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木材、竹材这样的新型复合材料,受弯构件的极限状态分析方法还没有建立。例如,现行木结构受弯构件的计算方法仍采用线弹性材料力学计算方法。而重组竹材料在单轴受压应力状态下表现出了很强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因此,重组竹梁的弯曲必然呈非线性破坏特征。故线弹性理论不能应用于重组竹受弯构件极限状态分析。
1.破坏形态与破坏机理
由于重组竹梁是在横向逐层铺设竹篾压制而成的,截面层状之间的界面力学性能比较复杂,加载后沿层界面会产生法向应力,使层状逐渐剥离,从而产生细微的裂纹;随荷载增加,裂纹沿层界面慢慢展开,同时材料达到比例极限值;当荷载超过比例极限时,材料进入塑性阶段,梁顶部开始出现受压屈曲,梁中和轴以下部位开始出现水平裂纹,这些裂纹随荷载增加不断向两端扩展,并且伴随新的裂纹产生;当荷载接近极限值时,伴随竹界面剥离的响声,微裂纹沿层界面迅速扩展,形成宽裂缝,裂缝以下的竹束达到材料抗拉强度后被脆性拉断,梁宣告破坏。
重组竹梁弯曲破坏呈非线性渐进破坏特性。首先,梁上部纤维受压屈曲;其次,受拉区纤维束之间发生界面分离,形成平行于纤维方向的纵向裂纹,这些裂纹随外荷载的增加不断扩展,宽度逐渐增大;最后,梁下部纤维束拉断,梁丧失承载能力。梁在整个受力过程中,荷载—位移曲线首先呈线性关系;随着梁跨中裂纹的出现、发展,荷载—位移曲线逐渐偏离直线状态,直至极限荷载梁有较长的非线性段。竹梁破坏前,截面应变沿高度方向基本上呈线性变化,因此在竹梁受弯构件设计计算时,梁的受弯破坏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
构件在破坏之前,都会断断续续地出现竹纤维束断裂或压屈分层的响声,破坏过程并不突然,并且破坏时梁的整体变形十分显著。总体来说,重组竹梁作为受弯构件的破坏征兆比较明显,这对于重组竹梁在房屋结构中的应用很有意义。
2.承载力计算
为了得出重组竹梁极限受弯承载力及非弹性变形计算公式,假定梁的受弯破坏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为:
(1)符合平截面假定,即梁在弯曲变形过程中,横截面始终保持为平面,并且与梁轴线垂直;
(2)对于重组竹中的胶层,不考虑其厚度,并假定其力学性能与竹(木)相同;
(3)不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影响,构件的受弯性能主要由材料顺纹方向的力学性能决定,并且忽略剪切效应;
(4)忽略截面应力分布沿构件厚度方向的变化,将平面内弯曲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
(5)材料受拉时为线弹性体,受压时分为弹性和塑性两部分。
根据以上假定,极限状态下梁截面的应力、应变分布如图6-16所示,中性轴以下部位为构件受拉区,破坏截面受拉区外侧纤维达到抗拉极限强度;中性轴以上部位为构件受压区,材料经历了弹性受压、原始裂纹扩展、纤维与基体剥离、纤维屈曲、基体压溃等复杂的非线性渐进过程,最终外侧纤维压屈,材料达到抗压强度极限值。受弯构件破坏截面可分为三部分,即:
(1)中和轴以下的受拉部分(A),材料线性受拉;
(2)中和轴以上的弹性受压部分(B),材料线性受压;
(3)中和轴以上的塑性受压部分(C),材料应力与应变呈二次曲线关系。
图6-16 受弯构件横截面应力、应变分布图
图中,为材料的受拉强度,分别为材料的比例极限和抗压强度;为对应的拉应变,分别为对应的压应变;分别为受拉区、弹性受压区和塑性受压区的高度。由图6-16还可以看出,在求解梁、柱非弹性极限承载力时,构件的塑性受压区只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强化阶段。
根据以上构件破坏模式的分析,结合平截面假定,即截面任一点纵向应变 与该点至中性轴距离y成正比,以及材料的线弹性本构关系及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构件截面的应力分布可表示为
式中:E——材料弹性模量;
φ——构件弯曲曲率;
б(y)——材料非线性强化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
如图6-16所示,受弯构件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根据式(6-8),式(6-9)可以写成
考虑弹性受拉区和弹塑性受压区之间的关系为
根据受拉区与受压区高度的几何关系,有(www.xing528.com)
结合式(6-10)、式(6-11)和式(6-12),即可求解yt、yce、ycp的值,分别为
式中:
α是采用矩形分布来替代实际应力分布所引起误差的修正系数。当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时,α=1;当基于本书设定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函数关系式时,α=1.33。故此处的修正系数α一般与材料的本构关系相关,而与塑性受压区高度无关。修正系数α的定义基于构件破坏时受压区边缘材料达到抗压极限强度,这与实际状态会有一定误差。但对于竹木结构材料,在受弯、压弯构件的极限状态下,破坏截面受压区最外层材料强度与抗压极限值比较接近,故这种简化产生的误差可以接受。
将бt=бtu代入式(6-13)可以得到构件极限状态下,破坏截面的受拉区以及弹、塑性受压区高度,从而求得各区间的应力分布。同时,利用式(6-13)还可以得到构件整个加载过程的截面应力分布变化情况。
根据构件截面破坏模式分析,极限状态下梁的破坏表现为:截面顶端材料压屈,达到抗压极限值бcu;截面底部材料拉断,达到抗拉极限值бtu,则极限状态时,梁截面弯矩为
式中:Фu——构件极限状态下的弯曲曲率。
令截面塑性受压区的压应力产生的弯矩,根据平截面假定,有ε(y)=Фuy,将其代入非线性强化阶段的应力—应变函数关系式,则有
结合式(6-16),对Mcp进行积分,得
结合弹性阶段截面正应力产生的弯矩,则受弯构件的极限弯矩为
式中,构件极限状态下的弯曲曲率Фu是处于非线性阶段的曲率,可依据极限状态下受拉区的应力—应变仍服从胡克定律,故
式中:бtu——构件极限状态下抗拉极限强度;
ytu——构件极限状态下弹性受压区高度。
图6-17给出了受弯构件弯矩—曲率关系曲线,从中可以看出,弹性阶段,M-φ呈线性关系;进入弹塑性阶段,M-φ关系曲线是非线性的,此时EI不能作为一个常值。这再一次说明了竹(木)梁—柱构件的计算不能简单地按照弹性理论方法思考,需要考虑到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特性。
图6-17 受弯构件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
3.变形分析
利用对称性,梁的变形分析可采用图6-18所示的模型。
图6-18 梁变形分析模型
假定梁的纯弯段处于塑性状态,而剪跨段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它们的曲率分别为kp和ke。则梁的挠曲线满足下述微分关系
考虑到曲率与弯矩之间的关系,上式可以写成
通过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
得到梁挠曲线方程为
式中:
若梁的纯弯段亦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考虑x=α处连续性条件可得纯弯段的曲率
以式(6-23)中的kem代替式(6-22)中的kp得到梁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纯弯段的挠曲线方程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