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建筑物等的荷载作用在土中产生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力,称附加应力。即附加应力是由于外荷载(建筑荷载、车辆荷载、土中水的渗流力、地震力等)的作用,在土中任意点产生的应力增量。
基底附加压力p0,是作用在基础底面处由于建筑修造后压力的改变量,是引起地基变形、基础沉降的主要因素。
凡由建筑物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其分布规律与自重应力不同。因为基础的面积是有限的,基础荷载是局部荷载,应力通过荷载下土粒的逐个传递传至深层,在此同时发生应力扩散,随着深度的增加,荷载分布到更大的面积上去,使单位面积上的应力越来越小。所以附加应力值是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
附加应力的另一特点是使地基产生新的变形,从而使建筑物发生沉降。变形的延续时间在可塑的或软的黏性土中往往很长,常达数年或十余年以上。
当基础无埋深时,接触压力就等于基底处的附加应力(图3.3.1a);当基础埋于地面下d深度时,附加应力要小于接触压力,因为d深度处土层本来就承受自重应力pc=γd,所以,应从接触压力中减去土原先承受的压力,所余部分才是由于修建建筑物新增加到土层上的附加压力(图3.3.1b)。因此,在有埋深的情况下,基底处的附加应力为
p0=p-pc=p-γd (3.3.1)
式中 p0——基底处的附加应力(kPa);
p——基底处的接触压力(kPa);
pc——基底处的自重应力(kPa);
γ——土重度(kN/m3);
d——基础埋深(m)。
由式(3.3.1)可以看出,如基础压力p不变,埋深越大则附加应力越小。利用这一点,在地基的承载力不高时,为了减少建筑物的沉降,措施之一就是减少基底附加应力,为此,可将基础埋得很深,附加应力就很小了。如将高层建筑埋于地下8~9m,而在地下部分修建两三层地下室,使
p0=p-γd=0
这时基底没有附加应力了,沉降也就不会产生(如果不考虑挖基坑卸载与建房再加载的变形得话),这样的基础称为浮式基础或者叫补偿式基础(图3.3.2),即说它不下沉,而是“浮”在那里,建筑物的重量正好“补偿”了挖去的土重。
图3.3.1 基底附加应力p0的计算图形
a)当基础无埋深时 b)当基础有埋深时
图 3.3.2
【3.3.1】 (2007年二级考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地面尺寸为4.8m×2.4m,埋深1.5m,如图3.3.3所示。土层分布自地表起依次为:黏土,厚度2.5m;粉质黏土,厚度2m;黏土,厚度4.5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5m处。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当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为1800kN,试问,基底的附加压力(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86.3 (B)183.6 (C)159.0 (D)156.3
【答案】 (C)
【详解】 作题提示:附加应力与基底压力、自重应力之间的关系。基底附加应力等于基底压力减去基础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应力。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2条,基础底面接触压力为
基底以上土的自重应力为pc=18.2×1.5=27.3kPa
所以,基底附加压力为p0=pk-pc=186.3-18.2×1.5=159kPa
故(C)正确。
图 3.3.3
【简解】
【3.3.2】 (2011年二级考题)
某新建房屋为四层砌体结构,设一层地下室,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室外地面绝对标高与场地自然地面绝对标高相同,均为8.000m,基础B的宽度b为2.4m。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如图3.3.4所示。
图 3.3.4
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作用于基础B顶部的竖向力为350kN/m,基础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试问,计算地基沉降时,基础B底面处的附加压力P0(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www.xing528.com)
(A)100 (B)120 (C)150 (D)170
【答案】 (B)
【详解】 作题提示:室外地面绝对标高与场地自然地面绝对标高相同,均为8.000m,施工时挖土从自然地面开始。所以对于B基础来说,被挖除的土层厚度为(1.1+1.5)m,计算自重应力时应采用此厚度。
条形基础取1m长进行分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2⁃1),基础底面压力为
基底附加应力为
p0=pk-γd1=167.8-19.6×(1.1+1.5)=116.9kPa
故(B)正确。
【简解】
【3.3.3】 (2008年二级考题)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尺寸为12m×50m;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基础底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平均压应力为325kPa,地基土层分布如图3.3.5所示。
图 3.3.5
试问: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79 (B)325 (C)295 (D)271
【答案】 (D)
【详解】 已知基础底面的压力为pk=325kPa
基底以上土的自重压力为pc=18×3=54kPa
附加应力为p0=pk-pc=325-54=271kPa
【简解】pc=18×3=54kPa
p0=pk-pc=325-54=271kPa
【3.3.4】 (2014年一级考题,原题为连锁题中一道子题)
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型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图3.3.6,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
图 3.3.6
采用方案三时,在基础范围内较均匀布置52根250mm×250mm的预制实心方桩,桩长(不含桩尖)为18m,桩端进入第⑤层土1m。假定,方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为340kN,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43750kN。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计算由筏基地基土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基础中点的沉降ss时,假想,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压力p0(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5 (B)25 (C)40 (D)50
【答案】 (B)
【解答】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6.2条:
黏性土:ηp=1.3 桩基承台净面积Ac=39.2×17.4-52×0.252=678.83m2
作用于筏板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
土重:19×1×39.2×17.4=12959.52kN
附加压力为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减去土重
43750-12959.52=30790.48kN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6.2⁃4):故选(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