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清河地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东部、北五环与北六环之间,在1949年前已有零星开发。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计划经济主导的工业化与生产力布局,推动了地区的工业生产用地扩张、城镇人口增加,附属于工厂的单位大院成为地区城镇人口的主要居住空间;但整个地区的土地利用仍以农业用地为主。进入1980年代,伴随着快速城市化以及剧烈的市场化转型,地区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空间迅速重构,形态与功能日趋多样化。首先,1980年代由旧城改造和工业外迁带来的郊区化浪潮,推动了地区政策性住房的建设。其次,1980年代末始建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及后期陆续建成的其他新兴产业园区,在加速地区产业转型的同时,深刻地改变了地区的功能与景观,并进一步推进了居住用地的扩展。再次,1990年代后,以居住环境为导向的居住迁移逐步取代政府主导的拆迁安置成为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中高档商品房、门禁社区等新型居住空间在地区建成;在此期间部分原工厂及附属生活空间迁出,其土地所有权转让至房地产开发商。上地-清河地区在上述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城市景观与城镇人口逐步演替了乡村景观与乡村人口,形成传统工业区、新兴产业开发区以及多种建设年代、开发模式、居住群体的社区共存的格局。
上地-清河地区共约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24万、就业人口约14万,覆盖了传统工业区、新兴产业开发区以及单位社区、政策性住房社区、商品房社区、城中村等多种建设年代和开发模式的居住区,是北京西北部大型综合性边缘组团、重要的郊区就业中心与居住组团。过境的高速公路、城铁将上地-清河地区与邻近的城市功能组团(如中关村城市就业中心、回龙观巨型社区等)以及中心城区相连,为地区带来巨大的过境交通流。此外,在上地-清河地区就业的职工大多不具有在本地区购房的能力,同时部分居住在本地区的居民在中心城区或其他地区就业,职住空间错位的现状进一步加剧了地区交通压力。
【注释】
(www.xing528.com)
[1]资料来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2]资料来源: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