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戊戌变法的社会效应及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戊戌变法的社会效应及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却对探索中国出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戊戌变法也是清朝第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比较全面的改革。戊戌变法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改变了清朝的政治格局与内外政策。从更长的历史时段看,戊戌变法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变法期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西方社会科学书籍,对于中国的影响确是不可估量的。

戊戌变法的社会效应及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却对探索中国出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当甲午战争全面惨败、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迫于形势,试图通过迅速的变法来挽救危亡中的中国。救亡第一次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康有为等人的行为虽然没有能够实现其初衷,但是代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悟、良知与担当。

戊戌变法也是清朝第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比较全面的改革。变法涉及各个方面,是全面的改革,很多举措都把维新派的设想付诸了实践。比起之前的洋务运动来说,在激励工商业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步子明显要走得更远。教育改革与文化改革,则对1000多年不变的科举制度与学堂、书院制度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措施,足以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变法了。

戊戌变法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是有清以来从未有过的。对于经学等传统学术的看法是颠覆性的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教育、文化制度等的反思与批判,是有清以来甚至是3000年来未曾有过的。它对于学习西方所体现的深度,超过了洋务运动。这些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

戊戌变法改变了清朝的政治格局与内外政策。慈禧太后再次听政,这是晚清政治的一大变化。这个变局,对于日后政治有深远影响。维新运动的被镇压,保守派支配了朝廷中枢。这个变局,对于满汉关系,也有影响。日本英国等西方列强作出了支持光绪、同情变法人士的反应,而慈禧太后和守旧的顽固派排外情绪高涨。这一盲目排外的仇恨情绪,在义和团运动中结出了让清朝廷更加屈辱的苦果。

从更长的历史时段看,戊戌变法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www.xing528.com)

从思想方面来看,在对待中学、西学方面,都是突破性的。对待中学的态度称得上是那时的新文化运动。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与基本思想在戊戌变法那里可以找到源头。变法期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西方社会科学书籍,对于中国的影响确是不可估量的。科学与民主的呼唤,在当时虽然没有那么明确,但是基本意思已经具备。

从教育文化领域来看,变法使中国向近代教育迈进了实质的一步。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中国有近代意义的大学、中学、小学,是从维新变法开始的。中国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中,维新变法是重要的一步。科举制度的改革被付诸实践,这是持续了1000多年的考试制度的重大突破,为下一步完全废除科举,打下了基础。传统的学塾、书院,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也都开始出现变化。在文化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西方的社会科学第一次以比较系统的方式进入中国,引起中国知识阶层的注意。新史学的思维与方法,开始于梁启超的张扬。1896年,文学界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梁启超把在传统文学中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当作国民精神的营养品来看待。他的散文风靡天下,这本身就有文学革新的重大意义。报馆、书局的设立,是近代出版业与新闻业的开篇。

从新的社会事物来看,变法对于移风易俗也有影响。反对缠足,禁烟,提倡女子权利,革新服装,简化婚礼,等等,在变法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讨论。变法也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形态。康有为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在中国知识分子史上是一个转折。维新派注重与社会结合,注重借助于报刊等现代舆论工具,试图影响民众,这是一种新的政治参与动员的方式。建立学会与社团,体现了近现代的政治参与方式。这些,都是传统知识分子无法做到的。另外,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都与他们的先辈明显不同。

从革命者的形成来看,变法被统治者内部的反对势力无情镇压,也使一部分寄希望于通过改良来改变国家命运的人明白,这样的道路可能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只有彻底推翻旧有统治权威,才能开启真正的改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于变法之前就已经开始活动,变法失败给他们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宣传壮大自己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