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是充满刺激及浪漫色彩的文化活动,只有竞争,才能将各种文化活动推向前进,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物竞则异,适者生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文化的发展,任何组织或集团依据有序的、透明的、公平的、公正的原则进行优胜劣汰的自我扬弃,必然会促进事物的发展与进步。例如,在一年一度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只要组织者本着这个原则进行择优选举来产生陶瓷工艺美术的佼佼者,不论参与者,还是不参与者都会在或忧、或喜中,或奋发图强不甘屈居人下,这必将刺激陶瓷工艺美术文化向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尤其在商品经济时代到来之后,竞争越来越强烈,它以技术为核心,将产品的质量摆在市场中供人选择,这无疑对生产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对人们的社会文化活动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也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极大的刺激。
尽管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经济时代,甚至,某些经济组织(经济实体)或集团竭力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人文本质,可是,人们都渴望将陶瓷文化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结合起来,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德化陶瓷产区,虽然不能产生诸如何朝宗、苏学金、许友义和苏勤明等这样的陶瓷工艺美术宗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是想为了所谓的名利来尽量地博弈。这不仅给时代增辉,更重要的是给自身带来名惠。活跃在当今德化陶瓷工艺美术界的人们,在积极为自己“涂脂抹粉”的时候,多想将名利这场戏剧唱得更好。但是,很少有人去想当年发生在何朝宗、苏学金、许友义、苏勤明等身前身后的坎坎坷坷,很少有人领会他们人生的真谛。
奇怪的是,在文化专制时代有权威的制衡,它不会倾斜,而当专制或最高与最有力的权力消失后,制衡各方的力量消失了,各方仍然可以找到制衡的方式和方法,那就是均衡,个体与个体、集团与集团之间相对等的力,相互制约着对方而形成的势均力敌的格局,便构成一种制衡状态。这在整个现代经济社会中,尽管存满了激烈的竞争,但是,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导致了它们之间不可分割地组成利益,并在种种利益作用下而达成了一种相互默认的和谐。
实际上,文化分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化,乃至变异,文化分工越来越将文化从多个角度分离开来,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显示了它的合理性。
然而,这里又不得不承认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看似一种十分合理的文化现象,掩盖了与严正历史道德相比之下的任何颓废现象,这似乎显得历史是愧对现在的存在。它以一种文化分工解决了所有的原因,那就是固守在历史道德底线上的人和事所形成的防御阵线被彻底瓦解了。继之而起的是,现行的意识和行为更加合理可行,而且,人们笃信它的存在——它直接的结果,就是“群雄”蓬起的文化竞争意识及其文化现象的展现。
文化分工后的各有所长,并没有彰显现实文化的优越性,而是将历史文化摆弄得支离破碎。人们刻意将文化割裂成条条块块,并从它们的细微处寻找可利用的星点营养元素。在此,很难辨别是为了发展文化,还是为了自己的追求。实际上,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商品竞争了,而是围绕竞争所展开的文化资源的激烈争夺。只要对竞争有利可图的任何行为,均是无可指责的。
在德化,当“众星捧月”的陶瓷工艺美术时代结束后,“全才”或“通才”所制造的时代已经彻底被瓦解,继之而起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的诞生。人们并不在意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而是着意描绘着自身盈利的宏伟蓝图。这种文化塑造的时代及其精神,与小农经济时代的保守意识及行为是大相径庭的。
德化窑不论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时代,还是在商品经济时代,由“全才”制造的陶瓷工艺美术格局已经不复存在了。尽管如此,他们所留下的空白很快被这些不见经传的后继者填补了。过去是一个人的非凡,或不简单,而现在转化成一群人的非凡,或不简单。这似乎是在不可解读下存在的文化现象,在现在看来,是极其合理的存在罢了。
具体的事实,是当年一个由“全才”或“通才”所包揽的陶瓷工艺美术时代,而现今却被因经济竞争需要,或因为生活所迫而需要的这样的一群人给彻底地肢解了,他们将它分解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为此,在德化陶瓷工艺美术领域,需要做一个很好的整合。在现代市场经济支配下,经济效益或经济利益固然重要,可是,如果失去对社会的责任,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道德,那必将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德化陶瓷工艺美术整合,最为重要的,是需要站在发展陶瓷文化并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的高度出发。需要强调的是,所有从事陶瓷工艺美术生产制作的组织或个人,必须设法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造型形式、表现内容、文化功能以及文化内涵,尤其从创造性高度弘扬创新精神,以达到认识工艺美术文化的创新是立足市场的主要因素,而满足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是获得经济利益的必由之路。另外,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等方面,培养德才兼备之工艺美术人才,这是保证陶瓷工艺美术创作与生产的道德底线。总之,工艺美术人才,需要以殷实的文化基础为后盾,进而塑造全方位的工艺美术人才。
而当年,诸如何朝宗、苏学金、许友义、苏勤明,等等,这样的德化陶瓷工艺美术的“全才”“通才”,尽管创造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文化及其特色,却在德化陶瓷文化史上仅仅是一个平凡的“瓷工”。而现如今,只要在陶瓷工艺美术上有一技之力,甚至,某些人仅仅是一个公司的经营者,均可以被某些组织授予各种等级的工艺美术职称,诸如县级的工艺美术师、地市级的工艺美术师、省级的工艺美术师,乃至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师,甚至工艺美术大师等名号,最能够障人眼目的,还有助理工艺美术师。当然,这里并非说不该评这样的职称,仅仅是必须将这样的职称评定放置在严格的规矩范畴之内。现在,难以办到的事情,是将历史上的这些在陶瓷工艺美术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全才”“通才”与现代的这些大师们做个品评。在此,不谙熟的是现实在嘲弄历史,还是历史在讥讽现实。
实在令人费解的是,人们匆匆忙忙地用现有的不敢苟于见面的技术在一个他人早已做好的瓷片上勾勒一个属于自己的“蓝图”,然后,竭尽力地使它转化成为自己的“创造”。人们用这样的创造在谋取上面任何一种称号的时候,均没有感到这是愧对文化丰富的内涵,愧对社会的责任。相反,一种莫名其妙的企图,一种难以摆在大庭广众面前的利益驱使,让这些人走上了自嘲之路。
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时代,然而,与现在完全不同。
工场手工业时代,那是凭借技术,只有技术和生产成本结合起来,才能创造真正的属于创造者的经济价值。何朝宗在自耕农身份都不及的状况下,凭借技术而自食其力;苏学金在温饱不能权衡的境遇下,依靠技术改变了自己的身份。那是脱胎于专制制度下的自由与个人奋斗,成就了自食其力的瓷塑技术的“全才”或“通才”。
时过境迁,现在截然不同于历史,在目前,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创造之表达方式,它用一种荒唐的事实掩盖了绝大多数明白而不愿意明言的、稚拙不堪的技术表现替代了兢兢业业与孜孜以求,用一种浪费方式制作了欺世盗名的制品,并将之填充在经济市场中,旨在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www.xing528.com)
在现代市场经济及其激烈竞争状况下,人们不仅在赤裸裸地肢解“全才”或“通才”创造的时代,而且在肢解“全才”或“通才”所积累起来的整版技术,他们或取其一点而废弃其他,或篡改一点而保留其他,或照搬一点假借其他,或稀释一点而摄取其他,等等,均是对自己没有足够信心的反映。例如,有人将当年“全才”或“通才”们用过的“镂空”技术,更名为“通花”。姑且“通花”作罢,也仅仅是一种技术的表现,而非工艺创作;还有当年“全才”或“通才”们用过的“泥塑贴花”,现在有人将它“发展”成为“捏花”;当年的白瓷瓷塑佛像,现在有人将它变成综合材料的佛像,等等。就是这样,人们在稀释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技术的时候,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琳琅满目的工艺美术品种,这种看似合理的文化反映,反映了在目前工艺美术界的苍白。如果将那些历史上的“全才”或“通才”牵扯至近前,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智商是极其低下的,也由衷地感到没有创造的智慧。有人说,金钱会使人变得不理智。但是,只要能够用一种平常的心态来泰然处之的话,金钱会引导人走上智慧和聪明之路。
就是这样,在德化陶瓷生产领域,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一种经济利益的自我满足,丰厚的利润促使德化后续的陶瓷生产主体及经营者变得愈加智慧,并富有经营模式和方法的创造性。他们或为生存而富有个人的创造精神,或富有极其灵便的模仿意识,这些均在陶瓷生产制作中得以体现。
在那个时代,他们不会为所谓的知识产权无端争执,也不会因为相互模仿而互相仇视;他们也不会为本应该是自己的商机被他人先占而恼羞成怒。因为商品经济的竞争,他们会在属于自己的田地中耕耘,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并以陶瓷为媒介来传达这种创造意识。也许是在中国境内,商界的法律体系没有建立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根本不懂得维权,才心安理得地模仿与被模仿。然而,时过境迁,集体生产与共同享有改变了商品经济时代的一切,人们聚拢在大集体的旗帜下,众星捧月般地信奉一个人的创造力,并紧随其后学习与模仿,乃至竭力延续这种模式。他们更不会去为更新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而殚精竭虑。这短暂的一瞬结束后,陶瓷文化领域中的竞争,尤其是商界竞争再次掀起层层巨浪。于是,在东西方文化交织影响下,德化的陶瓷生产及其文化运作进入最为复杂多变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再次发生巨变,多种经济并存的社会经济文化运作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它打破了全民和集体经济所有制以来的“大锅饭”式的经济模式,不仅承认了以私有制为模式的社会文化运作规范,而且承认了在社会文化领域中的竞争。这样,公有制领域中所没有的经济文化特征均出现了,并且成为极其合理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继工场手工业时代之后,在中国文化运作中继续发挥多种文化因素来创造维持大众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是以经济利益为诉求的综合的文化运行体系,它的开始运作标志着德化陶瓷生产与经营完全进入到另外一个时代。这为文化发展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创造了条件,也为文化较为自由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当然,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个人的创造自由,又充实了国家的公有利益。
在德化陶瓷产区,以大集体为标志的陶瓷工厂旋即瓦解,而代之的是股份制有限公司。这样的现代工业企业显然与传统的陶瓷作坊,或手工工场,或大集体工厂在生产管理及经营上,是完全不同的。在现代陶瓷工业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中,德化瓷区的陶瓷生产及其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生产管理与营销方式在德化生根发芽,现代工业设计、生产、营销及其消费的文化链条,尤其是文化理念在德化瓷区产生。但是,从总体来说,它特别保持了“家天下”的经营模式,保持了传统小农经济时代的“家长制”管理模式,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工业社会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形成。然而,从社会文化进步意义上看,由于现代工业企业制度的建立,德化陶瓷文化运作向现代产业化方向逐渐迈进,生产资本进行着初步的积累。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德化陶瓷产区实际上进行原始资本的最初积累。现代工业产业的发展成为德化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德化文化经济迅速活跃起来,这不仅增加了城镇人口的就业,也将许多农民吸收到城镇,许多农民迅速成为产业工人,他们成为中国境内正值产业发展时期的技术非熟练工人的代表。因而,从现代工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文化特征上看,德化陶瓷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那是因为在陶瓷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制作分别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而这些不同的人是分别属于不同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来执行,许多环节并不需要高超的技术,仅仅由一般的手工技术就可以胜任。从中可以看到现在的工艺美术创作水平之所以高低不等与良莠不齐的原因所在,这就是因为现代工业生产线上出现的专业化技术工艺工人成了德化陶瓷工艺美术的人才,与原本精通整个陶瓷产品制作的工艺美术人才相比,显然,成了不言而喻的事情。尽管如此,在长期的生产发展中,德化瓷区还是涌现出不少的陶瓷工艺技术佼佼者,这些人成为德化陶瓷生产攻克技术难关的人才。
随着以陶瓷生产及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陶瓷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全球化文化产业链中重要产业在文化适应中的比拼及调整,携带着传统工艺美术特征的陶瓷产业早已不属于高技术型产业,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只有提升其非物质文化内涵,它才能在未来的文化发展及其需要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陶瓷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问题又一次被提上讨论并成为亟待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这样的问题,德化瓷区陶瓷文化的发展再度陷入困境之中。
首先,德化陶瓷生产面向国外市场生产的西方工艺陶瓷极度紧缩,致使部分厂家调整生产重心,进而转向内需生产;另外,也有许多小厂因为经营单一,在竞争中因经济实力不足而关闭,甚至直接破产。与20世纪80到90年代德化陶瓷生产的强劲势头无法相比,现代德化陶瓷界总是回想当年那个时候的繁荣,而现在的萧条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德化陶瓷生产面向对外产品输出的,几乎都是来样加工,或订货加工,而不具备现代工业企业独立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理念,故此,在产品的创新及其竞争力方面明显不足,不足以应对现代市场不断甚至急剧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中国固有的农业社会的影响,这方面是十分深刻的,它造就了农业意识长期存在并起着主导作用,甚至直接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经营。
其次,在德化陶瓷产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迅速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德化陶瓷产区,尽管发展了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是,就整个陶瓷生产线上,尤其体现技术含量的文化审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是在技巧上下了功夫。实际上,这种努力与陶瓷生产发展的重心和中心是不相符合的,陶瓷文化的发展是以陶瓷材料及其工艺为重心,与以陶瓷文化功能为中心的,也就是在发现新材料及其工艺的过程中开发陶瓷文化功能。如果背离了这个文化重心和中心,就会陷入单纯追逐产品的表面,而失去应有的本质内涵,因之直接导致陶瓷文化发展的迂回或停滞。
再次,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过去了,人们将精力集中放在生产日用陶瓷,包括茶具、餐具与陈设瓷等反映传统文化功能的陶瓷产品,这从技术到市场需求看来,均已达到饱和状态,在此,任何创造均难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场因素,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连续拓展市场的扇面,最终不能在市场经济运作中获取最高的利润。
长期以来,德化瓷区在陶瓷文化发展中仅仅重视相关的陶瓷技术,甚至是技巧与市场经济因素,而忽视了陶瓷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其非物质文化内涵水平低下,这样,陶瓷文化的发展仅仅局限在工艺美术基础之上。这虽然能够适应过去及时下陶瓷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趋向,但是,就陶瓷文化产业化的未来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后劲,明显不足。
此外,也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德化陶瓷生产主体,有许多人均在不断肢解前辈的文化成果,并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很少思考创新,这样,直接导致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种默认与相互认同中达成的相互竞争中的“各抒己见”,在这种默契下的和谐,实在让人感觉到不安。对于一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在具有竞争与刺激的状况下发展,总比它处在各种势力均衡的情况下发展而具有挑战。
总之,将陶瓷产业文化的文化内涵理解透彻,具体划分为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与现代工业产业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发展方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