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当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其博士论文抄袭而无奈辞职时,当时作为教育部长的安妮特·沙范(Annette Schavan)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作为31年前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指导数名博士生的导师,我本人在小圈子内为他(指古滕贝格)感到羞耻。”但不幸的是,不久她自己也成为一个让人感到羞耻的人①。
2012年5月,万龙尼维基(VroniPlag Wiki)网站的一个匿名博客作者指责沙范在其1980年撰写的博士论文《个人与良知——当今良知教育的前提、必要性和需求》中,多处直接使用了别人论文中的内容却未注明其出处。当时沙范闻讯后对此予以全盘否认,且为表明自己清白,她主动要求杜塞尔多夫大学成立调查小组,对当时自己提交的博士论文进行重新评估。
杜塞尔多夫大学组织的特别调查小组经多方取证且做认真比对,发现沙范的博士论文中确有数十页未注明引文出处,存在蓄意抄袭、隐瞒事实和欺骗的企图。2013年2月5日晚,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正式宣布,因沙范1980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中存在“系统地、故意地抄袭了他人的思想”,因而决定取消现任教育部部长安妮特·沙范的博士学位。该决定公布后,引起了德国社会的强烈反响。当时正在南非访问的沙范立即表示:“我不接受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决定,并将对此提出起诉。”
沙范的博士论文抄袭事件的披露,反对党却取得了要求沙范辞职的种种理由。德国绿党秘书长施特菲·莱姆克说:“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带有这个污点的部长怎么还能在德国主管教育?”社民党秘书长安德烈娅·纳勒斯说,沙范已经不再被信任,她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左翼党教育政策发言人佩特拉·希特对《南德意志报》表示,负责教育与科研的部长首先应该扮演模范角色。当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剽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沙范曾公开表示,对古滕贝格的做法感到“十分羞愧”。而现在,德国网友称:“沙范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了。”
抄袭行为可耻
现年59岁的沙范任德国教育部长已有8年(2005年至2013年)之久,据说她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亲信。取消沙范博士学位的决定公布后,默克尔并没有就此表态。此间媒体分析认为,沙范虽然有权对杜塞尔多夫大学提出起诉,但德国大学的科研是独立的,法庭很难裁定一个专业科研机构的决定是否违法。提出起诉可能为沙范赢得一些时间,但诉讼的过程旷日持久,这对处于德国大选年的执政党而言,反而可能会成为一种不利因素。因此,卷入博士论文抄袭丑闻数月后,德国教育和科研部长安妮特·沙范于2013年5月9日最终决定辞职。在辞职会上,沙范表示:“我想今天是离开部长一职的合适时间,我会集中精力履行议员职责。”
【点评】
德国左翼党教育政策发言人佩特拉·希特对《南德意志报》表示,负责教育与科研的部长首先应该扮演模范角色。如果排除佩特拉·希特的政治意图而对其此话做客观、公开的评价,显然他说的是正确的。作为主管一国教育与科研的部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不能成为公众心目中的模范形象,就无威信可言,就无权教育他人,显然就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监管领导。性质更为严重的是,沙范的博士论文抄袭事实在被认定、确证的情况下,沙范仍然表示:“我不接受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决定,并将对此提出起诉。”这种坚持错误、无视事实的态度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是极为负面的。可以预料,如果没有选年角逐因素的存在,沙范恐怕不会如此迅速地做出辞职决定。
值得点赞的是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决定。该校领导与特别调查小组成员坚持原则、尊重事实,对违反学术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事件不讲情面、一查到底,最终敢于撤销主管高校的教肓部长的博士学位,这一不畏强权、坚持捍卫科学精神的决定确实十分不易。诚然,德国的学界、媒体对沙范的学术抄袭事件也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其公正、客观的评价,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支持与赞扬。(www.xing528.com)
就沙范的学术抄袭案例而言,至少能给在读研究生两点启示:
其一,从沙范获得博士学位至其博士论文抄袭事件败露,期间经历了32年之久,也许沙范本人对久远的记忆已经模糊,但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彻底消失。作为文本档案的博士论文在当今信息时代被反复研读与搜索的频率之高是难以估计的,因而其中如蕴含有抄袭、剽窃之类的痕迹迟早会被有识之士所“破译”,此时久远的学术不端事件便可能曝光于世,沙范32年前的博士论文抄袭事件的败露已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所以,研究生对自身的学术行为应有前瞻性思考,不能仅为了完成当前学业、获得学历与学位挺而走险、从事学术不端,殊不知,凭借学术不端暂时取得的学历与学位,即便数十年之后仍存在被撤销的可能。
其二,有过学术不端污点的人,即便此后获得了很高的名誉、地位与身份,但这些名誉、地位与身份并不足以阻止自身不端事件的败露。作为德国教育与科研部长的沙范可谓位高权重,但她并未能阻止自身不端事件的败露,这说明试图依靠权势来隐瞒事实真相是徒劳的。既然客观存在的学术不端污点并不会因此后获得的名誉、地位而彻底消失,而学术不端污点的败露又可能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因此永久性维护自己名誉、地位的最佳策略就是遵循学术规范,不搞学术不端。
[1]刘向.德国教育和科研部长因博士论文风波辞职[OL].新华网,2013-02-09.
[2]郑红.德国教育部长被取消博士学位[N].人民日报,2013-02-07.
[3]潘旭.德国大学初步认定德教育部长博士论文剽窃[OL].新华网,2013-01-23.
(杨庆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