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村新一(ふじむらしんいち,1950— ),一名业余考古学家。由于他“运气”极佳,有接二连三的惊人发现,不断把日本的历史向前推进,使他成了日本最著名的考古学家,被誉为“石器神手”。此外,因藤村新一的发现满足了日本人在自己国家成为经济大国之后,迫切想成为文明古国的心态。因而藤村新一深受国人敬仰,他亲手发掘的“人工制品”在日本国立博物馆的玻璃柜里闪烁着荣耀的光芒,他的“发现”被写入日本教科书,他的“杰出贡献”受到了政府的多次嘉奖。
藤村新一的考古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年仅31岁的藤村新一参加了日本东北宫城县岩出山町的“座散乱木遗址”考古调查。几天后,藤村新一在考古现场用铲子从火山灰地层中挖出了一个小石块,此后被鉴定为4万年前的旧石器,同时出土的石器有49件之多。这些旧石器的出土为日本本州岛4万年前就有人生活过提供了历史依据。
此后,凡有藤村新一参与的考古调查,都会有惊人的发现,为日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考古挖掘的新纪录:1983年,藤村新一在宫城县大和町的“中峰C遗址”发现了37万年前—14万年前的石器;1984年,在古川市的马场坛A遗址发现了17万年前的石器;1992年,藤村新一获得了最为重要的发现,即在地处日本东北宫城县筑馆町的上高森遗址,发掘出了号称50万年前的旧石器,该发现被作为重要史料收进1998年以后出版的日本高中历史学教科书;1993—1994年,藤村新一在宫城县上高森多处遗址发掘出距今大约40万年前—50万年前的旧石器。这一系列发现被确定为日本最早的旧石器,相当于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最底部文化层的旧石器。这意味着,日本也曾经生活过和北京人一样古老的古人类,日本历史的古老性完全可以和中国比肩;1995年至21世纪初期,藤村新一有了更为惊人的“发现”,他在宫城县上高森挖掘出许多旧石器和柱坑,据称这些旧石器已有60万年至70万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陪葬品,而柱坑则为存放石器用的建筑遗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遗迹。
藤村新一的不断“发现”助长了他不可抑制的“自信”,他公开扬言,他将从上高森遗址挖掘出100万年前的旧石器,作为送给恩师的礼物。他甚至预测,将在日本找到原始人的骨头化石,以证实最先进的文化就在日本的东北地区,而日本猿人则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猿人。
藤村新一使日本人激动不已的惊人的“发现”及其踌躇满志赢得了日本考古学界与社会舆论的好评,使其成为日本史学界最神奇的名字,并担任了日本东北旧石器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长。
对于藤村新一的“学术成就”及其所获的名誉地位,部分考古学家私下觉得藤村新一不仅是运气,很可能还有其他把戏。因为无论何处发掘,重大发现均出自藤村新一一人,即藤村新一在场就有“发现”,而藤村新一不在场则一无所获。此外,有的学者还对藤村新一发掘的旧石器的形状、排列与地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发现其中疑点诸多。诸多质疑引起了日本考古学界和新闻媒体的警觉,因为考古学毕竟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而大多数从事日本考古事业的专业人员毕竟是尊重科学的。
据此,日本《每日新闻》的调查人员在藤村新一进行发掘的上高森遗址现场安装了数台隐藏的监视摄像机。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监视与摄像,终于在2000年10月22日,拍到了藤村新一小心翼翼地将来路不明的器物埋入他于次日要“发现”它们的发掘现场。次日,藤村新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又发现了一处极其古老的遗址,在年代测定为57万年前的火山灰层下发现了一堆石器。而《每日新闻》在11月5日则公开了藤村新一造假的照片,照片显示这位“石器之神”正从一只塑料袋内拿出所谓的“旧石器”埋进上高森考古遗址。无可抵赖的骗局披露几小时后,懊悔和精神崩溃的藤村新一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承认他仅有两次造假行为。
造假行为可耻
为彻查藤村新一造假事件,日本考古协会于2001年6月设立了专门委员会,即前·中期旧石器问题调查研究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别委员会”)。该特别委员会多次找藤村新一谈话,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藤村新一终于在2001年9月下旬向特别委员会递交了一份自1981年以来从事造假活动的遗址名单。此后特别委员会又在各地进行了仔细核实,最终公布了历时两年多完成的调查结果。该调查结果显示:在藤村新一参与开挖的178处考古遗址中,至少有159处涉嫌造假。他的造假几乎从1981年他刚参加考古工作时就开始了。
藤村新一造假事件被揭露后,在日本学界和社会层面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谴责藤村新一的可耻行径,更使脸面全无的日本考古学界深感悲哀与愤怒。于是,日本东北旧石器文化研究所即刻将藤村新一除名;日本考古协会责令藤村新一退会;藤村新一曾获得的“相泽忠洋奖”等奖项也被撤销与收回;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资料馆也纷纷撤除了原本陈立在玻璃柜里的所谓由藤村新一亲手发掘的人工制品及其陈述板;日本文部省要求全国各地出版社迅速收回涉及与藤村新一考古发掘相关内容的教科书并建议以一种反省的态度重写高校和中小学教科书中与日本历史相关的内容。
【点评】
有人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应强调严密与客观,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则会渗透随意与主观,显然,持有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其实,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科学门类,同样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同样具有与其他科学所应有的4大特征,即客观性、全面性、逻辑性与系统性,其中客观性是科学的最基本的特征。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同样应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社会现象,按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对象,不搞主观虚构,最终从研究对象客观反映的数据、资料中提炼出研究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本质与规律,这才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有的态度。显然,藤村新一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将科学研究随意化发展到极致,胡乱猜想、人为设定科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公开扬言:他将从上高森遗址挖掘出100万年前的旧石器,将其作为送给恩师的礼物。他甚至预测,将在日本找到原始人的骨头化石,以证实最先进的文化就在日本的东北地区,而日本猿人则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猿人。这种不可抑制的随意化已使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消失殆尽,完全服从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政治野心,以美化日本历史。然而,假的终究是假的,随着藤村新一这种随意化造假的“把戏”被揭露,藤村新一的“学术生涯”也走到了尽头。
藤村新一的造假事假事件能给我们诸多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即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同样应坚持客观性原则。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而言,客观性原则应体现在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中。(www.xing528.com)
首先,要坚持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就是说要从实际出发,采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按照研究对象的本来面貌去反映对象,而不能搞主观虚构,这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不可否认,任一科学观察都是在一定的理性因素参与下进行的。研究者在观察活动中观察什么,同观察者的目的和主观状态有关。但是,为了搜集到研究对象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在观察中既要有明确的目的,又必须避免犯主观性错误。坚持了观察的客观性,才能保证观察所获得的结果确实是研究对象所反映的真实情况。而得到了研究对象所反映的真实情况,才能从真实的观察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发现支配现象的内在规律。
其次,要坚持学术观点检验的客观性原则。在学说观点检验中,要注意克服一种较为普遍的倾向——验证偏见,即希望寻找证据去证实自己认为该肯定的学术观点,而没有认识到反证在检验学说观点中的重要价值。部分研究生之所以会产生“验证偏见”,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者在检验自己的学说观点时犯了主观主义的“先入之见”,单纯采用了“证实策略”,即热衷于搜索那些能直接证实自己学说观点的“正例”,而不去搜索那些会把自己学说观点证明为假的“反例”。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客观性原则,其结果难以对学说观点做出真正的检验。
第三,要坚持整理学术成果的客观性原则。支撑自己学术观点的实证材料应系统、完整、客观,研究者应维护原始数据、资料的真实与完整,不能因主观需要对实验数据与观测事实做随意删减、篡改、捏造、筛选,这会歪曲真相、篡改实情,失去数据、资料的应有价值。
第四,要坚持他人学术成果的客观性原则。应尊重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得采用抄袭、篡改的方式,将他人的学术观点窃为已有;不得将他人尚未公开发表的原始数据、资料融入自己的学术成果中,制造所谓的“创新点”。
第五,要坚持评价学术成果的客观性原则。对他人或自己的学术观点均应做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得贬低他人,而故意夸大自己观点的学术价值或运用后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
概而言之,研究者在获取现象材料、提炼与形成学术观点时均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如从事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作假行为,迟早会付出沉重代价,甚至葬送自己原本美好的学术生涯。
[1]管克江.施展“魔手”自埋自挖 编造日本历史“神话”[N].环球时报,2000-11-10.
[2]卫奇.考古骗局曝光 制假露了原形[J].化石,2001(1):10—11.
[3]郑理.“改写”日本远古史的“神手”显形记[J].世界通讯,2001(2):28—29.
[4]翁屹.藤村新一考古造假事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7—53.
(朱宝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