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史记:苏秦重返家园后的悲伤与努力

白话史记:苏秦重返家园后的悲伤与努力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秦在外游说多年,因为窘迫而返回家中。苏秦听了这些话,心中非常惭愧而暗自悲伤,便整天闭门不出,搬出他所有的书籍,发愤要再阅读一遍。但是,显王左右的臣子们向来就熟知苏秦,所以都很看不起他。当时,秦国刚诛杀了商鞅,憎恨说客而不肯任用苏秦。苏秦只好向东到了赵国。于是,燕文侯供给苏秦许多车马、黄金、布匹,让他去游说赵国。

白话史记:苏秦重返家园后的悲伤与努力

苏秦东周雒阳人。他曾往东到齐国去拜师,在鬼谷子门下学习

苏秦在外游说多年,因为窘迫而返回家中。他的哥哥、弟弟、嫂嫂、妹妹、妻子、侍妾都偷偷讥笑他说:“按照东周人的习俗,治理产业,致力从事工商,以谋取十分之二的盈利为正业。现在,你丢弃本业,而去卖弄口舌,穷困潦倒,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苏秦听了这些话,心中非常惭愧而暗自悲伤,便整天闭门不出,搬出他所有的书籍,发愤要再阅读一遍。他说:“一个读书人埋首读书,却不能凭这些学问来取得荣华富贵,那么,即使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潜心加以研读。一年后,他依据研读所得,揣摩出许多道理,说:“这样就可以去游说当代诸侯了。”因此,他便去游说周显王。但是,显王左右的臣子们向来就熟知苏秦,所以都很看不起他。因此,周显王也不信任他。

他只好往西到秦国去。此时秦孝公已经死了,他便游说秦惠王说:

“秦国是个四边都是天险的国家,有群山环绕,渭水如带横流。东面据有函谷关黄河;西面拥有汉中;南面有巴蜀;北面拥有代郡、马邑。这真称得上天然的府库啊!凭着秦国众多的士兵和百姓,教练精熟的战术,足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长治久安。”

秦惠王说:“一只鸟的羽毛还没有完全长成,绝不可以高飞;一个国家的政治尚未清明,绝不能去兼并别的国家。”当时,秦国刚诛杀了商鞅,憎恨说客而不肯任用苏秦。

苏秦只好向东到了赵国。赵肃侯用他的弟弟赵成为宰相,并封他为奉阳君。奉阳君很不喜欢苏秦。

苏秦便又游历到燕国,过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而劝他说:

“燕国东面有朝鲜和辽东,北面有林胡和楼烦,西面有云中和九原,南面有滹沱河及易水。国土纵横两千多里,兵士有几十万,战车有六百辆,战马有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维持好几年。并且,南面有碣石、雁门富饶的土地;北边地方,可以种植枣、栗获取很大收益。即使百姓不耕种田地,单是枣、栗的收入也足够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然府库啊!安乐无事,没有军队被消灭、将领被杀害的情况,没有谁能比得上燕国。大王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说到燕国之所以没有遭受敌国来侵犯和战争的摧残,完全是因为赵国在南边作了屏障。秦、赵两国打了五次仗,秦国胜了两次,赵国胜了三次,结果秦、赵两国都受到损害,燕国在后方才得以保持和平环境。这就是燕国不受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要想攻打燕国,必须越过云中和九原,经过代郡和上谷,行程几千里远。即使秦国能一时攻下燕国的城池,也根本无法镇守。秦国不能侵害燕国,可以说原因很明显。如果赵国要攻打燕国,从发出进攻的命令后不用十天,赵国几十万军队就会打到边界东垣。然后,他们再渡过滹沱,涉过易水,不需四五日,便抵达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远在千里之外打仗;赵国攻打燕国,只在百里之内作战,而燕国不忧虑百里之内的外患,却重视千里之外的敌寇,计谋的失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因此,我希望大王能与赵国结盟,天下各国联为一体。这样,燕国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

燕文侯说:“你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是我们燕国弱小,西面迫近强大的赵国,南面紧靠着齐国。齐、赵都是强国,你如果能用合纵之策维护燕国的安宁,那么,寡人愿意以燕国相从。”

于是,燕文侯供给苏秦许多车马、黄金、布匹,让他去游说赵国。这时,奉阳君已经去世了。苏秦便借机劝说赵肃侯,说:

“当今天下的卿相人臣以及平民百姓,都非常推崇您是能行仁义的贤君,都愿意听从您的教诲,并在您面前陈述忠言,为时很久了。虽然这样,但可惜的是奉阳君忌讳您的贤能,使您无法负起国事。所以宾客游士,没有谁敢到您面前来尽忠效力的。现在,奉阳君已经去世了,您如今又可与士民亲近了。所以,臣下我才敢向您献上一些愚昧的计策。

“我私下替您考虑,没有比使百姓安定、国家太平无事更重要的了。安民的根本,就在于选择友邦。友邦选择妥当,百姓就能安宁;友邦选择不妥当,那么,百姓必将终生不能安宁。现在,请允许我说一说赵国的外患:假如赵国和齐、秦两面为敌,那么百姓必无法安宁。又假如赵国倚靠秦国来攻打齐国,百姓也同样无法安宁。又假如赵国倚靠齐国来攻打秦国,百姓仍然是无法安宁。所以想要谋害别国的君主,攻打别人的国家,公开声称断绝跟别国的外交,常常令人难以开口,希望您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把这话说出来。请允许我像区别黑白、阴阳那样,将赵选择友邦的利害向您陈述如下。您假如真能听从我的建议,必可使燕国献上盛产毛毡皮衣、狗马牲畜的土地;齐国必献上盛产鱼盐的海域;楚国必献上盛产橘柚的园林;韩、魏、中山也都会献上土地的赋税,而您那些尊贵的亲戚及父兄们都可以封侯。说起让别国割地奉献、垄断权力,这是春秋五霸不惜发动战争也要力求达到的。使自己的亲戚都能封侯显贵,那更是商汤、周武王不惜冒着弑君之名也要争取的。现在,您只要高拢双手就可以二者兼得,这就是我希望予您的。

“现在,如果大王支持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会去削弱韩国魏国。如果您与齐国相交,那么齐国必定会去削弱楚国、魏国。魏国一旦衰弱了,免不了要将河外之地割让出来。韩国一旦衰弱了,就必定要将宜阳献出来。宜阳奉给秦国,上郡就会处于绝境;河外割让给秦国,往上郡的道路也同样不能畅通了。如果楚国衰弱,那赵国就没有外援了。这三个方面,大王不能不深思熟虑。

“假如秦国军队攻取轵道,那么韩国的南阳便危险了。秦国若进而攻取南阳,包围周都,则赵国必然拿起武器自卫。假如秦国据有卫国取得卷城,那么齐国必定向秦国称臣。秦国既已得到山东,就必然发兵进攻赵国。秦国的军队一旦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赵国番吾,那么秦、赵两国必然会在邯郸交战了。这就是我最替您忧虑的。

“当今,关东一带所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更强大的。赵国的领土纵横两千多里,军队几十万,战车一千多辆,战马一万多匹,粮食可以维持好几年。而且,西面有常山,南面有漳河,东面有清河,北面又邻接燕国。燕国本来是个弱国,不值得害怕。天下最使秦国害怕的没有哪一个比得上赵国。但是,秦国不敢举兵攻打赵国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怕韩国、魏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这样,那么韩国、魏国可说是赵国南边的屏障。秦国要是攻打韩国、魏国,没有名山大川的阻拦,可以渐渐地蚕食韩魏两国的土地直到逼近国都。韩国、魏国抵挡不了秦国,必然向秦国臣服。秦国没有韩、魏两国的抵挡后,那么战争的灾祸必然要转嫁到赵国了。这又是我为您忧虑的地方。

“我听说尧的土地不到三百亩,舜连一尺的土地都没有,却能拥有整个天下;夏禹聚集的民众不够百人,却能在诸侯间称王;商汤、周武王的军队不超过三千人,战车不超过三百辆,兵卒不超过三万人,却能当上天子。他们实在是懂得夺取天下的策略啊!所以,贤明的君主,对外必能预料敌人的强弱,对内必能衡量士兵的优劣。不用等两军交战,便能预知两军战斗的结果。怎么可以被众人的言论所蒙蔽,而昏昧不明地去决定事情呢?

“我私自以天下的地图来衡量现在的情势: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有秦国的五倍大。估计各诸侯国的兵卒加起来,有秦国的十倍多。假如将六国联合为一体,合力向西边攻打秦国,秦国就非破灭不可了。然而,现在各国却不这样做,反而向西面侍奉秦国,做秦国的臣属。我们比较一下,攻破别人与被别人攻破,使别人臣服和向别人臣服,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

“说起那些主张连横的人,他们都希望割让各诸侯国的土地给秦国。假如秦国建立了霸业,会将楼台亭榭筑得高高的,宫室建得很美丽,欣赏着竽瑟等美妙的音乐。既可拥有楼阁宫阙以及漂亮的车子,又可拥有许多美女。六国遭秦荼毒而主张连横的说客是不会为六国分忧的。所以主张连横的说客,日夜都凭借秦国的权威来恐吓各国,以让诸侯割让土地。因此,我希望大王能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善于决断疑难,摒弃谗言,禁止散播流言和树立朋党,所以尊重君主、胸怀强兵扩地之计的臣子才能向君子表白自己的忠心。我私下为大王筹划,不如使韩、魏、齐、楚、燕、赵合纵结盟,来对抗秦国。并使天下各国的将相,在洹水上聚会,互换人质,杀白马歃血为盟。订立盟约说:‘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国、魏国便各派出精良的军队助战,韩国负责断绝秦国运送粮食的道路,赵国渡过黄河、漳水从西南边援助,燕国则固守常山的北面。假如秦国攻打韩、魏两国,那么楚国可以截断秦国的后路,齐国则派出精兵来援助他,赵国渡过黄河、漳水援助,燕国固守云中一带。假如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可以断绝秦国的后路,韩国守卫城皋,魏国绝其通道,赵国渡过黄河、漳水出博关相助,燕国派出精兵来助战。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守卫常山,楚国出兵驻守武关,齐国渡过渤海,韩、魏两国分别派出精锐部队援助燕国。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便出兵宜阳,楚国驻军武关,魏国出兵河外,齐国渡过清河,燕国也派精锐部队援助赵国。假如诸侯之中有不遵守盟约的,便用其他五国的军队来讨伐。’假如六国真能合纵联盟,来共同抗拒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必不敢出函谷关,来侵害太行山以东的各诸侯国家。若能这样做,您的霸业可成。”

苏秦合纵相六国

赵王回答他说:“寡人年纪轻,继位的时间不长,从未听到过治理国家的长远之计。如今,您有意要使天下得以生存,安定诸侯,我愿诚恳地举国相从。”于是,赵王便赐予苏秦一百辆装饰华丽的车子、一千镒黄金、一百对白璧、千匹锦绣,让苏秦去游说诸侯各国。

这时,周天子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赏赐给秦惠王。秦惠王派遣犀首进攻魏国,俘虏了魏国将领龙贾,夺取了雕阴,而且想要继续向东用兵。苏秦担心秦兵攻到赵国,便用计激怒了张仪,迫使张仪投奔秦国。

于是,苏秦趁机又去劝韩宣王说:

“韩国北边有巩和成皋两个险固的城池,西边有宜阳、商阪的要塞,东边有宛、穰和洧水,南面有陉山。国土纵横九百多里,士卒几十万,天下最强劲的弓弩都是韩国制造出来的。像谿子弩,少府所造的时力、距来等名弓,都可以射到六百步以外,韩国的士兵脚踏连弩而射,能连续发射百箭以上,中途不停歇。远处的敌人,可以射穿他胸部;近处的敌人,可以射透他的心窝。韩国的剑戟兵器,都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等地出产,这些宝剑都极锋利,在陆上可以斩杀牛马,在水边可以截击鹄雁。抵抗敌人时,能砍穿坚固的铠甲、铁制的臂衣,射穿弓箭手左臂上的皮套袖以及盾牌。各种精良的兵器样样俱全。凭韩兵的勇敢,披上坚甲,踏着劲弩,带着利剑,一个人抵挡一百个人,不在话下。以韩国兵力的强大、大王的英明,却向西方侍奉秦国,拱手而臣服,使国家受到羞辱而让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事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能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

“假如大王侍奉秦国,秦国必定要索取宜阳、成皋这些要地。现在把这两地奉献给它,明年又要求割让别的土地。若给它,却没有那么多土地可给;不给它,就会前功尽弃而遭受后患。而且大王的土地有限,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止境。以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尽的贪欲,这就是所谓拿钱财去买仇怨而结下灾祸的道理,不必打仗,而土地已被侵占了。我听说过一句俗话:宁为鸡口,不做牛后。现在假如大王向西面拱手臣服秦国,和做牛后有什么不同呢?凭着大王的贤能,又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落得一个牛后的丑名,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

韩王听了这些话,声色俱变,挥举着手臂,怒睁着眼睛,按住长剑,仰起头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寡人尽管不成器,也决不会去侍奉秦国。现在您以赵王的教导来启发我,我愿意举国相从。”

接着,苏秦又去劝说魏襄王,说:

“大王拥有的土地,南边有鸿沟、陈邑、汝南、许邑、郾邑、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边有淮河、颍河、煮枣、无胥,西边有长城的边界,北边有河外、卷邑、衍邑、酸枣,土地纵横千里。地名虽然很小,但是农家房屋却密集得连放牧牲畜的地方也没有了。人口车马相当多,日夜络绎不绝,轰轰隆隆,好像有三军人马的声势。我私下估量大王的国家,实在不比楚国小。但那些主张连横侍秦的人却想引诱大王,与那像虎狼一样凶狠的秦国相交往,来侵吞天下,一旦魏国受到秦国的迫害,而他们并不管您的灾祸。说来这等于是依恃秦国的势力,来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一切罪恶没有比这更大的了。魏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现在竟然有意向西面侍奉秦国,自称是秦东方的藩属,替秦国建造行宫,接受秦国的服饰制度,春、秋两季按时向秦国贡奉祭礼。我私下为大王感到惭愧啊!

“我听说越王勾践以三千疲惫的士兵与吴国打仗,结果在干遂俘虏了吴王夫差。武王以三千士兵,三百辆兵车,结果在牧野一战制服了纣王。难道他们靠的是士兵众多吗?实在是因为他们能奋起抗敌啊!我私下听说大王的军队共有精兵二十万,苍头军二十万,能冲锋陷阵的部卒二十万,勤杂兵十万,战车有六百辆,战马有五千匹。这种兵力实在超过越王勾践及武王很远了。然而,如今竟然要听从一些大臣的建议,向秦国臣服。侍奉秦国,必然要割让土地以表明自己的诚心。因此,还没有动用武力,而国家却已亏损了。凡是那些提议侍奉秦国的臣子,都是奸人,而不是忠臣。他们作为人臣,却割让自己国君的土地,以求和强秦相交往,苟且取得一时的成功,而完全不顾虑到将来的后果。这等于破坏国家的利益而成全私人的好处,对外依恃强秦的势力,而对内劫持自己的国君,以求得割让土地给秦国。希望大王能仔细审察这种情况。

“《周书》说:‘草木长出微弱的嫩枝时,要不及早斩断它,蔓延开了怎么办?在它细小的时候不除去,等它长大后,就必须使用斧头了。’因此,对于一件事,事前考虑不成熟,以后将有大祸患。那时候,对它又有什么办法呢?大王假如真能听从我的意见,六国南北合纵在一起,齐心合力,那么一定没有强秦侵害的祸患了。所以敝国的赵王派遣我来献上愚昧的计策,奉上明确的合约,全靠大王的诏令号召大家了。”

魏王说:“寡人不贤能,从未曾听到这么高明的教导。现在您用赵王的诏令来号召我们,我愿意举国相从。”

接着,苏秦又向东方去游说齐宣王,说:

“齐国南边有泰山,东边有琅邪山,西边有清河,北边有渤海,这可说是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而且齐国的领土纵横两千多里,军队几十万人,粮食堆得像山丘一样高,三军的精良相当于五国的军队。进攻的时候,好像锋锐如刀的箭一般锐不可当;交战的时候,好像雷霆一般威猛;撤退的时候,像风雨一样消散。即使有兵事,从未曾征调泰山以南的军队,也未曾渡过清河、渤海去。临菑城中有七万户人家,我私下算了算,每户不少于三个男人,三七二十一万,也就是说不用征发远县的军队,而只是临菑的兵卒,应该已有二十一万了。临菑非常富有而殷实,这里的人没有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临菑的街道非常繁华,拥挤的车子的轮轴互相撞击,人的肩膀互相摩擦,衣襟连接在一起可以形成帷幔,挥举衣袖可以形成遮篷,众人挥洒汗水如同下雨一样。每户人家都非常殷实富足,人人神气飞扬。凭借大王的贤能和齐国的富强,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与您相对抗。然而,如今却要向西面去侍奉秦国。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而且,韩、魏两国之所以非常害怕秦国,是因为它们和秦国接壤。两国一旦出兵,就要正面交锋,不超过十天,胜败存亡就决定了。假如韩、魏两国战胜了秦国,那么军队也要损失大半,自己四面的边境无法守住。假如一战而不能取胜,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亡的境地。因此,韩、魏两国不敢轻易与秦国作战,而是很轻易地就向秦国称臣。如果,秦国攻打齐国,那就不是这样了。它必须背对着韩、魏而与齐国作战,还要穿过卫国阳晋的要道,通过齐国亢父这样的险塞。这两个地方都非常险要,车子不能并排行驶,马不能并驾齐驱。只要一百个人守住险地,即使一千人也不敢通过。秦国既然想要深入,就必须像狼一样不停地回头看,恐怕韩、魏两国从背后暗算。所以秦国只是虚张声势,骄妄矜夸,而不敢轻易前进,这样秦国不能为害齐国的情势就相当明白了。

“不深思秦国对齐国毫无办法这一状况,却想向它屈服,这是群臣所献策略的错误。现在齐国既无须向秦称臣,又能够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所以,我希望大王您稍微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齐王听了,回答说:“寡人是个愚笨的人,守着这个东面海边上偏僻穷远的国家,从来都没听到过先生这样高明的教诲。现在,您用赵王的诏令号召我们,我愿意举国相从。”

接着,苏秦便又向西南去游说楚威王,说:

“楚是当今天下的强国,大王您也是天下贤能的国君。楚国的西边是黔中、巫郡,东边有夏州、海阳,南边有洞庭、苍梧,北边有陉塞、郇阳。领土纵横五千多里,军士上百万,战车一千辆,战马一万匹,存粮足够支用十年。这实在是称霸的资本啊!凭着楚国的强大、大王的贤能,天下没有谁能够抵挡,但如今却想向西边的秦国称臣。楚国都如此,那么天下就没有一个诸侯不向西面到章台之下去朝拜秦王了。(www.xing528.com)

“秦国所害怕的国家没有比得上楚国的。楚国强大,秦国就必然削弱;秦国强大,楚国就必然削弱。两国无法同时并存。所以,我为大王谋划一下,最好的办法是与其他诸侯合纵联盟,以孤立秦国。大王如不采用合纵的策略,秦国必将派出两支军队,一支从武关杀出,另一支直下黔中,那么楚国的*邑、郢邑的局势就动摇了。

“我听说在动乱发生之前,就必须先治理;在灾祸还没有来临的时候,就要先采取行动。等祸患临头了,才去忧虑它,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趁早作打算。

“如果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意见,我愿号召太行山以东的几个国家,一年四季都来向您奉献礼物,接受您的诏命,将自己国家的宗庙托付给您,并且训练军队,听凭大王调遣。大王假如真能采用我这愚昧的计策,那么韩、魏、齐、燕、赵、卫各国美好的音乐和艳丽的女人,必充满楚国的后宫。燕、代所产的骆驼、良马,一定能填满楚国的马厩。所以合纵策略成功了,楚国就能称王;连横策略成功了,秦国便可成就帝业。如今,您放弃霸主的大业,而甘愿蒙受侍奉他人的坏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实在不该这样做啊!

“秦国,真是个像虎狼一般凶狠的国家,怀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秦国,是天下各诸侯共同的仇敌。那些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诸侯的土地奉献秦国,这就是所谓奉养仇敌的人。作为人臣,却要割取其国君的土地,以和强秦相交往,而侵扰天下,最后,使国家受到秦国的侵害,而他自己却没有什么灾祸。这是向外依仗强秦的威势,而向内胁迫自己的国君,以求取割让土地给秦国。大逆不忠的罪过,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所以,假如实行合纵政策,那么各诸侯都割地来侍奉楚国;连横政策实行了,楚国便割地去侍奉秦国。这两种策略有天壤之别,大王您选择哪一种呢?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献上这愚昧的计策,奉上明确的合约。如何决定,就在于大王的一声命令了。”

楚王说:“寡人的国家,西面和秦国的边界相连接。秦国怀有攻下巴蜀、吞并汉中的野心。秦国是像虎狼一般凶狠的国家,实在不能与之交往。而韩、魏两国又受秦国的威胁,不可和这两个国家深交。假如与其深交,恐怕有些反逆的人会将计策传入秦国,以致计策尚未实行而国家已面临危险了。寡人自己估量了一下,拿楚国来对抗秦国,必定不能取得胜利;与国内群臣所商议的策略也不可靠。所以寡人寝食不安,心神好像悬挂的旌旗一般动摇不定,无所依靠。现在,您打算合天下为一体,拉拢各诸侯国,使危亡的国家得以生存下去。寡人愿意恭敬地以整个国家来跟随您。”

于是,六国南北合纵,而将力量并集在一起,苏秦便成为这个合纵盟约的首领,同时成为六国的宰相。

他回到北方的赵国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骑满载大量的军粮什物,诸侯们各自派来送行的使者众多,人们还以为是帝王出行呢!周显王听到这消息,感到非常害怕,赶快派人修治清扫所经过的道路,并且到郊外迎接,送上礼物加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嫂都斜着眼睛,不敢抬头正视他,弯腰伏地,很恭敬地服侍他进食。苏秦笑着对他嫂嫂说:“为什么你先前对我那样傲慢,现在却对我这样恭敬呢?”他的嫂嫂急忙俯伏到地上,以脸贴地面,匍匐到他面前,向他请罪,说:“因为小叔您现在地位尊贵,钱财多啊!”苏秦深有感触地说:“同样是一个人,富贵了,亲戚就都敬畏他;贫贱了,亲戚就都轻视他。亲戚尚且如此,何况是其他人呢?假使我在洛阳城边有良田两顷,安心地耕种,难道我还能够佩挂六国的相印吗?”于是,他散发了千金,赏赐宗族的亲戚和朋友。

当初,苏秦到燕国去,曾向别人借了一百钱做路费。等到富贵了,他就拿一百金去偿还人家。并且,他报答了所有以前曾对他有恩的人。跟随他的众人之中,唯独有一个人没有得到苏秦的赏赐,他便主动去问苏秦。苏秦说:“并不是我忘了你。以前你跟随我一起去燕国,在易水的边上,好几次想要离我而去。当时,我处境困难,所以深深地怨恨你,所以把你放在最后。你现在可以得到赏赐了。”

苏秦约定六国合纵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于是,他将六国合纵的盟约送给秦国。秦国有十五年不敢窥视函谷关以外的国家。

后来,秦国派犀首欺诈齐、魏两国,并和他们联合攻打赵国,想要破坏合纵的盟约。齐、魏两国攻打赵国,赵王责备苏秦。苏秦很害怕,请求出使燕国,并保证一定向齐国报复。苏秦离开赵国之后,合纵的盟约便瓦解了。

秦惠王将女儿嫁给燕太子为妻。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继承王位,这就是燕易王。易王刚继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办丧事,发兵进攻燕国,夺取了十座城池。易王告诉苏秦,说:“以前先生您到燕国来,先王资助您去见赵王,终于使六国合纵订立盟约。现在齐国先攻打赵国,接着又攻打燕国,因为先生的缘故,而让天下人讥笑。先生您现在能为燕国收复被侵夺的土地吗?”苏秦听了,非常惭愧,说:“请让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见了齐王,拜了两拜,俯首表示庆贺,抬头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刚表示称贺,接着又立即表示哀悼呢?”苏秦回答说:“我听说饥饿的人宁愿饥饿,而不吃乌头这种有毒的东西,就因为它虽然能暂时填饱肚子,但与饿死一样有害。现在,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却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虽然占了燕国十座城池的便宜,却得一直与强秦为敌。如今,假使弱小的燕国充当先锋,而强大的秦国做它的后盾,从而招致天下精锐的军队来攻击您。这跟吃乌头充饥是一回事呀!”齐王听了,立即变了脸色,忧虑地说:“既然这样,那么又该怎么办呢?”苏秦说:“我听说古时候善于办事的人,都能转灾祸为福祉,因失败而取得成功。大王若真能听我的计策,就立即将十个城池归还燕国。燕王无故地又得回十城,必然十分高兴,秦王若晓得是因为他的关系,而使齐国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也必然很高兴。这就是所谓抛弃仇恨而得到磐石般牢固的交谊!这样,使燕国、秦国都来亲近齐国。那么,大王您的号令,天下没有谁敢不服从的。这样大王用虚假的言辞表示归附秦国,实际上却以十城的代价而取得天下,这真是霸主的事业啊!”齐王说:“很好。”于是,便将那十座城池归还了燕国。

有人诋毁苏秦说:“你这个人,出卖国家,是个反复无常的臣子,必定会引起乱事。”苏秦生怕获罪,赶紧回到燕国。但燕王却没有恢复他的官职,苏秦求见燕王,说:“以前我本是东周鄙陋的平民,没有半点功劳,但大王亲自在宗庙上、宫廷中接见我,并以礼相待。现在,我替大王您说退了齐兵,而取回了十座城池,理当更加亲密。如今,我回来,而大王却不给我官位,必然是有人以不诚实的罪名在您面前中伤我。我不诚实,正是大王的福气啊!我听说:忠诚可信的人,往往为自己打算;奋发进取的人,都是为别人而努力。况且,我劝说齐王,也不曾欺骗他啊!我把老母留在东周,本就是抛弃个人打算,而只打算为别人做些进取的事。现在,假如有像曾参一样孝顺、像伯夷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诚信的三种人来侍奉大王,您觉得怎样?”燕王说:“那就足够了。”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的人,肯定不会离开他父母在外面住一夜,您又怎能使他步行千里而来弱小的燕国,侍奉处在危险中的国君呢?像伯夷一样廉洁的人,坚守义气,不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不肯做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封侯而饿死在首阳山上。他这样廉洁,大王又怎能使他步行千里,到齐国去取回土地?像尾生一样坚守信用的人,和女子在桥下约会,但女子没有依约来到,尾生一直等到大水来了也不离开,抱着桥柱而让水淹死。他这样诚信,大王又怎能使他步行千里,去退走齐国的强兵呢?我可以说是因为忠诚信实而得罪大王的人啊!”燕王说:“做人只怕不忠信,哪里会有因为忠诚老实却得罪君主的人呢?”苏秦说:“话不是这么说。我听说过,有人到很远的地方做官,而他的妻子却和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将要回来,和她私通的人很忧虑。妻子说:你不要忧虑,我已做好毒酒等着他了。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果然回来了,妻子派侍妾捧着毒酒送给他喝。侍妾想说酒有毒,但害怕说后他会将女主人赶出去;不说出来,却会害死男主人。于是,她装作跌倒而毁弃了毒酒。男主人大发雷霆,将她鞭打了五十下。所以,侍妾一跌倒而泼掉了毒酒,从上来说保全了男主人,从下来说保全了女主人,然而,她却免不了受到鞭打。何以见得忠诚老实就没有罪呢?说起来,我的罪过与故事中的侍妾相类似啊!”燕王说:“先生您还是恢复原来的官位吧。”燕王对待他更加优厚。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私通。燕王知道了这事,却更加优厚地对待苏秦。苏秦恐怕被杀,便劝燕王,说:“我在燕国,不能使燕国受到诸侯的重视。假如到齐国去,则必定会提高燕国的地位。”燕王说:“听凭先生的意思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在燕国犯了罪,而逃奔到齐国去。齐宣王便任用他为客卿。

后来,齐宣王去世,湣王即位。苏秦劝湣王将宣王的葬礼办隆重些,以显示自己的孝道,又高筑宫室,扩大苑囿,以显示自己的志得意满。他这样做是为了使齐国耗费财力而凋敝下去,从而有利于燕国。燕易王死了,燕哙即立。此后,齐国有许多大夫与苏秦争宠,因此派人暗杀苏秦。苏秦受了重伤,还没有完全断气时,刺客便逃走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捉到。苏秦临终对齐王说:“我快要死了,将我车裂而宣告说:‘苏秦替燕国做间谍,到齐国来谋乱。’这样,杀害我的凶手就必定可以捉到。”于是,齐王照着苏秦的话去做,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我暴露。齐王就将他处死了。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这样为苏先生报仇,真是太残忍了。”

苏秦死后,他的秘密不断地泄露出来。后来,齐王听了这些秘密,便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秦的弟弟名叫代,苏代的弟弟名叫苏厉。他们看到兄长这样得意,便都学习纵横术。等到苏秦死后,苏代就去求见燕王,想要承袭苏秦的旧业,说:“我本是东周鄙陋的平民,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尽管我不聪明,但也放下农活来求见大王。我到邯郸后,结果所见的情形和我在东周所听到的完全不一样,我私下觉得非常失望。等到了燕国的宫廷,看到燕王这些臣子属下,便知道大王您真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您所谓贤明的国君,是什么样子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希望听到自己的过失,而不愿听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求让我指出大王您哪些地方错了。齐国、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魏国是燕国的盟国。现在,大王您却奉承仇敌而攻打自己的盟国,这样做,对燕国没有什么益处。请大王考虑,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向您指出错误的人,就不是忠臣。”燕王说:“齐国本来是寡人的仇敌,我也想要攻打它。但是,所担心的是国家衰弱,没有足够的力量。您假如能以燕国来打败齐国,寡人可以将整个国家都交托给您。”苏代回答说:“天下相互征战共有七个大国家,燕国处在弱小的地位。单独与齐国作战,是做不到的,但如果加入哪一方,该方的地位和作用便会大大提高。向南边与楚附和,楚国的声威就壮大;向西与秦附和,秦国的声威便壮大;向中间与韩、魏附和,韩、魏两国的声威就壮大。而且所附和的国家声威壮大了,这样必可相对地使大王的声威也壮大。现在,齐国的国君年事已高且很自负,他攻打南面的楚国已达五年,国家的财力匮乏;被西面的秦国困扰了三年,士兵都非常疲惫;而且与北边的燕人交战,虽然掳获燕国的两员大将,但自己也损失了全部军队。然而,齐用这些残余的军队想打败南面拥有五千辆兵车的宋国,并威震十二个小诸侯国。他的国君虽想获得这利益,民力却已衰竭了,怎么能够办得到呢?而且,我听说过:连续作战,人民就会劳累;战争持续太久,军队必会疲惫。”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有清济、浊河,可以巩固边防;又有长城、钜防足以作为要塞。真有这情形吗?”苏代回答说:“不等待有利的天时,虽有清济、浊河,怎么能够巩固边防呢?百姓已经疲困劳乏,虽有长城、钜防,又怎么能够成为要塞?而且,过去不征调济州以西的兵卒,目的是要防备赵国的入侵;也不征调漯河以北的兵卒,目的是要防备燕国的入侵。但现在济西、漯河以北的兵卒全都已被征调去参战,全国上下都疲惫不堪了。再说一个骄纵的国君必然好利,而亡国的臣子必然贪财。大王假如不为将自己的侄儿或弟弟送到齐国当人质而感到羞耻,不惜用宝珠、玉石、布帛去贿赂齐王左右的臣子,齐王将会感激燕国,而轻率地出兵去消灭宋国,这样一来,齐国就可以灭掉了。”燕王说:“我终将凭借您的建议而接受灭亡齐国的天命。”于是,燕王就派了一个儿子到齐国去做人质。而苏厉也借着燕国质子的关系求见齐王。齐王怨恨苏秦,所以想拘禁苏厉。燕国那位做人质的公子替他向齐王请罪,于是苏厉就委身做了齐国的臣子。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便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公子。有一次,齐王派遣苏代回燕国去复命。燕王哙问道:“齐王能够称霸吗?”苏代回答说:“不能。”燕王说:“为什么?”苏代说:“因为他不信任自己的臣子。”于是燕王完全信任他的宰相子之,不久便让位给他,燕国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死燕王哙及子之。燕国新立昭王。而苏代、苏厉也因此不敢回到燕国,最后都投奔了齐国。齐王对他们非常好。

有一次,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齐王派人对魏王说:“齐国愿把宋国的土地封给秦国的泾阳君,秦国必定不会接受。并不是秦国不乐意控制齐国和得到宋国土地,而是不相信齐王和苏先生罢了。现在,齐、魏不和,已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那么,齐国不会再欺骗秦国了。秦国也必会相信齐国,齐、秦两国联合起来,泾阳君可以拥有宋地,这样对魏国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所以大王不如将苏先生放回齐国,秦国必因此而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先生了。齐、秦两国不能合作,天下的局势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而讨伐齐国的形势也可慢慢形成了。”于是,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接待了他。

正好齐国进攻宋国,宋国非常危急,苏代就写了封信给燕昭王,说:

“燕国名列万乘大国,却向齐国派遣人质,名声低而权力微小;以万乘大国的身份,帮助齐国去攻打宋国,因而使人民劳累,财力耗费;攻灭宋国,使楚国淮北一带也连着受害。其结果却使齐国更为壮大,助强了自己的仇敌,自己的国家遭受祸害。这三种情况,都是最败坏国家的事,而大王却去做它,希望取得齐国的信任。但是齐国却更加不信任大王您,而对燕国的忌恨会更加严重,这就是大王的策略有问题。宋是个五千乘的国家,再加上淮北,差不多抵得上一个强大的万乘之国,齐国却将它吞并了,这等于是使齐国增加一倍的国力;北夷的领土纵横七百里,再加上鲁、卫两国,差不多就是万乘之国那样强大,而齐国却将它吞并了,这等于是使齐国增加两倍的国力;一个齐国的强大,燕国就已畏惧而不能对付。现在以三个齐国那般强大的力量加到燕国身上,这个灾祸可就很大了。

“虽然这样,但一个聪明的人办事情,善于化灾祸为福音,将失败转化为成功。这就如齐国的紫布帛,本是用便宜的白帛染成的,而价钱却提高了十倍。越王勾践被困居在会稽山,反过来将强大的吴国击败而成就霸业,这都是因祸得福、转败为胜的事例。

“现在,大王若想因祸得福、转败为胜,最好是发动各国共同尊奉齐国为霸主,并派使者在周室订立盟约,烧毁秦国的符信,宣称:‘最好的计策是打败秦国,其次是排斥它。’秦国受到各国排斥而等着被攻破,秦王必定非常忧虑。秦国五代以来,经常攻伐各诸侯国,而今却屈居齐国之下,秦王的内心必定很愤怒,假如能使齐国走投无路,即使将整个国家作赌注以求取胜利,也不会害怕。既然这样,那么大王何不趁这个机会,派遣辩士去说服秦王,说:‘燕国、赵国灭了宋国,却使齐国更为壮大。大家尊奉它,做它的下属。其实,燕国、赵国这样做,并不是想图什么利。既然燕国、赵国图不到什么利又势必这样做,原因在于不相信秦王。既然这样,大王何不派遣可靠的人去联络燕、赵,并令泾阳君、高陵君先到燕、赵去?假如秦国背信,就把两人作为人质。这样,燕、赵便信任秦国了。如此一来,秦在西方称帝,燕在北方称帝,赵在中间称帝,三帝便可号令天下。假如韩、魏不服从,秦国就攻打它;齐国不服从,燕、赵就攻打它。这样,天下还有谁敢不服从的。天下服从了,接着就驱使韩、魏来攻打齐国并对齐国说:“一定要归还宋国的失地和楚国的淮北。”这是燕、赵所认为有利的事;并立三帝,也是燕、赵所愿意的事。让燕、赵实际得到利益,如愿得到尊重,那么叫燕、赵抛弃齐国,就好像脱去草鞋那样容易了。现在,假如不争取燕、赵,那么齐国的霸业一定会成功。诸侯都拥护齐国,而只有大王不跟从,这必会使秦国受到各诸侯的攻打;诸侯都赞同齐国,而大王也跟从,这样大王的名声就会降低。如今,争取燕、赵,可使国家安定而名声提高;不争取燕、赵,却使国家危险而名声降低。抛弃名尊国安而择取国危名卑,聪明的人是不会这么干的。’秦王听了这番话,必会像刺痛了他的心脏一样。那么,大王为何不派遣说客用这些话去说服秦王呢?秦王听了必会按照所说的去做,齐国也必会受到讨伐。

“争取秦国是重要的外交。攻打齐国,是很正当的利益。奉行有利的外交政策,谋取正当的利益,这是圣王所做的事啊!”

燕昭王觉得苏代这封信很好,说:“先王曾对苏氏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事,苏氏离开了燕国。假如燕国想找齐国报仇,没有苏氏兄弟不行。”于是,昭王就召回苏代,且待他很好,并和他商议攻打齐国的策略。最后,燕国打败齐国,齐湣王出逃。

过了很久,秦国邀请燕王,燕王想前往,苏代劝阻燕王说:“楚国因贪得枳地而丧失国家,齐国因贪取宋地而导致国亡,齐国、楚国拥有了宋地和枳地,反而臣服于秦国,这是为什么呢?那就是只要成功的国家,便成为秦国的大敌。秦要夺取天下,不是靠推行正义,而是靠使用暴力。秦国使用暴力的时候,是公开宣告于天下的。

“他曾警告楚国说:‘蜀地的军队,乘着船漂浮在汶水上,趁着夏季盛大的水势而直下长江,只要五天便可到达郢都;汉中的军队,乘着船从巴江出发,趁着夏季的水势直下汉江,只要四天便可抵达五渚。寡人聚集许多兵士在宛东、下随一带,智士还来不及献出谋略,勇士还来不及发怒,寡人已像射杀鹰隼一样迅速发起攻击。而楚王你却还得等待天下各国一起攻打函谷关,不是想得太远了吗?’因为这缘故,楚王向秦臣服了十七年。

“秦又警告韩国说:‘我军从少曲出发,一天之内可以截断太行山的通道。我从宜阳发兵,而攻击平阳,两天之内让韩国全国动摇。我穿过东西两周,抵达新郑,只要五天,就可将整个韩国攻占下来。’韩氏认为确是如此,所以向秦国屈服。

“秦国警告魏国说:‘我攻下安邑,围困女戟,韩国的太行通道就会被切断。我军攻下轵邑,经过南阳,封锁冀邑,即可围困东西两周。顺着水流,驾着轻便的船,强劲的弓弩在前,利戈在后,决开荥泽之口,大水就可将魏的大梁城淹没了;决开白马津之口,大水就可将魏的外黄和济阳全部淹没;决开宿胥河之口,魏国的虚地和顿丘便可全被淹没。从陆路进攻,就可击破河内;从水路进攻,就可袭取大梁。’魏氏认为是这样,所以向秦国屈服。

“秦国想攻取魏国安邑,却恐怕齐国救援,便将宋国交给齐国去攻打,说:‘宋王不讲道义,做了一个像寡人的木人,用箭射它的脸。寡人的国家路途阻绝,军队距宋国太远,不能去攻打。齐王您如能攻破宋国并占有它,那就像是寡人自己占有一般。’后来,秦国夺得了安邑,堵绝女戟,却反过来把攻破宋国作为齐国的罪过。

“秦国想攻打韩国,怕天下各国救援它,便将齐国交托天下诸侯去讨伐,说道:‘齐王四次和寡人订立盟约,却四次都欺骗了寡人。又有三次坚决地率领天下的军队来攻打寡人。只要有齐国存在,便没有秦国;只要有秦国存在,便没有齐国。大家一定要共同讨伐它,灭亡它。’等到秦国已攻下韩国的宜阳、少曲,占领了蔺邑和离石,却又把攻克齐国作为天下诸侯国的罪过。

“秦国想进攻魏国,怕楚国援救,便先尊崇楚国,便把南阳交托楚国去攻打,说:‘我本来就要跟韩国绝交了。攻破均陵,阻塞黾厄,假如对楚有些益处,也就等于是寡人自己占有一样。’等到魏国抛弃了盟国而与秦国联合,秦国就反过来把阻塞黾厄作为楚国的罪过。

“秦军在林中受到围困,就抬高燕国、赵国,便将胶东交托燕国去攻占,将济西交给赵国去攻占。等到与魏国和解,并以公子延作为人质之后,便利用犀首组织军队攻打赵国。

“又有一次,秦兵在赵国的谯石受到挫伤,又在阳马被打败,因而推崇魏国,就将叶、蔡两个地方交托魏国去攻占。等到与赵国和解之后,便又胁迫魏国,不给魏国割地。当秦国受困的时候,便派太后的弟弟穰侯去讲和;等到胜利时,就背弃了对自己的舅舅和母亲的许诺!

“秦国指责燕国就用胶东为借口;责备赵国,便以攻打胶西为罪名;责备魏国,便以攻打叶、蔡为罪名;责备楚国,便以堵绝黾厄为罪名;责备齐国,便以攻打宋国为罪名。秦王的外交辞令如转圈子,用兵攻打别人如同刺杀飞虫那么容易。秦王的专横诡诈,即使是他的母亲都不能制止,他的舅舅都无法约束啊!

“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这样加起来,秦国杀韩、赵、魏三国的百姓有几百万。现在这三个国家还活着的人都是父母被秦军杀死的孤儿。西河之外、上洛之地、三川,这三个地方常受到秦国的攻打,这实在是晋国的灾祸!其祸害几乎占了韩、赵、魏三晋之地的一半,秦国制造的灾祸竟是这样严重啊!而燕、赵等国到秦去的游说之士,都争着向秦国效劳来劝说自己的国君。这实在是我最忧虑的事。”

燕昭王听了苏代的话,便不到秦国去了。苏代因此更加受燕王的敬重。

燕王进而派人邀约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就如同苏秦在世的时候一样。各诸侯有的加入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都尊崇苏氏合纵的约定。苏代、苏厉都寿终而死,声名显扬于诸侯之间。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凭借游说诸侯而扬名。他们的游说之术的长处在于权谋机变,而苏秦却背负着反间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不公开学习他的纵横之术。然而,世上传说苏秦的事迹多有不同,不同时期但相类似的事也附会在苏秦身上。苏秦由一个里巷间的平民发迹,却能联合六国一起抗秦,这正表明他的智慧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因此,我列出他的事迹,依照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苏秦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