月下旬,上海全市为罢工工人占领,推翻了奉鲁军阀在上海的统治。接着,北伐军进驻上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