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化村镇建筑中的叠合板构造及接缝设计

工业化村镇建筑中的叠合板构造及接缝设计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以常规叠合板为例介绍其构造要求,对于其他形式的叠合板,可参照进行设计。当采用悬挑叠合板,悬挑叠合板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范围内时,应在悬挑叠合板及其钢筋的锚固范围内配置截面抗剪构造钢筋。叠合板之间的接缝,可以采用两种构造措施:分离式接缝和整体式接缝。试验研究表明,这种构造形式的叠合板整体性较好。

工业化村镇建筑中的叠合板构造及接缝设计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的楼板大多采用叠合板施工工艺。叠合板由预制板和现浇层复合组成,预制板在施工时作为永久性模板承受施工荷载,而在结构施工完成后则与现浇层一起形成整体,传递结构荷载。叠合板有各种形式,包括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带肋叠合板、箱式叠合板等。在此,以常规叠合板为例介绍其构造要求,对于其他形式的叠合板,可参照进行设计。对于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楼层、开洞较大楼层的楼板和直接承受较大温差的屋盖楼板,对楼板整体性和传递水平力的要求较高,宜采用现浇楼盖。

叠合板的预制板在施工期间承受施工荷载,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其厚度不宜小于60mm。对于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钢筋桁架叠合板(图2-30)。钢筋桁架叠合板包括预制层和现浇层,预制层中包括钢筋桁架及其底部的混凝土层,而钢筋桁架主要由下弦钢筋、上弦钢筋和连接两者的腹杆钢筋组成,如图2-31。由于钢筋桁架具有较大的高度,在承受施工荷载时刚度大,因此适用于跨度较大的楼板。当跨度大于6m时,为了减小预制板的自重,提高其抗裂能力,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作为叠合板的底层。对于板厚大于180mm的叠合板,还可以通过留空材料放置在预制板的上表面,构造混凝土空心板,以减轻楼板的自重。

图2-30 钢筋桁架叠合板

图2-31 叠合板的预制板设置桁架钢筋构造

1—预制板;2-桁架钢筋;3—上弦钢筋;4—下弦钢筋;5—格构钢筋

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桁架钢筋是施工时预制板的主要受力骨架,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距离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为了保证钢筋组成的桁架具有足够的刚度,桁架钢筋的弦杆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直径不应小于4mm。桁架钢筋弦杆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接合面应设置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接合面的80%,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当叠合板的跨度较大、有相邻悬挑板的上部钢筋锚入等情况时,叠合板的预制板与叠合层之间的叠合面,在外力、温度等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剪力,应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叠合面的抗剪强度。当有桁架钢筋时,桁架钢筋的腹杆可作为提高叠合面抗剪的措施。当没有采用桁架钢筋时,若单向板的跨度大于4m,或双向板的段向跨度大于4m时,应在支座1/4跨度范围内配置界面抗剪构造钢筋来保证水平界面的抗剪强度。当采用悬挑叠合板,悬挑叠合板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范围内时,应在悬挑叠合板及其钢筋的锚固范围内配置截面抗剪构造钢筋。抗剪构造钢筋可采用马镫形状,间距不宜大于400mm,直径不宜小于6mm。马镫钢筋宜伸到叠合板上、下部纵向钢筋处,预埋在预制板内的总长度不应小于15d,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50mm。

叠合板可单向或双向布置,如图2-32。叠合板之间的接缝,可以采用两种构造措施:分离式接缝和整体式接缝。分离式接缝适用于以预制板的搁置线为支承边的单向叠合板,而整体式接缝适用于四边支承的双向叠合板。

图2-32 叠合板的预制板布置形式示意图

1—预制板;2—梁或墙;3—板侧分离式接缝;4—板侧整体式接缝

图2-33 单向叠合板侧分离式拼缝构造示意图(www.xing528.com)

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 预制板;3—后浇层内钢筋;4—附加钢筋

分离式接缝(图2-33)形式简单,利于构件的生产和施工,板缝边界主要传递剪力,弯矩传递能力较差。当采用分离式接缝时,为了保证接缝不发生剪切破坏,同时控制接缝处裂缝的开展,应在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的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附加钢筋伸入梁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的直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分离式接缝的叠合板,整体受力性能介于按板缝划分的单向板和整体双向板之间,与楼板的尺寸、后浇层与预制板的厚度比例、接缝钢筋的数量等因素有关,开裂特征类似于单向板,承载能力高于单向板,挠度小于单向板但大于双向板。按照单向板的假定对分离式接缝的叠合板进行力学计算和设计,是偏于安全的。

当预制板侧接缝可实现钢筋与混凝土的连续受力时,可视为整体式接缝。一般采用后浇带的形式对整体式接缝进行处理。为了保证后浇带具有足够的宽度来完成钢筋在后浇带中的连接或锚固连接,并保证后浇带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的整体性,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其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通过焊接、搭接或弯折锚固等方式进行连接。

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图2-34),叠合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0d(d为弯折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和120mm,以保证弯折后锚固的钢筋具有足够的混凝土握裹;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长度不应小于10d,以实现应力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钢筋应力转换平顺,同时避免钢筋弯折处混凝土挤压破坏,钢筋的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同时在弯折处沿接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

图2-34 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构造示意图

1—通长构造钢筋;2—纵向受力钢筋;3—预制板;4—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后浇层内钢筋

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内弯折锚固的措施,由于不需要对大量的板底钢筋进行现场作业,后浇带锚固区的长度小,受到工程实践的欢迎。试验研究表明,这种构造形式的叠合板整体性较好。但是,与整浇板相比,预制板接缝处的应变集中,裂缝宽度较大,导致构件的挠度比整体现浇板略大,接缝处受弯承载能力略有降低。因此,整体式接缝应避开双向板受力的主要方向和弯矩最大的截面。当上述位置无法避开时,可以适当增加两个方向的受力钢筋。

为了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和传递水平力的要求,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板端宜伸入支承梁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倍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的中心线(图2-35)。对于单项叠合板的板侧支座,为了加工和施工方便,可不伸出构造钢筋,但宜在紧邻预制板面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设置附加钢筋,其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同向分布钢筋的面积,间距不宜大于600mm,在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倍钢筋直径,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倍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图2-35 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图

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3—预制板中纵筋;4—附加钢筋;5—支座中心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