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联合基础(图7.7.2)的设计步骤如下:
(2)确定基础长度,使基础底面形心尽可能与柱荷载重心重合。
(3)按地基土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宽度。
(4)按反力线性分布假定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并用静定分析法计算基础内力,画出弯矩图和剪力图。
图7.7.2 矩形联合基础的抗剪切、抗冲切和横向配筋计算
(5)根据受冲切和受剪承载力确定基础高度。一般可先假设基础高度,再进行验算。
①受冲切承载力验算。验算公式为
Fl≤0.7βhpftumh0
②受剪承载力验算。由于基础高度较大,无需配置受剪钢筋。验算公式为
V≤0.7βhftbh0
(6)按弯矩图中的最大正负弯矩进行纵向配筋计算。
(7)进行横向配筋计算。
【7.7.1】~【7.7.8】 (2006年二级考题)
某柱下联合基础的B端,因受相邻基础的限制,B端仅能从柱2中心线挑出0.50m,柱1与柱2的中距为3.90m,基础埋深1.00m,地基条件如图7.7.3所示。
提示:假定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7.7.1】 (2006年二级考题)
已知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1和柱2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F1k=422kN,F2k=380kN。为使基底处的压力均匀分布(即地基相当于在轴心荷载作用下),试问,A端从柱1中心线挑出的长度x(m),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0.60 (B)0.70
(C)0.75 (D)0.80
【答案】 (B)
【详解】 基础顶面的竖向力的合力标准值为
∑Fk=422+380=802kN
图 7.7.3
根据合力的力矩等于各分力的力矩之和,则基础合力中心线距离基础B端为
基底处的压力均匀分布,则有合力作用点(荷载重心)与基础底面形心重合,基础总长度为2.55×2=5.10m,所以有x=5.10-(3.90+0.50)=0.70m
故(B)正确。
【简解】 合力中心线距离基础B端
荷载重心与基础形心重合,所以有5.10-(3.90+0.50)=0.70m
【7.7.2】 (2006年二级考题)
假定基础宽度小于3m,试问,基础底面处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99 (B)102 (C)104 (D)108
【答案】 (A)
【详解】 已知基底为粉质黏土,由孔隙比e=0.85,满足e≥0.85,液性指数IL=0.54,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5.2.4,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
ηb=0,ηd=1.0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4),得
fa=fak+ηbγ(b-3)+ηdγm(d-0.5)
=90+0+1.0×18×(1.0-0.5)
=99kPa
故(A)正确。
【简解】 查表得ηb=0,ηd=1.0,则有
fa=fak+ηbγ(b-3)+ηdγm(d-0.5)
=90+0+1.0×18×(1.0-0.5)
=99kPa
【7.7.3】 (2006年二级考题)
假定基础底面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5.8kPa,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即混合重度)γ=20kN/m3。试问,当基础长度为5.10m时,基础的最小宽度b(m)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1.40 (B)1.50 (C)1.65 (D)1.85
【答案】 (D)
【详解】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1条和5.2.2条的规定,由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尺寸,有
则有
故(D)正确。
【简解】
则有
【7.7.4】 (2006年二级考题)
荷载条件同【7.7.1】。假定F1k、F2k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底面尺寸为5.10m×1.75m(宽),基础横截面尺寸如图7.7.4所示,试问,每米宽基础底板的最大弯矩设计值(kN·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28 (B)53
(C)71 (D)89
【答案】 (A)
【详解】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6条,当由永久荷载控制时,可以采用简化原则,则荷载设计值为
图 7.7.4
∑F=1.35×(422+380)=1082.7kN
基础底板净反力设计值为
最大弯矩的位置在柱和基础交接处,距离基础边缘的距离为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8.2.14),基础截面每延米宽度的弯矩设计值为
故(A)正确。
【简解】 净反力,则
【7.7.5】 (2006年二级考题)
基础横截面同题【7.7.4】。已知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基础变阶处截面有效高度h0=350mm,试问,变阶处每米宽基础底板(一侧)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假定基底反力均匀分布。
(A)270 (B)380 (C)1410 (D)2419
【答案】 (A)
【详解】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2.9条的规定,受剪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为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8.2.9⁃1),得:
0.7βhsftbh0=0.7×1.0×1.10×1000×350=269.5kN
故(A)正确。
【简解】 0.7βhsftbh0=0.7×1.0×1.10×1000×350=269.5kN
【7.7.6】 (2006年二级考题)
由于地基受力范围内存在淤泥质土,需对该土层承载力进行验算。假定基础底面长度l=5.10m,宽度b=1.95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107.89kPa,粉质黏土与淤泥质土的压缩模量之比Es1/Es2=3。试问,淤泥质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22 (B)24 (C)26 (D)33
【答案】 (C)
【详解】 由于Es1/Es2=3,z/b=3/1.95=1.54>0.5,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5.2.7,查得地基压力扩散角为θ=23°。
基础底面处土的竖向自重压力值为
pc=18×1.0=18kPa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7⁃3),淤泥质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为
故(C)正确。
【简解】 取θ=23°,则(www.xing528.com)
【7.7.7】 (2006年二级考题)
假定pz=30kPa,试问,淤泥质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与土的自重压力值pcz之和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65kPa (B)69kPa (C)75kPa (D)96kPa
【答案】 (C)
【详解】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7条的规定,淤泥质土顶面处的土的自重压力值为
pcz=(18×1.0)+(19-10)×3.0=18+27=45kPa
已知pz=30kPa,所以
pz+pcz=30+45=75kPa
故(C)正确。
【简解】pcz=(18×1.0)+(19-10)×3.0=18+27=45kPa
所以pz+pcz=30+45=75kPa
【7.7.8】 (2006年二级考题)
基础宽度b=3.2m。试问,淤泥质土顶面处经宽度和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kPa),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接近?
(A)69 (B)99 (C)101 (D)126
【答案】 (B)
【详解】 对于淤泥质土,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5.2.4,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
ηb=0,ηd=1.0
基底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4),得:
fa=fak+ηbγ(b-3)+ηdγm(d-0.5)=60+0+1.0×11.25(4.0-0.5)=99.38kPa
故(B)正确。
【简解】 查表ηb=0,ηd=1.0,则
【7.7.9】~【7.7.14】 (2001年一级考题)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项面的上部结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7.7.5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7.7.9】 (2001年一级考题)
假定F1=1100kN,F2=900kN,右边支座悬挑尺寸b=1000mm。试确定基础梁左边支座悬挑尺寸c为下列何项尺寸时,地基反力才呈均匀(矩形)分布状态?
图 7.7.5
(A)c=1100mm (B)c=1200mm (C)c=1300mm (D)c=1400mm
【答案】 (D)
【详解】 当地基反力均匀分布时,荷载重心与基础形心重合。根据合力的力矩等于各分力的力矩之和,对基础最左端点取矩,有
解上面的等式得
c=1.4m
故(D)正确。
【简解】 对基础最左端点取矩
得c=1.4m
【7.7.10】 (2001年一级考题)
已知中密中砂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250kPa。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可假定基础宽度bf<3m。
(A)fa=278kPa (B)fa=288kPa (C)fa=302kPa (D)fa=326kPa
【答案】 (D)
【详解】 因基础宽度b<3m,则取宽度修正系数ηb=0;对于中砂,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5.2.4,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为ηd=4.4。
基底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
γm=(18×1+16×0.5)/1.5=17.33kN/m3
已知γ=19kN/m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4),得
fa=fak+ηbγ(b-3)+ηdγm(d-0.5)=250+0+4.4×17.33×(1.5-0.5)=326.26kPa故(D)正确。
【简解】 由ηb=0,ηd=4.4,γm=(18×1+16×0.5)/1.5=17.33kN/m3,所以 fa=fak+ηbγ(b-3)+ηdγm(d-0.5)=250+0+4.4×17.33×(1.5-0.5)=326.26kPa
【7.7.11】 (2001年一级考题,因规范改版,本题所用参数已作相应调整)
假定竖向力标准值为F1k=1206kN,F2k=804kN,基底尺寸c=1500mm,b=1000m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计算基础梁自重设计值和基础梁上的土重标准值用的平均重度γ0=20kN/m3。地基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考虑。试确定基础梁翼板的最小宽度bf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bf=1.25m)
(A)bf=1000mm (B)bf=1100mm (C)bf=1200mm (D)bf=1300mm
【答案】 (C)
【详解】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1条和5.2.2条的规定,有
由于pk≤fa,则有
解得bf≥1.145m=1145mm
故(C)正确。
【简解】
解得bf≥1.145m=1145mm
【7.7.12】 (2001年一级考题)
假定竖向力设计值为F1=1206kN,F2=804kN,c=1800mm,b=1000mm。当柱支座宽度的影响略去不计时,其基础梁支座处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bf=1.25m)
(A)147.80kN·m (B)123.16kN·m (C)478.86kN·m (D)399.05kN·m
【答案】 (C)
【详解】 基底净反力设计值为
由于c>b,故基础梁支座A截面处的弯矩大于支座B截面处的弯矩,A处的弯矩为
故(C)正确。
【简解】
A处的弯矩最大,为
【7.7.13】 (2001年一级考题)
条件同上题。试确定基础梁的最大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bf=1.25m)
(A)673.95kN (B)591.18kN (C)561.63kN (D)493.03kN
【答案】 (B)
【详解】 基底净反力设计值为
基础梁的最大剪力设计值为
V=236.47×1.25×1.8-1206=-673.94kN
故(B)正确。
【简解】 ,则有
V=236.47×1.25×1.8-1206=-673.94kN
【7.7.14】 (2001年一级考题,因规范改版,本题所用参数已作相应调整)剖面如图7.7.5所示,假定竖向力设计值为F1=1206kN,F2=804kN,c=1800mm,b=1000mm。其基础梁的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bf=1.25m)
(A)289.43kN·m (B)231.56kN·m
(C)205.85kN·m (D)519.18kN·m
【答案】 (A)
【详解】 基底净反力设计值为
求剪力为零点,设距A点右边x处剪力为零,则
故(A)正确。
【简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