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整体状态,是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人,是各种社会因素的主体,是历史主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是以民族、阶级、政党或者其他社会群体形态存在的人。不同形色、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尖锐斗争,构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产生到终结的演化过程。封建统治势力的腐朽堕落是近代中国衰落的主导因素,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人民的壮大是近代中国由衰落转向复兴的主体因素。
中国是人类历史的文明传奇。人类古代历史上的大国,只有中国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生生不息。汉朝、唐朝、元朝和清朝这几个朝代的鼎盛时期,版图比欧洲还大。在鸦片战争之前,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二重奏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封建主义皇权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主基调。社会群体的构成,根据流行的说法,分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又分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就大变动、大事件而言,除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战乱和朝廷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战乱,农民起义最显眼。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共处与融合是中华民族得以形成的各民族关系的常态,各民族共同创造着中国文化,也有着共享中央统一政权的社会历史心理。这是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各种社会因素、各种社会群体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态势,是近代中国虽衰落却不可征服的深厚历史根源。具体情形又恰是中央统一政权的稳定时期,这是中国人的幸运;若恰逢地方割据的混战时期,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不忍想象。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群体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首先是资本—帝国主义势力逐渐深入,反客为主,夺得了殖民中国的统治地位;中国原有的封建统治势力的上层,堕落成了洋人的傀儡。这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因。其次是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出现了显著变动。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土地,在整体上依旧处于统治地位。一小部分地主从动荡的乡村迁往城市变身为城居地主,有些地主还投资工商业而转化为资本家,往往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农民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被统治阶级。一些自耕农受到土地兼并的挤压,向贫农、雇农、佃农转化;一些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力量。工人阶级是新兴的阶级,主要来自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资产阶级也是新生的阶级,构成复杂,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机器工业转化而成,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经济关系和政治地位的差异以及因应世界局势变动的差异,决定了各个社会群体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差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势力,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统治势力,阻碍着中国进步,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的历史任务,缺乏革命彻底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受到的压迫最深重,是中国革命的坚定力量;其中,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近代社会各群体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错综复杂地构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例如,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统治势力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各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互交织,时有起伏。
中国封建势力的腐朽,是帝国主义势力鸠占鹊巢的原因。因此,中国人民不得不前赴后继地走上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统治的革命道路,承担起救亡图强的历史重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已经争取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1]《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页。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页。
[3]《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3页。(www.xing528.com)
[4]《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9页。
[5]《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9页。
[6]方德万在《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一书中认为,中国近代海关是唯一未有中断并且势力几乎可达全中国的机构,它在中国和西方列强之间运筹帷幄,是一个不受权力频繁更迭影响的“国中之国”。参见:方德万:《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姚永超、蔡维屏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页。
[7]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第72页。
[8]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第81页。
[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6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