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规划学视角下的城市郊区研究成果

城市规划学视角下的城市郊区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城市规划学者接受了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观点,将郊区作为一种无序蔓延的空间,对其进行批判。而新城市主义学者提出的公交主导发展模式目前仍是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王德等从居民群体特征着手剖析了上海市莘庄地区不同区位商业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对不同郊区化阶段的商业设施配置规模和类型进行探讨,试图完善郊区化快速发展下的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城市规划学视角下的城市郊区研究成果

部分城市规划学者接受了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观点,将郊区作为一种无序蔓延的空间,对其进行批判。而新城市主义学者提出的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OD)目前仍是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潘海啸,2010)。王玲慧从土地用地、道路交通、公共设施、产业经济等方面对上海市郊区社区空间发展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其总结为高速蔓延、无序建设和无机破碎(王玲慧,2006)。柴彦威和张艳从构建低碳城市的角度出发,将市场经济下基于地租原理的分区制和计划经济下基于职住接近的单位制两种城市空间组织模式进行对比,对中国城市郊区化模式以及郊区空间组织方式进行了反思(柴彦威,张艳,2010)。

还有一些学者对待郊区持一种相对中立的态度,分析郊区中空间规划、交通规划、社区规划、商业规划、旅游规划等的策略与模式。如陈如勇分析了郊区房地产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陈如勇,2000),王宏伟提出了郊区的“轴线跳跃式成组团”居住模式,并具体分为轨道交通居住模式和高速公路居住模式(王宏伟,2003)。王云才以北京市郊区为例,论述了都市郊区景观开发与游憩景观规划的规律、游憩景观区域规划和乡村游憩景观规划,并提出了建设北京市郊区完善的游憩景观体系和景观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王云才,2003)。俞斯佳和骆悰对上海郊区新城规划历程及影响新城发展的重大决策事件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上海新城规划的特点,总结当前制度环境下的规划实践经验(俞斯佳,骆悰,2009)。王德等从居民群体特征着手剖析了上海市莘庄地区不同区位商业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对不同郊区化阶段的商业设施配置规模和类型进行探讨,试图完善郊区化快速发展下的商业服务设施规划(王德等,2011)。王德等分析了上海市郊区空间规划与轨道交通规划的协调关系,从空间规划入手,利用建设用地交通发生量法,测算由规划建设用地产生的轨道交通需求,分析轨道交通需求和规划线路承载能力的协调关系;从轨道交通规划入手,利用轨交支撑范围法,通过分析轨道交通线路对沿线规划建设用地的支撑能力,评价规划建设用地和轨道交通线路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关系(王德等,2012)。(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