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教授中国古代史等相关课程,编写80万字讲义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教授中国古代史等相关课程,编写80万字讲义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方面,为历史及其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夜函大学生讲授过中国古代史、民族理论与政策、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民族史、中国古代史专题等课程,并编写了近80万字的中国古代史讲义在民大使用多年。在汉语文系任教期间,开过文选与习作、古代汉语、中国通史3门课;在历史系任教期间,开过两汉魏晋南北朝史、元明清史、历史地理等主干课程。又给本系研究生开过中国历史地理和云南民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3门课。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教授中国古代史等相关课程,编写80万字讲义

罗大云(1929.12—2014.2),男,汉族,云南镇沅人,中共党员,教授。1994年离休

1950年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在学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参加了秘密进步组织“民青”投身革命;1950至1953年就职于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1953至1958年,就职于中共云南省边疆工作委员会,其间参加民族工作队,长期辗转于边疆地区,为少数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1959年调入云南民族学院任教。“文革”开始后下放到“五七”干校,1972至1974年在中共云南省思茅地委宣传部工作,担任《思茅报》记者;1974年调回云南民族学院在历史系任教,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晋升教授。担任过历史系副主任,1983年至1994年,担任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党总支书记。

教学方面,为历史及其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夜函大学生讲授过中国古代史、民族理论与政策、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民族史、中国古代史专题等课程,并编写了近80万字的中国古代史讲义在民大使用多年。学术上致力于中国古代史和云南少数民族的研究。1980年参加云南省历史学会,1987年曾任该学会理事;1985年,参加了中国先秦史学会;1986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研究会并担任理事;1987年,参加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并担任副会长。科研专著:《文山壮族自治州概况》(云南民族出版社,1966年)《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民族出版社,1984年);合著《德宏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发表论文有:《拉祜族简志》(《思想战线》,1976年第2期)《布朗族》(《思想战线》,1977年第6期)《民主改革前德宏傣族婚姻家庭探析》(《民族研究》,1981年第3期)《浅论唐代宦官专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并收入《隋唐史研究》丛书)《西汉初期对匈奴“和亲”的实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被中央民族学院收入《中国民族关系史》文集)《李顺死事考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清初云南雪峰诗社述略》(《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此外还有《开南银生考》《红河金平傣族社会经济调查》《傣族风俗录》《从我国少数民族残存的婚姻形态看我国的古代婚姻》《试论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的发展和影响》《南蛮竹枝词校注》《云南诸蛮竹枝词校注》等学术论文。

1958年在陇川农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2年、1973年被思茅地委评为先进工作者;1978年、1986年被评为云南民族学院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评为云南民族学院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王叔武(1923.11—2004.1),男,汉族,安徽桐城人,研究员。史学、民族学、古籍整理研究专家。

先后师事汪辟疆、李笠、刘文典诸教授。1951年起在云南省边委、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开展民族调查工作。1977年调入云南民族学院,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曾兼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卷》编纂委员会委员,云南分编委副主编;“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学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政协云南省委员会五届、六届委员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专著:《云南古佚书钞》《大理行记校多注》《云南志略辑校》;合著有《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云南简史》《白族简史》《彝族简史》等。发表论文《关于白族族源的问题》《十九世纪英、法侵略云南史述略》《〈交广印度两道蒙考〉辩误》《关于云南少数民族语地名问题》《云南少数民族源流研究》等10余篇,100多万字。

王宏道(1912.9—2009.12),男,汉族,云南大姚人,教授。

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6年在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教,1951年调云南省民委调查研究室任副主任,1958年调入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后到云南省历史研究所工作。1972年调云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1978年参加组建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任系主任。兼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顾问、云南省史学会顾问、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顾问、云南省教育厅及云南省社科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学术成果:主编《纳西族简史》,合著《彝族简史》《佤族简史》《拉祜族简史》《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云南简史》等。发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云南》《从楚国历史发展看滇楚关系》《释爨及西爨白蛮》《缅甸史籍中的“桂家”“桂掸”问题》等论文。

徐兴祥,男,汉族,1945年生,云南文山人,中共党员,教授。

1964年9月从文山州一中考入昆明农林学院(现云南农业大学),1968年9月大学毕业后到0282部队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1970年再分配到勐海县机械厂当工人,3个月后调该县粮食局当干部,1972年5月调云南民族学院汉语系任教,1978年又调新成立的历史系任教。在历史系任教期间,1982年9月至1983年12月到云南大学随方国瑜先生进修“云南地方史”(原定进修时间3年,因方国瑜先生逝世而中断),1994年9月又考入云大历史系助教进修班随李埏先生进修“中国封建经济史”,一年后结业。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2005年退休。

在汉语文系任教期间,开过文选与习作、古代汉语中国通史3门课;在历史系任教期间,开过两汉魏晋南北朝史、元明清史、历史地理等主干课程。又给本系研究生开过中国历史地理和云南民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3门课。此外还给本科生开过“中国古代的一国两制研究”专题,其中讲了“周东封与殷遗民”“西汉时期的属国与初郡”“东汉时期的南匈奴”“唐代的羁縻府州”“明清时期的土司与羁縻卫所”5个子题。

科研方面,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较有学术价值的为:

《西洱河战争起因辨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云南木棉考》(《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先秦时代的民族思想》(《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出版专著《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与羁縻政策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汤明珠,女,汉族,1947年10月生,云南昆明市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5年5月参加工作,1978年到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1999年评为教授,2007年退休。

曾任历史系(人文学院)历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点负责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国近代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1965年至1970年昆明一女中留校任政治课教师,其中1965年至1966年在昆明师培班政治专业学习,曾任“政治、历史、地理教学研究组”组长。1970年至1974年在昆明市教育局工作,任教育局党委委员。1974年至1977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学习,任学习委员、外国留学生辅导员。1978年经考试调入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其中1980年至1982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在民大任教近30年。2002年领衔申报“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得批准,此后任该硕士点负责人和研究生导师直至退休。曾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中国近代史、云南近代史、史学概论等专业主干课程共10余门,培养研究生24人。

独立或参与完成《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研究》《文献·清代云南稿本史料》《“三个代表”与民族精神》等5项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独撰、合著《边陲危机》《清代云南稿本史料》《云岭风云》《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等4部学术著作。在核心期刊、国家、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学术论著获国家、省级奖励:

《清代云南稿本史料》(上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12月),此书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清代云南稿本史料》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2015年6月获云南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著作)一等奖,本人撰稿30余万字,承担总工作量的四分之一。独撰《边陲危机》,该书为10卷本《中国近代史话》的第五卷,其书补充通史有关“边疆危机”论述的不足,2004年获云南省2001—2002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

《清代后期政治家赵光评传》(云南大学出版社,《民族·历史·文化》1990年12月版),该文填补了学术界研究赵光的不足。1993获云南省高校1989—1991年度科研工作突出贡献三等奖。

《谈施琅收复台湾》(《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1994年5月获云南民族学院统战理论竞赛二等奖。

1982年获云南民族学院首届优秀授课教师;1992年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00年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2004年评为学校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女教职工,获云南民族大学第五届伍达观奖教金教学科研优秀奖;2005年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云南民族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

侯蕊玲,女,汉族,1951年2月生,山西省宁武人,教授。

出生于父母南下途中的重庆市,后定居昆明,1976年考入昆明第十中学语文组任教。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夜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1985年考入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1989年评为讲师,1993年进入旅游管理专业任教,1999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退休。曾担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

从教期间,先后开设中学历史教学法、旅游资源学、旅游学概论、云南民族概况、中国旅游史、导游业务、现场导游等课程。担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后至退休前,历年在云南省和昆明市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担任现场导游考试考官。

围绕教学、科研领域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历史教育教法和云南民族问题,二是旅游资源开发,三是中国城市化进程。(www.xing528.com)

在历史教育教法与云南民族方面,先后参与《中学历史教学论》(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云南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市场经济的历史回顾》(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团结与统一》等专著的编写,参与《中学历史教学论》《云南民族研究》等课题的探讨性研究。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独立完成《滇西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课题。论文:《丽江拉市海乡村旅游脱贫调查案例分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6期)《云南少数民族脱贫回顾与建立生态旅游的思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22卷)。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探讨方面,专著《城市化与区域发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与专著:《世界城市化研究》。发表论文:《明清昆明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初探》(《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2期)《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思考》(《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4期)《论中国近代城市产生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2期)《昆明城市近代化的起步》(《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增刊)《城市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2期)《对云南城市化与区域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4期)。

在民族大学任教期间,先后担任历史系84级、88级和旅游管理95级、2000级、2003级班主任。1990年获云南民族学院优秀班主任奖、云南民族学院第二届“三字一话”大赛教工组普通话一等奖;1992年获云南民族学院优秀工会干部奖;1995年参与课题《中学历史教学论》获云南省高等学校第四届科研成果三等奖;1998年获云南民族学院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获1998—1999云南民族学院优秀教师奖;2007年获云南民族大学优秀班主任奖;2008年获云南民族大学第八届伍达观奖教金教学科研先进奖;2009年获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授课教师”奖。

王晓华,女,汉族,1956年6月生,四川仁寿人,中共党员,教授。

1975年至1978年2月上山下乡当知青,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就读于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1982年1月毕业分配到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工作,1987年12月评为讲师,1998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11月晋升教授,2011年退休。

在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期间,研究方向为世界现代史,主要为民族学学生讲授历史学专业课,如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世界通史等,为全校学生开设通识课20世纪日本史、20世纪美国史等,此外,因教学需要还讲授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等课程,教学深受学生的好评,并先后发表论文10多篇。

除教学工作外,还兼多项社会工作。1989年任历史系团总支书记1年,曾先后担任历史系82级、83级、86级、90级、2000级历史学专业、2003社会学专业班主任。对学生爱护有加,关心倍至,深受学生喜爱。特别是大学扩招后担任2000级历史学班主任期间,全班学生有50人,注重培养学生就业意识,拓展知识面,促进学生各项潜力发展,通过4年努力,到2004年毕业时,全班50人中有5人考上研究生,其中1人后来考入中央民大博士研究生,其他学生全部当年就业,实现就业率100%。2003年担任社会学班主任,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从各方面为学生着想,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拓展本专业以外的知识领域,为未来踏入社会打基础。经过努力,全班40名学生在毕业时,有21人考上研究生,其中1人后来考入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李清昇,男,回族,1948年1月生,云南昆明人,中共党员,研究员。2008年退休。

1977年考入云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分配至云南广播电视厅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新闻工作10年,任记者、编辑、新闻部副主任。1991年4月调到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工作,2008年评为研究员。主要从事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曾任研究室主任;兼任云南回族学会副会长,云南省郑和研究会副会长兼赛典赤研究中心主任。

公开出版典籍、史志著作7部:《赛典赤·赡思丁评传》(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赛典赤·赡思丁传》(中英文对照译本,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明黔宁王沐英传》(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兰茂》(晨光出版社,2008年)《小灵通西部行——云南》(少儿出版社,2001年)大型图典《郑和史诗》《中国回族大辞典》等。另有《破译郑和之父马哈只墓碑铭》《赛典赤与滇越关系》《将晋宁县更名,促进与郑和航海有关的省市及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合作》等50余篇学术论文,主要发表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回族研究》《昆明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帕西傣寨散记》《巍宝山访古》《松华坝抒怀》《沐氏家族与海口水利工程》《石棺诗话》《从宜良到乌兹别克斯坦》等百余篇散文、新闻通讯主要发表在《边疆文艺》《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春城晚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上。

主要获奖情况:《赛典赤·赡思丁评传》获1999年8月云南省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明黔宁王沐英传》获中国回族学会首届优秀成果金牛奖,《小灵通西部行——云南》获200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少儿基金会颁发的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云南史料丛编〉评价》获1999年5月云南省滇版图书广播书评优秀奖。

陈力(1929.12—2016.8),男,白族,云南鹤庆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89年12月离休。

1958年从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后调到云南民族学院工作,曾任历史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干训部党总支书记等职。1987年晋升副教授。

出生于贫苦家庭,幼年靠慈母勤劳节俭方能在私塾得到启蒙,1941年转入中心小学就读,初中从鹤庆县中毕业后考进省立鹤庆高级师范学校。1948年夏高师毕业前夕,高师掀起爱国学生运动,其恩师不幸被捕入狱,受党组织指派到监狱看望恩师并传递消息,自此投身革命,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滇西北地区人民解放军边纵第七支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1954年进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云南省委党校工作,后因需要调入云南民族学院,在历史系及干训部任教。

到云南民族学院后,讲授过文学与历史相关课程,专注于历史、古典文学、云南古代诗词文学研究。70年代到90年代写了30多万字的科研论文,其中《明末遗民诗人陈佐才和他的诗歌创作》1989年获云南民族学院科研二等奖,《黄笛楼云南风光和民俗诗略论》1989年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研三等奖,《苍雪诗论》)1992年获云南民族学院科研二等奖,《南蛮竹枝词注释》(与罗大云合著)刊载于《古籍整理研究》,《北征集笺注》被收录进论文集《滇海集》中。

解炳昆,男,汉族,1944年11月生,云南昆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4年9月至1968年7月在昆明师范学院外语系读英语本科专业。毕业后到开远卧龙谷军垦农场劳动锻炼一年余。1970年4月重新分配,在文山州丘北一中、文山师专英语科任英语教师至1978年。1979年9月考入云南民族学院民研所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师从王宏道先生,学制三年。1982年9月毕业后留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工作,1992年底被评为副教授,1994年被省教委批准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史硕士点指导教师,2005年2月退休。

教学方面:先后给历史系历史专业(本科)、民语系(本科)讲授云南民族史,教材选用尤中教授编著的《云南民族史》。历史系增设民族学专业后,讲授中国南方民族史。由于从英语专业转到历史专业,对中国南方的民族史不熟悉,开始半年每天备课到深夜二三点,第二天上午又上讲台,上课内容除西南地区(云、贵、川)以外,还包括西藏、青海、福建等地的少数民族历史。

学术研究方面的成绩:1982年参加编写马曜主编的《云南简史》(第五章宋元时期的云南呼经四节,元代云南的屯田),该书1984年获得中国史学会和中国出版工作协会联合颁发的“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优秀奖”。从1986年以后,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试论明代云南地主经济发展的特点》等4篇。1992年1月省教委公派赴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大学亚太中心研习,发表英文论文《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与中国茶文化》,该论文收录在美国南方十个州《多文化教育论文集》中。1998年,被云南省教委公派到新西兰做访问学者,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人类学系聘为访问教授,在该校除了向师生介绍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专业特点外,还对新西兰毛利人的历史文化与云南的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族中的民族共通之处做了较多的研究调查,写出了《毛利人与佤德昂语族中民族的历史文化比较》,并作了讲座,受到该人类学系专家的好评。

2005年2月退休前后,曾在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和云南师大文理学院(世博学院)讲授了世界文化、客源国文化概况和民俗风情旅游等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先后两年被云南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从1994年至2009年(返聘4年),共带出硕士研究生近50名,研究方向是民族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现在这50名硕士生分别在北京、河南、江西、安徽、福建、贵州、四川、云南的高校及旅游企业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不少已评上了副教授、教授,有的还当上了博导。

学科建设方面,历史系增设了民族学专业以后,曾为教学所需资料建设、器材建设积极努力。1986年左右在友好院系的支持下,购得了新的民族学资料,在省财政的支持下,购买到部分器材。其中照像机是教学常用的,这些都是新专业设立后新购的。之后,历史系又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在任历史系副主任期间,为学科发展积极出谋划策,大力物色专业教师,成立新的教研室。

方福祺,纳西族,女,1945年生,云南省丽江县人,本科学历,副教授。

1964年从昆明师院附中考入昆明农业学院(现云南农业大学),1968年9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0282部队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1970年再分配到勐海茶厂当干部,1972年5月调入云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任教,1978年又调到新成立的历史系任教,在历史系任教期间,曾于1980年至1981年到华中师院(今华中师大)进修过一年的中国近代史。1993年晋升副教授,2005年退休。

在汉语系任教期间,讲授过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通史(明清部分)等课程;到历史系任教期间,讲授过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革命史和东南亚史等课程。

科研方面,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较有代表性论文为:《辛亥革命与缅甸华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古代海上贸易与南海诸国的中国移民》(《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思想浅析》(《民族·历史·文化》论文集,1993年出版)《方国瑜教授的治学之路》(《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出版专著《方国瑜传》(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