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学术道德案例教育读本:学风规范与道德管理

研究生学术道德案例教育读本:学风规范与道德管理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别,教育部文件有明确界定。为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管理,教育部于2006年5月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如何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学习内容碎片化,以消除“抄袭”的内因,广义上说也是一个学风问题。

研究生学术道德案例教育读本:学风规范与道德管理

何谓学风?“从狭义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观念和理念,体现了学校的校风和大学精神,体现了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学风展现着学术机构的文化底蕴和机构成员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学术组织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对学术活动必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章节讨论的学风问题主要涉及研究生的学术风气,包括在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精神上的表现,以及对待学术工作的态度、诚实性与严谨性等。

众所周知,国内高校一向重视本科生教育,视之为“立校之本”。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与技术开发需求的增加,研究生教育逐步得到加强,很多高校现已将其视为“强校之路”。《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就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件大好事!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研究生群体中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学术不端行为的本质特征还是缺乏科学精神。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别,教育部文件有明确界定。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指出:“高等学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伪造注释;(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在当代社会,导致科研主体道德失范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除了科研活动自身存在着科学激励机制与科学规范结构的内在冲突外,还有诸多社会环境方面的外在原因。”据报道,2015年“3月,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出版商——现代生物出版集团撤销了43篇生物医学论文,其中41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中国学者论文不端行为再次引起关注,而此次事件涉及中国学者数量之多、比例之高令人咋舌”。这样的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理念。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屡屡产生的原因还有很多,笔者概括为:(1)学术评价指标单一。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学习成果更多侧重于他们提交文章、专利等的数量和级别,较少看他们心身发展和道德修炼的程度。(2)学术不端处理乏据。由于学术不端行为查证困难,国内目前关于如何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文件不多,且内容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导致学术不端处理缺乏有效依据。(3)学术不端处理不严。由于“窃书不算偷”等传统思想影响及关乎导师、学校的声誉,且处理缺乏有效依据等等因素制约,导致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往往轻描淡写、走过场。由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不到位,实际造成不端行为收益高、代价低的现状,一些人受利益驱动,本着侥幸心理,容易产生学术不端行为。(4)学术不端者无知无畏。一些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不甚了解,对学术不端的后果认识不足,平时缺乏科学道德修养的学习和训练,这也是导致其不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鉴于高等学校等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现实情况,国家层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加以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显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教育》2010.1.7)指出:“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为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管理,教育部于2006年5月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同时,为加强对高校学风建设的领导,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又于2009年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下设社科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和科技类学风建设办公室;科技部于2006年11月发布《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中科协牵头组织了全国范围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中科协、教育部等7部委于2015年联合发布《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这些举措,从制度层面对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监管,取得了积极效果。

本篇遵循上述治理工作精神,尝试通过对研究生学风问题若干案例的分析、点评,告知研究生基本的学术规范要求,以及违背学术规范可能产生的后果,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使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目的、态度等方面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指导其自身的学术行为。本篇列举的7个案例,涉及人文、社科、理、工、医等学科,在不端行为上涉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方面。尽管该篇罗列的负面案例较多,但在“当前,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主流是好的。从总体上看,研究生群体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勤奋,能够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与乃至独立从事科研工作”。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信息极大丰富。我们的时间总显得仓促而且经常碎片化。如何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学习内容碎片化,以消除“抄袭”的内因,广义上说也是一个学风问题。在本篇最后,笔者以案例分析的方式附上自己对研究生阅读习惯的一点思考,与各位读者(尤其是青年学子)共勉。

参考文献(www.xing528.com)

[1]赵沁平.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14):3.

[2]中国科学院.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徐玢.遏制学术不端需改革人才评价[J].前沿科学(季刊),2015,9(33):1.

[4]曹国永.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9.

(吴宏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