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伯夷列传》:古代英雄伯夷、叔齐的故事,白话史记揭秘

《伯夷列传》:古代英雄伯夷、叔齐的故事,白话史记揭秘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悲叹伯夷、叔齐的志行,但看到他们遗留下来的那些诗文,似乎有一股怨气,这使我很诧异。他们的事迹如下: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等到武王平定殷纣的暴乱之后,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耻于做周朝的臣民,为了坚守节义,拒吃周朝的米粮,隐居在首阳山上,采些野菜来充饥。伯夷、叔齐虽然贤明,得到孔子的赞扬,而声名更加称道于天下;颜渊虽然好学,因为跟随孔子,德行的高尚才更加明显。

《伯夷列传》:古代英雄伯夷、叔齐的故事,白话史记揭秘

世上记事的书籍有很多,但学者们仍然要用《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去核实材料的可靠性。《诗》《书》虽不完整,存在缺损,但是记载虞、夏两代的文献,依然可以得见。尧将退位时,让位给虞舜。舜、禹在继位之前,四方诸侯之长和州牧们都来推荐,先让他们代理职务,主持事务数十年,功绩非常显著了,才把大权交给他们。这是表示天下是极贵重的宝器,王位是极重大的法统,所以,传授天下是如此慎重。可是也有人说: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并以此为耻辱而逃走隐居起来。到了夏朝的时候,又有卞随、务光这两个不肯接受帝位的人。那这些人为什么会受到称赞呢?太史公说:我登上过箕山,相传山上有许由之墓。孔子论列古代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等人算是详细得很。但依我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气节是最高尚的,但在经书里有关他们的文辞记载却一点也没见到,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会记挂过去的怨仇,因此怨恨他们的人也就少了。”又说:“希求仁德而得到仁德,又怨恨什么呢?”我悲叹伯夷、叔齐的志行,但看到他们遗留下来的那些诗文,似乎有一股怨气,这使我很诧异。他们的事迹如下: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将王位传给叔齐,等到父亲去世,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离家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位,便一起逃走了,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这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擅长让老人得到充分的照顾,心想:怎么不去归附他呢?等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木制灵牌,并追尊西伯姬昌为文王,东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便拉住武王的马缰绳劝谏说:“父亲死了还没安葬,就要发动刀兵打仗,能说是孝子吗?作为臣子却要去弑杀国君,能说是仁者吗?”武王左右的人想要杀掉他们,太公品尚说:“这是有德义的人啊!”于是把他们搀扶走了。等到武王平定殷纣的暴乱之后,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耻于做周朝的臣民,为了坚守节义,拒吃周朝的米粮,隐居在首阳山上,采些野菜来充饥。等到饿得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呀,去采些薇菜。用暴虐去代替暴虐,还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叫我到哪里去好呢?我叹息我的命运真是衰薄啊!”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由此看来,伯夷、叔齐是有怨恨呢,还是没有呢?(www.xing528.com)

有人说:“天道不偏爱任何人,只是常常帮助好人。而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难道称不上是好人吗?这样地聚积仁德、修养品行,竟然饿死了!”还有孔子的七十二位贤徒里,孔子特别赞美颜渊好学,可是他常常穷得连最粗糙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去世了。上天对于好人的报偿,怎么是如此的呢?盗跖每天杀死无辜的人,烧烤人肉来吃,放纵暴戾,聚集朋党几千人,横行天下,竟然能够长寿而终,这又是依循哪家的道德呢?这些都是特别明显的例子了。至于到了近代,有的人行为不遵循法度,专做犯法之事,却能一辈子安逸享乐,富贵丰厚,几代不断。而有的人看好地方才走路,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走路不走小道,不是公正的事不奋发去做,却遭遇天灾人祸,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我实在觉得很困惑,倘若这就叫作天道的话,那么,天道到底是对呢,还是错呢?

孔子说:“志向不同的人,不能一起共事。”也只好各自遵从自己的意志去做了。所以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哪怕替人赶车,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求得,还是依照我自己的喜好去做。”“到了天气寒冷的时节,才会知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世间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得以显现。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很重,才能把富贵看得如此之轻吗?

君子感到痛心的是死后而声名不能称扬于世间。”贾谊说:“贪婪之人为财而死,英烈之人为名而死,夸耀权势之人为权势而死,而一般的人只顾惜自己的生命。”“同是灯火,自然互相映照;同类的东西,自然互相应求。”“云伴随着龙,风伴随着虎,圣人一出现,万物的本来面目都被揭示得清清楚楚。”伯夷、叔齐虽然贤明,得到孔子的赞扬,而声名更加称道于天下;颜渊虽然好学,因为跟随孔子,德行的高尚才更加明显。居住在山崖洞穴的隐士,他们的出仕和退隐全凭时运。像这些人如果声名埋没而得不到称扬,真是悲哀啊!想要修养品德,建立声名,但又没有地位的普通人,如果不依附于德高望重的人,怎么可能把声名流传到后世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