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的传统时空行为数据采集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的传统时空行为数据采集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时空行为数据采集主要采用日志调查的方法,收集居民某一时间段内连续的活动和出行信息。而随着活动分析法在交通领域被广泛地接受,调查问卷的设计者开始倾向于设计同时获取活动与出行信息的日志,即活动日志。总体上,研究者基本能够根据研究需要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获取较为充足的数据,因此,到目前为止,基于问卷的日志调查仍然是时空间行为研究最主要的数据来源。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的传统时空行为数据采集

传统的时空行为数据采集主要采用日志调查的方法,收集居民某一时间段内连续的活动和出行信息。一般来说,活动属性包括活动的起止时间、类型、活动地点类型与具体地址以及活动同伴等;出行属性则包括出行的起止时间、出行目的、出行前后的地点类型与地址、出行同伴以及出行交通方式等。

日志可以分为活动日志和出行日志。早期的日志调查以出行日志为主,强调获取一天内所有出行的相关信息,即使有对活动信息的获取也将活动作为出行的目的(Ampt et al,1983;Jones and Stopher,2003)。而随着活动分析法在交通领域被广泛地接受,调查问卷的设计者开始倾向于设计同时获取活动与出行信息的日志,即活动日志(Jones et al,1983;Stopher,1992)。活动分析法认为,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是居民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参与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场所上发生的活动而派生出来的一种需求,而不仅仅是为了出行而出行(Chapin,1974;Pas,1997)。因此,活动日志以活动为核心,强调一天24小时的活动-移动过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方法论上强调出行是由活动派生出的。此外,社会学调查中还有一种时间利用日志,主要受到时间预算(Time Budge)理论的影响,把活动和出行当作是等价的日常生活事件(As,1978;Michelson,2005),但不强调空间信息。

日志调查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出行日志(Trip Diary)调查中,这些调查通过入户面对面访谈方式,要求人们回顾一天内所有出行的情况(Brog et al,1983;Stopher and Greaves,2007)。国外的日志调查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Buliung et al,2008),已有大量基于日志调查的居民活动-移动行为研究,本研究对其中超过1天的日志调查的调查地区、实施年份、调查类型、跟踪期限以及样本量进行了总结(表6-1)。

表6-1 国外日志调查实施情况(www.xing528.com)

近年来,日志调查方法被引入我国并应用于国家性质的调查中,如居民出行调查和2008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陆化普,2006;国家统计局社科司,2009)。地理学学者也有不少利用日志调查进行居民行为时空数据的采集,例如,柴彦威等在1995—1998年分别对深圳天津和大连三个城市居民进行活动日志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和数据库编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柴彦威等,2002);2007年再次对北京、深圳居民进行了活动日志调查,并对微观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生产过程与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柴彦威等,2009)。闫小培等,周素红等分别于2002年和2007年在广州实施出行日志调查(闫小培等,2006;周素红等,2010)。

基于传统问卷调查形式的日志调查的优势在于:①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已非常成熟,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实施起来相对容易;②研究者在根据研究目标进行调查方案设计时比较自由;③尽管在问卷发放、录入等环节需要一定的人力,但整体上成本较低。总体上,研究者基本能够根据研究需要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获取较为充足的数据,因此,到目前为止,基于问卷的日志调查仍然是时空间行为研究最主要的数据来源。然而,传统的日志调查也存在被调查者任务量相对较重,信息填写的主观性较强且无法对其进行验证等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