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化陶瓷文化的由来及工艺美术概览

德化陶瓷文化的由来及工艺美术概览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白”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中一个特定的概念,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文化语义。对“中国白”的认识、解读以及应用,有助于解读中国陶瓷文化的特殊语义,有助于陶瓷文化的发展与利用,有助于陶瓷文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中国陶瓷文化沿着中华民族造物的历史轨迹发展到东汉时期,才最终完善起来。在此,闽南地区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地区之一。

德化陶瓷文化的由来及工艺美术概览

“中国白”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中一个特定的概念,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文化语义。对“中国白”的认识、解读以及应用,有助于解读中国陶瓷文化的特殊语义,有助于陶瓷文化的发展与利用,有助于陶瓷文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中国陶瓷文化沿着中华民族造物的历史轨迹发展到东汉时期(25—220),才最终完善起来。此时,瓷器进入发展与逐步成熟起来,可是,从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它不仅是历代陶瓷先民们为瓷器的材料及其工艺、生产与制作,以及利用等诸多方面做出不懈努力的结果,并且在屡经迂回和徘徊中发展起来。

陶瓷先辈们在开发与利用陶瓷材料为自身文化生活服务的过程中感觉得到:历史岁月的蹉跎,源自青瓷开发的艰辛磨砺,到白瓷的创新及利用,随后各种颜色釉瓷器的问世,漫长的历史进程,不能不说其中不存在失败的创伤,不能不说其中有享受成果的喜悦。这就是瓷器的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可以说,白瓷发展的“中国白”是一个完整过程的结合体:从魏晋时期的越窑青瓷到唐代“南青北白”陶瓷生产格局的形成,直到北宋时期,形成了以定窑白瓷为代表的白瓷制瓷体系,陶瓷文明所经过着历史的跨越及其过程的洗礼,直到终于实现了陶瓷材料工艺历史性跨越——它以减少陶瓷材料中铁元素的含量,并使之适合白瓷的呈色范围。隋唐时期邢窑白瓷的烧制成功,证明了这个历史摸索的过程,并标示着中国白瓷的正式诞生。

在中国陶瓷史上,中华民族征服自然与改造自身所建立的里程碑,又被自身不断地创造及其取得的成果所替代。尤其北宋时期,瓷器在大江南北普遍出现,并形成了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和钧窑等官窑制瓷的五大系统。其中,定窑白瓷代表了隋唐以来白瓷发展的新水平,成为白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不论是从陶瓷材料及其工艺上看,还是从制瓷的工艺技术上,乃至瓷器的造型装饰,以及围绕瓷器应用所形成的文化上看,都远远超过了盛唐的水准。然而,尽管宋代被誉为“瓷的时代”,可是陶瓷发展与创新的脚步并不因为这个伟大时代而止步。

就在定窑瓷器发展中,南方也悄然孕育着白瓷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明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巨大进步,陶瓷生产的技术水平也相应提高。此时,中国陶瓷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众多官窑体系为迎合皇家实用与审美需要,于原有材料和制作工艺基础上精雕细琢与潜心描绘的时候,地处东南沿海地区一隅的德化窑却异军突起,成为白瓷发展过程中的一匹“黑马”。

德化窑之所以成为明代以来著名的白瓷窑场,这与德化优良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无关系。

德化地处福建省南部的内陆山区,山环水绕,森林覆盖率高达85%以上,而且是富藏瓷土矿的地区之一。这为德化成为制瓷胜地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其次,福建原本就是陶瓷文化发展的原创性产地之一,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文化遗址,与北宋时期的建窑,均是中国陶瓷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文化类型,或是重要的瓷器品种。这为陶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人文资源;再次,德化境内的可耕地面积狭小,在小农经济社会依靠农业耕种来度日过活的时代,这种自然与人文所形成的供给与摄取关系,是人们必须解决耕地与人口的关键问题,否则,农业社会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就丧失了。因此,富有文化创造的德化先民们首先利用了这种优良的自然条件,很早便发展了以陶瓷为物质媒介的手工业制作。从宋代制瓷形成规模以来,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发展,到了明代,德化陶瓷生产进入高度发展的新时期。

此时,德化陶瓷工人与瓷艺匠人充分利用了德化优良的陶瓷材料,并将它转化成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含铁量已达到白瓷标准要求的材料与当时佛教文化的紧密结合,书写了德化白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表达的新的里程碑。历史上,白瓷的洁白度和瓷土中铁元素的含量紧密相关,德化地区的瓷土矿物罕见的少有铁元素含量,使它成为人工不能企及的造化之美。陶瓷材料工艺发展与创新,历史地落在了德化白瓷上,这不仅是造化之美,也是德化人智慧之美的最好体现。“螃蟹原本就在自然界中存在,但是,莫过于发现它并将它作为美食吃到肚子里的人,才是智者和慧者。”可以肯定地说,德化陶瓷先民就是发现并利用这种天然材料的智者和慧者。然而,仅仅将材料烧成白瓷,就断言他们智慧的高低和多寡,是不能实现陶瓷文化历史跨越的。众所周知,明代中国思想文化及其表达发展到新高度,佛教文化的世俗化并与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和道家文化合流。因此,佛教文化为中国广大群众所接受,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实在。在此,闽南地区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地区之一。

德化窑陶瓷先民们利用优质的原材料与精湛的技术,以符合了佛教文化传播及其世俗化的历史潮流,将白瓷材料作为表达佛教与展现佛教文化审美的物质载体。在此过程中,德化陶瓷文化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瓷塑巨匠,诸如何朝宗、何朝春、张寿山、林朝景、陈伟、林孝宗、徐友义等皆为其生活时代的瓷塑魁首,尤以何朝宗为典型代表。

何朝宗生活在德化白瓷生产成熟与佛教工艺美术繁荣的时代,为德化窑瓷塑的成熟与定型做出了积极贡献,后人称为“何派瓷塑”的白瓷造型,就是何朝宗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创造的。何朝宗本人从泥塑、木雕石雕等姊妹工艺美术中吸取了技术,并结合陶瓷制作工艺,富有创造性地奠定了德化窑白瓷瓷塑成型的基础。同时,他在陶瓷雕塑上的贡献是从中国传统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吸取了技法及文化精髓,滋养了陶瓷雕塑技艺,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瓷塑艺术风格,“何氏瓷塑”成为后来德化窑陶瓷工艺美术表现的范本。(www.xing528.com)

在“何氏瓷塑”中,既能领略到魏晋之风,又能品尝到大唐气派。何氏这种“师古而不泥古”的创作风格,正是文化继承与发展中的自我“扬弃”。何氏在长期的佛教工艺美术创作实践中,取古人之所长而去其之所短,从何朝宗的瓷塑中,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陶瓷制作的诸多技术,于是,人们将之总结成为八种方法,即“捏、塑、雕、镂、贴、接、推(实际上是堆)、修”八法。在佛教工艺美术的创作风格上,“何氏瓷塑”与其他工艺美术品种是明显有别的,它所蕴含的技术,以及因材料不同所采取的制作工艺也完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工艺美术。重要的是它以瓷为物质载体,由陶瓷生产技术来进行取舍,实则是陶瓷工艺美术的一个种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借鉴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审美中“传神写意”的表达方式,展示陶瓷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在造型的塑造上,他将造型内部所渗透出的精神气质与外表形象紧密结合起来,并付诸以线的虚实、转折、韵律、节奏与疏密变化,在块面处理上,何氏仍然颇具匠心地创造了一种个性风格,即他吸收了传统石雕高度概括与木雕精雕细琢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适合陶瓷材质的艺术形象,体积饱满、衣饰飘逸、造型生动,展现佛教普度众生的精神,正因为如此,何氏开创性地塑造了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形象,一种既符合陶瓷材质与制作工艺,又展现佛教精神和人物风貌的佛教世俗化艺术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也是由陶瓷材料及其工艺决定的;一种反映时代潮流与人物性格及精神风貌的瓷塑艺术形象。“何氏瓷塑”作为德化窑工艺美术之一,因为选材适中、工艺精湛、格调高雅、肃穆大方,以及与当时文化主流相吻合而成为德化窑陶瓷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可以说,何朝宗所创造的瓷塑,奠定了德化窑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就是在中国瓷塑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然而,文化流变,与时推移。在目前文化多元化局势下,德化陶瓷生产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到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逐渐变革中的现代文化的激烈竞争,“中国白”的传统陶瓷文化地位受到内外因素的严峻挑战。原本在材料发生剧变、文化内涵趋向异化的“中国白”,能否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极大的文化优势,是摆在德化陶瓷文化创造主体面前的重大问题。

因此,对“中国白”陶瓷文化的重新认识与整合,就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课题。

中国陶瓷文化引向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被推向世界文化竞争乃至激烈角逐的主战场。这不论是传统陶瓷文化,还是现代陶瓷文化都面临着世界文化多元性的巨大挑战,需要具有极其强大的耐冲击力。

首先,在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态势,使得各民族文化均具有犬牙交错的特征,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文化发展态势,在大范围内存在,在小范围内依然效应显著,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地区与地区之间,或更小到集团与集团之间,甚至微小到个体与个体之间,都有这种文化主导的现象表现与具体的实践。在未形成稳定格局的情况下,鹿死谁手,仍然是未知的定数。然而,最明确的答案:谁在文化竞争中取得主导地位,谁就提前拿到成功的胜券。

其次,陶瓷文化原本就是多元流、多种文化不断凝聚的产物,长期以来一直携带着多元性特征,因此,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是促使陶瓷文化向更加丰富的多元性发展的必然途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地域性陶瓷文化曾经产生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动人历史画卷,这无疑对中华民族陶瓷文化发展是一次空前的尝试。

再次,陶瓷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或者说内核,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是在技术支撑与推动下的陶瓷材料不断创新的产物及其文化功能不断得到更新的新文化载体,是不断科学合理地利用陶瓷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能进行生产与应用的文化,对此,谁掌握了发现、发明与利用陶瓷材料及其工艺的科学技术,谁就在陶瓷文化发展中具有主导性的话语权。这不论是从中国陶瓷文明历史,还是从世界任何民族陶瓷文化的历史上进行考察,总会使人确信:每一次陶瓷文化的变革,无不归根于陶瓷材料的发明、利用,以及与时代文化紧密结合。或者说,一种陶瓷材料的发明与利用,无不同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相结合,无不同一种新文化生活相结合。因此,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在陶瓷文化发展中具有优先权。诚如一位世纪伟人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最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互动中产生了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集团性文化的发展与成熟,成为文化竞争的主要手段,一个集团所具备的文化综合实力是该集团在文化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正因为如此,中国陶瓷文化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向到外向,都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故此,面对这种态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制订合理可行的策略,是德化陶瓷文化,尤其是“中国白”传统文化得到有效衍生的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在文化发展,尤其是陶瓷文化发展上,任何个人和集团都应该未雨绸缪,宏观战略估计。具体地讲,就是从文化的范畴上进行广泛的思考,为陶瓷文化重新定义,从文化建构的综合因素上思考文化的继承、创新,使之得到良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