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化陶瓷文化发展的环境中,推出陶瓷文化产品的品牌战略,尤其是“中国白·陈仁海”文化品牌塑造的一大文化战略举措。
现代工业企业面临的巨大发展机遇与所经受的挑战,就是完全被市场笼罩的竞争,竞争是凭借软硬实力,即综合性的文化实力来展开的。为了增加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扩大集团文化的综合实力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力,在寻求整合陶瓷文化的过程中,陈仁海率领他的团队为“中国白·陈仁海”文化品牌的发展规划了行动路线图,提出了打造产品品牌的战略构想并着手付诸实施。
企业产品品牌战略也是现代企业文化成功运作的显著文化特征之一。“中国白·陈仁海”迅速适应文化发展潮流的灵活机动性,又一次给集团文化注入现代文化成功运作的活力。具体涉及产品研发、专利保护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权威认定等,都在集团内部成功操作。“中国白·陈仁海”是中国国内陶瓷工艺界把原创大师名字注册成商标的第一例,其瓷塑工艺美术作品都根据订单限量生产,每件作品的专利号、版权号和作者签名一应俱全。这既保持了产品质量,又维护了集团的信誉,主要是持续了陶瓷文化集团不断的创造理念及其精神。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直到现在,“陈仁海”“辛默楼”“中国白”品牌的陶瓷工艺美术品,已获得国家专利和版权登记300多件。陶瓷文化产品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集团的知名度,也相应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文化产权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企业文化也从最基础的角度建立起来,并在社会文化活动中起到了较好的广告传媒作用,使“中国白”陶瓷文化的内容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人们认识“中国白”陶瓷文化与“陈仁海”联系起来。也可以说,陈仁海承担着传播“中国白”使者的重要角色。
总而言之,“中国白·陈仁海”陶瓷文化品牌的塑造还任重而道远。然而,在陶瓷文化创业中,继续坚持继承、保护、发展与创新并重,充分思考“中国白”历史和现状并将其创造及发展放在首位,经过不断地创新,“中国白”的文化内涵必将日益丰富起来;从传统文化元素或文化符号中吸收营养,将历史和实践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条适合“中国白”陶瓷文化继往开来的新型发展思路,也有助于贵在抓住发展契机与时代文化不断跳动的脉搏;重在构建一种适合当今文化运作与发展的有机组织。因此,从文化内涵的广义程度上讲,对于“中国白·陈仁海”陶瓷文化品牌的塑造,促进了德化陶瓷文化创意活动向更加广泛的范围发展与延伸。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白”陶瓷文化品牌的塑造及其运作过程,是当今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尽管如此,它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因此,对“中国白·陈仁海”塑造过程及其方式和方法的研究,有助于陶瓷文化的发展,尤其对陶瓷文化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换句话说,它富有理性的与富有人文精神创造,必将影响陶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分析陶瓷文化发展的思路,既要分析它的现象,更重要的还要剖析它的本质。文化现象不仅是丰富多彩的,而且也是纷繁复杂的。这是文化发展被人类有效利用中出现的文化特征之一,是人们驾驭之并为生活服务的一般性规律。(www.xing528.com)
陶瓷文化从萌发到产生之日,虽有一个十分漫长的变化与提升过程,然而,不论是现象还是本质都是十分简单明了的——最为本质的,就是为了适应人们生产与生活需要,主要是生活需要所进行的人类造物活动。具体地讲,就是为了克服人们在生理机能上的不足,生产主体借助一定的(或特定的)物质载体来满足人们进行简单的生存或生活需要而展开的文化活动,这就如同在工具没有发明与利用之前,原始人随即拿起一块石头,将树上高处的果子打下来一样简单,获取这样的果子是为了充当食物以维持生命的延续。这便从现象到本质给陶瓷文化创意活动作了最简单、也是完整的阐述。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与文化功能的丰富及其巨细分工,将陶瓷文化从现象到本质变得复杂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陶瓷文化的目的和动机与本质是一致的,这就是说,从各个方面看,它均是为了解决人需要的问题,这种需要不论是人的生理需要,还是心理需要。例如,秦汉时期,在社会下层一般的劳动大众看来,他们制作陶器,不是为了生活或生产需要,就是为了宗教信仰。社会上层制作陶器,总是为了显示自身的社会地位,以满足实现自身心理渴望的需要。当然,前者制作陶器与后者制作陶器的动机和目的不同,手法、技术、程序及用工等不同,以致造型和装饰都有明显的不同,然而,从本质上看,两种制作陶器都是一样的。类似地,“中国白”是当时德化陶瓷先民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或是为了信仰需要乃至为了生存或生活需要将其商品化的产物,这便构成了最初意义上的“中国白”陶瓷文化创意的渴望实现的心理,乃至企图,这就是最为本质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讲,对于“中国白”,也有不乏具有特定的陶瓷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文化价值,乃至特定的陶瓷历史文化定义。这里,从《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对“中国白”的界定:明代福建德化窑生产的白瓷,由于其材料是纯粹的天然材料,并且在这种材料的胎釉中氧化铁的含量极低,而氧化钾的含量特别高,在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使这种白瓷比唐宋以来北方各窑的白瓷都纯洁;从外观上看,这种瓷质“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素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流传欧洲后,法国人又称‘鹅绒白’‘中国白’(Blanc de Chine)等”。后来,随着德化窑陶瓷生产的不断发展,该陶瓷产区陶瓷生产的日趋扩大,旧有的属于天然材料日益减少,直至枯竭,而现有的“中国白”用料,早已是合成的配方之应用,而不是历史文化语义上的“中国白”。故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白”不仅成为德化人的骄傲,而且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史上的文化符号,它的文明成果早就为人类所共有。
正因为如此,“中国白”就像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彩陶、黑陶、彩绘陶、青瓷、青白瓷,以及唐三彩、釉下青花彩绘等陶瓷文化的专有名词一样,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文化符号,它的物质文化遗产应归于当地或收藏地收藏者所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全人类的共享之物,而绝非某个集团或个人所有。
当然,历史文化是可以继承、发展,以及被积极利用的,陈仁海将传统“中国白”定格为“中国白·陈仁海”,并竭力打造属于现代社会文化的“中国白”,是文化品牌的塑造,是将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结合起来,为现代文化创意服务的文化运作行为。换句话说,在陶瓷文化创意或陶瓷文化产品的制作中,应用“中国白”这一陶瓷文化符号,就如同利用“鼎”作为文化符号一样而显得顺理成章。另外,作为陶瓷文化现象存在,“中国白·陈仁海”与德化其他陶瓷文化产品生产集团一样,具有利用“中国白”及其他陶瓷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本集团服务的最大现实性。总之,“中国白·陈仁海”利用“中国白”工艺并进行试验与尝试,成功地突破了“中国白”旧有的文化界限,开发了陶瓷新品种,乃至最终为集团赢得重大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这种文化创意行为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积极因素。它从陶瓷材料工艺出发,来研究陶瓷材料新品种,进而从事陶瓷文化产品生产制作的文化活动,十分富有理性主义色彩,是陶瓷文化现象中具有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尤其展示个性化的文化创意活动,是陶瓷文化创造精神的延续。
展望“中国白·陈仁海”的陶瓷文化产品品牌创意,它广泛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并摄取其有益的文化寓意,是属于一般的文化创造中所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手段和方法,然而,不同的是“中国白·陈仁海”能够敏捷地利用传统文化符号及其寓意,并结合现实文化进行有效地生产,使陶瓷文化产品适合最广大消费者,以满足的文化消费心理,以及引起人们对陶瓷文化产品极大关注的心理。这不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文化效应,也在德化陶瓷产区内引起响应,人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活动,以适应经济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这就是“中国白·陈仁海”文化现象的社会效应。此外,“中国白·陈仁海”从历史文化中摄取营养元素,并结合现实文化生活而为现代人进行文化创意与产品生产,其侧重现代人类文化生活的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最终成为影响社会文化发展与进步的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中国白·陈仁海”的主创者陈仁海在陶瓷文化产品创意及生产中所采取的措施,成功地将陶瓷文化创意集团引领到陶瓷文化生产与服务相结合的发展轨道上,对德化陶瓷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进了该地区陶瓷文化的发展。也可以说,“中国白·陈仁海”的主创者陈仁海在陶瓷文化生产与运作中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形成的文化品牌,将该文化品牌引入文化活动中,这不论是从陶瓷文化创意的本质,还是从陶瓷文化创意的现象上看,都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