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政新篇》颁布及历史镜像|近现代中国史纲要

《资政新篇》颁布及历史镜像|近现代中国史纲要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政新篇》是洪仁这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思想与外来思想调和的产物,是洪仁所向往的国家蓝图。《资政新篇》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资政新篇》出现在太平天国,是中国农民群体睁眼看世界得到的星火之光,是中国呼唤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镜像之一。因此,《资政新篇》在颁布之后就被束之高阁,其思想却启迪后人继续探索改造中国的可行方案。

《资政新篇》颁布及历史镜像|近现代中国史纲要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生子”,产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本身,体现了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社会理想。《资政新篇》却是太平天国的养子,并非出生于太平天国运动,而是出生于洪仁玕在香港的游历,是洪仁玕把在香港的游历带回太平天国并且为洪秀全所认可的太平天国的“养子”。

洪仁玕,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被捕,脱险后转至香港。正是在香港的逃亡经历使其具有了与太平天国其他领袖不同的视野。1860年洪仁玕辗转回到天京,随后被洪秀全封为军师、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不久,洪仁玕写了一部《资政新篇》,主张接受西方文明,全面革新,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此书经天王批准刊行,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正是在香港所见所闻的资本主义新事物,使洪仁玕形成了在太平天国内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资政新篇》是洪仁玕这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思想与外来思想调和的产物,是洪仁玕所向往的国家蓝图。从这一点出发,他对香港的新事物并不是全部模仿,而是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资政新篇》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领导,在洪仁玕看来“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而立政的关键,在于设法用人,所以一定要反对朋奸,严监察,重视群众意见,准许买卖新闻纸,甚至可设意见箱,这样可以达到上下通情。二是经济方面,洪仁玕侧重强调发展民用工业,希望通过一些途径使中国变成富智之邦。洪仁玕提出建立和发展新式工矿业,并配合建立新式交通、运输、通讯事业以及银行保险事业,在建立新式工矿交通事业的主张中,他希望国家依靠富民来开办银行,而这些富民主要指商人和地主。洪仁玕甚至主张用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代替封建的人身依附,还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实行西方国家的专利制度,对发明者实行鼓励和保护,“他人仿照,罪而罚之。器小者赏五年,大者赏十年,益民多者年数加多”。三是社会生活方面,主张设立养老院、聋哑院、育婴堂,反对传统的封建迷信,不信风水,禁止饮酒吸大烟,禁止溺婴、买卖人口,废除腐朽陋习,如缠足等。四是法律方面,洪仁玕开启了法律的近代化,他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洪仁玕还提出要“因时制宜,度势行法”,这是改革法制的指导原则。在洪仁玕看来,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邦法”先进,“国法密深”,“纲常大典、教育大法”优越,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洪仁玕从“度势行法”这一命题出发,主张移植西方法律,采行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因此,他要求“立法之人”,除了必须具备一般应有条件外,还要放眼世界,“熟谙各国风教”。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洪仁玕此时所具有的世界眼光,能够突破洪秀全等领导人的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而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国与世界相互关系入手,反对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愚昧虚骄心态。

简而言之,洪仁玕广泛地吸取了西方文化知识,这些知识除了来自一些传教士,还有一些新闻纸和已译的西书,更多的是洪仁玕本人在所见所闻中的思考和总结。这位在封建文化熏陶下的革命者,能够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有所取舍地吸收有进步意义的主张,对于洪仁玕来讲是难能可贵的。(www.xing528.com)

《资政新篇》出现在太平天国,是中国农民群体睁眼看世界得到的星火之光,是中国呼唤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镜像之一。一个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呼唤,没有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却是那个时代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振兴实业的最完整方案。它反映出中国有识之士对世界的认知和效仿他国的思索。总之,洪仁玕构想的国家蓝图是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漫漫的封建主义长夜中,显示出卓识和朝气。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由于缺乏前面提到的种种基础再加上太平天国形势的迅速变化和内部封建主义的阻力,最后这些措施也只能落空了。

《资政新篇》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洪仁玕在“夷夏之防”等思想意识占主导的情况下,以其独特的经历,站在时代的高度,为太平天国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思想草本。这个思想草本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更未提及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缺少生根发芽的土壤。因此,《资政新篇》在颁布之后就被束之高阁,其思想却启迪后人继续探索改造中国的可行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