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分类与成功案例

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分类与成功案例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有风险,从商须谨慎。关键是创业者要树立风险意识,在经营活动中尽可能预防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案例展示沉着造就伟人——巴菲特的创业故事一位优秀的投资人不一定是钱赚得最多的人,而是那些能够赚相对确定和安全的钱的人。巴菲特就是这样的一位成功者,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取舍中,巴菲特会有一个匹配的比例来从最小的风险中获取最大的利润。

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们形成的过程、发生的条件和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也是不一样的。在企业中,不同性质和来源的风险相互作用,并由此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的总体风险,识别企业所面临的总体风险对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对种类繁多的风险按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分类,以便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管理。

1.盲目选择项目

大学生创业时如果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选定项目、做出决定,盲目上马,最终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市场调研在创业初期对创业者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减少盲目和冲动。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刚刚起步,资金实力大都较弱,所以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

2.创业技能缺乏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眼高手低,理想大于现实,而当创业计划真正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业往往很难成功。一方面,大学生需要积累相关的企业管理和营销经验,利用节假日去企业打工或实习是积累经验的很好途径;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必要的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接受专业指导和训练,提高创业成功率。

3.资金风险

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创办企业是创业者遇到的首要问题,资金风险在创业初期会一直伴随创业者。企业创办起来后,就必须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日常运作。对于初创企业者来说,如果连续几个月入不敷出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企业的现金流中断,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威胁。相当多的企业会在创办初期因资金紧缺而严重影响业务的拓展,甚至错失商机而不得不关门停业。

创业者一定要学会广泛开辟和利用融资渠道,为创业计划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撑,否则创业只能是一纸空谈。自筹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都是传统的融资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新型的融资渠道。

4.社会资源贫乏

企业创建、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大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这就要求创业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和积聚社会资源,平时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

5.管理风险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技术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不足。一些创业失败,往往是管理方面出了问题,比如决策随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患得患失、用人不当、忽视创新、急功近利、盲目跟风、意志薄弱等。尤其是大学生比较单纯、知识单一、经验不足、对社会的复杂性了解不深、资金实力和心理素质明显不足,这都会增加在管理上的风险。

要想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者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创业者可以从合伙创业、家庭创业或从虚拟店铺开始,锻炼管理能力,提升创业能力,也可以聘用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运作。

6.竞争风险

商场如战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所以,如何面对竞争是每个企业都要随时考虑的事情,而对新创企业更是如此。如果创业者选择的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那么在创业之初极有可能受到同行的强烈排挤。一些大企业为了把小企业吞并或挤垮,常会采用低价销售的手段。

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规模效益或实力雄厚,短时间的降价并不会对它造成致命的伤害,而对初创企业则可能意味着有彻底毁灭的危险。因此,考虑好如何应对来自同行的残酷竞争是创业企业生存的必要准备。

7.团队分歧的风险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的力量。创业企业在诞生或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力量来源一般是创业团队,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能使创业企业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就蕴涵在其中,团队的力量越大,产生的风险也就越大。一旦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不能达到统一,极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强烈的冲击。

事实上,做好团队的协作并非易事,特别是与股权、利益相关联时,很多初创时很好的伙伴会闹得不欢而散。

8.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风险

企业要想不断地发展壮大、持续健康地运行,是否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最主要的风险。一个依赖别人的产品或市场来打天下的企业,是永远不会成长为优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创业之初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要谋求长远的发展,这就是关键。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终究会被淘汰出局。

9.人力资源流失风险

一些研发、生产或经营性企业需要面向市场,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或业务队伍是这类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防止专业人才及业务骨干流失应当是创业者要时刻注意的问题,在那些依靠某种技术或专利创业的企业中,拥有或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业务骨干的流失是创业失败的最主要风险源。

10.意识上的风险

意识上的风险是创业团队最内在的风险。这种风险无形无声,却有极强的毁灭性。风险性较大的意识有投机心态、侥幸心理、试试看的心态、过分依赖他人的心理、回本的心理等。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遇到阻碍和风险并不仅限于以上几点。机遇永远与风险并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时可能有灭顶之灾。特别是初次涉入商海的创业者,许多人是“小打小闹”,都面临着资金少、抗风险能力低、创业经验不足等问题,随便一点小的事故就可能会使处于婴儿期的事业毁于一旦,导致多年辛苦积攒的创业资金血本无归。

创业有风险,从商须谨慎。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总是有风险的,不敢承担风险就难以求得发展。关键是创业者要树立风险意识,在经营活动中尽可能预防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因此,创业者要掌握一些风险规避的常识和技巧,从而有效规避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创业风险,使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

案例展示

沉着造就伟人——巴菲特的创业故事

一位优秀的投资人不一定是钱赚得最多的人,而是那些能够赚相对确定和安全的钱的人。在商界中敢闯敢拼固然重要,然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是明智之举。巴菲特就是这样的一位成功者,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取舍中,巴菲特会有一个匹配的比例来从最小的风险中获取最大的利润。通常,只有平心静气、耐心等待,创业者才会越来越靠近胜利的彼岸。

一、从摆地摊到投身股市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被称为华尔街的“股神”,他是靠股市暴富的世界第二大富豪,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他的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因为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曾从事证券经纪业务,所以巴菲特从小就受到熏陶,具有投资意识。巴菲特小时候很喜欢《赚到100美元的1 000招》一书,他还参照书中的建议,和好友一起实践。五岁时巴菲特就知道在家门口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又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卖掉。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每股38美元的“城市服务公司”股票,他自信心满满地等待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埋怨他选错了股。但该股价格很快就反弹了,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没能沉住气,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虽然赚得不多,但他从中吸取了经验,那就是: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

巴菲特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投资技巧,泡在费城交易所里研究股票走势图和打听内幕。然而,如果巴菲特只是一直研究走势图和打听内幕消息,也许现在已经破产,或仍是一名散户而已。可贵的是他没有因为具有投资意识而停下学习的脚步,他申请到前往本杰明·格雷厄姆执教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资格。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巴菲特获益良多,他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1962年,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成立了一家私人投资公司。

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开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一段时间后,他毅然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动态,精心剔除“垃圾股”,与此同时还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虽然巴菲特对于投资总是有很高的敏感度,但他仍不断地提醒自己要谨慎。20世纪60年代后期,华尔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牛市。在一些大公司的推动下,出现了兼并浪潮。而一些公司处心积虑地利用兼并一些低市盈率的公司来制造每股盈利大幅增长的假象。大众被这些假象所蒙蔽,股价不断地被抬高。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有关1929年危机的剪报以时时提醒自己。巴菲特曾说过:“我工作时不思考其他任何东西。我并不试图超过两米高的栏杆,我到处找的是我能跨过的一英尺高的栏杆。”从中可以看出,巴菲特是个现实主义者,他不奢求最好的,只追求那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

二、成为“股神”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巴菲特的个人资产达到2 500万美元。可一路飙升的股价并没有使巴菲特冲昏头脑,巴菲特坚信别被收益蒙骗。1968年5月,巴菲特宣布清算巴菲特公司几乎所有的股票;1969年,美国的股市就直线下降,最终演变成股灾,美国的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巴菲特在庆幸与失落的矛盾心情中又看到了新的商机——太多便宜的股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首要的一点是“记住股市大崩溃”,就是要通过稳健的策略来进行投资,确保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并且要永远记住这一点。(www.xing528.com)

在这次股灾中,巴菲特虽然无法预测股市,但他知道要控制自己。20世纪60年代,电子股风靡华尔街。时势造英雄,当时确实有些基金经理因投资电子股而使成绩远胜于巴菲特。但巴菲特却置身于这种投机之外。他认为:“如果对于投资决策来说,某种我不了解的技术至关重要的话,我们就不进入这场交易之中。我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当时巴菲特没有卷入电子股的投机浪潮。正像多年后的今天,巴菲特也没有卷入互联网的狂热之中一样。

在商界打拼的巴菲特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投资经营理念,并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创造出了许多投资神话。其中包括1980年巴菲特买进可口可乐股份,投资13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投资0.45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投资吉利6亿美元,盈利37亿美元。

1992年,巴菲特的投资目标进一步扩大,他以每股74美元购下了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半年后,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 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 100万美元。

1994年年底,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1965—1998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0.2%。也就是说,谁若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7年3月1日,被称为“股神”的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伯克希尔公司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 144美元(2005年为5 338美元)。这组数据让人看后不禁咋舌,是什么样的投资头脑、投资理念使得巴菲特如此成功。2011年,沃伦·巴菲特以净资产500亿美元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三位。

三、创业智慧

1.选择适合自己的

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中有个堪称精华的“三不要”:不要跟风,不要贪婪,不要投机。如果巴菲特一味跟风,那么他就无法逃避2000年出现的高科技网络股股灾,巴菲特在当时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坚持自己的信念才成功躲避股灾。不要贪婪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也体现出来,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不要投机体现了巴菲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巴菲特的“三不要”理财法使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在投资中不盲目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创造出投资神话。

2.利益与诚信之间选择诚信

巴菲特主张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对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能够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那些总想利用卑鄙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因为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做人原则,同时也是开办企业的基本准则。

3.要耐心等待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泰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等待。对于股票的投资,有人统计过,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巴菲特耐心的等待换来的是长远的利益。

4.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能辨别出公司的发展前途是否光明,能不能在今后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巴菲特的这种长远目光,使他在投资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5.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传统的投资观念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金融界发生再大风险,也能留有缓和的余地。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这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资原则,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而建立。他认为,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成功率自然就降低了,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6.热爱自己的事业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每天早上去办公室,我感觉我正要去教堂,去画壁画!”由此可见巴菲特对于自己事业的热爱,正因为热爱,所以才有不竭的动力,而不竭的动力又会反过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循环。

7.懂得节俭

巴菲特总是把钱捂得很紧,很少花在增添房舍这样的事情上,在车库和大门入口处,他堆放了许多箱可口可乐,因为他喜欢喝可口可乐,但他却很少跑到商店去喝。他总是以满意的折扣价亲自购买,每次购买50箱,每箱12罐。这种习惯使他每喝一次可口可乐就对伯克希尔公司的利润作出大约1/10美分的贡献。

8.简单和永恒

巴菲特说:“我们喜欢简单的企业。”在伯克希尔公司下属那些获取巨额利润的企业中,没有哪个企业是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关于简单企业的解释就是,“我们公司生产浓缩糖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制成饮料,我们把它卖给那些获得授权的批发商和少数零售商进行瓶装和罐装”。这是可口可乐公司1999年年报中关于公司主营业务的解说词。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句解说词一直出现在它的每份年报当中。简单和永恒正是巴菲特从一家企业里挖掘出来并珍藏的东西。作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购者,巴菲特喜欢收购企业,不喜欢出售企业,对那些拥有大型工厂、技术变化很快的企业通常退避三舍。

四、巴菲特的创业经

(1)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喜欢目前自己所从事的一切,并对此始终深信不疑。作为一个彻底的实用现实主义者,我只对现实感兴趣,从不抱任何幻想,尤其是对自己。

(2)吸引我从事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让你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你没有必要为成功而打扮。

(3)我工作时不思考其他任何东西。我并不试图超过七英尺高的栏杆,我到处找的是我能跨过的一英尺高的栏杆。

(4)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来就会不同了。

(5)习惯的链条在重到断裂之前,总是轻到难以察觉。

(6)如果你是池塘里的一只鸭子,由于暴雨水面上升,你开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时你却以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

(7)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这种才能的,即始终能知道一切。但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有这样的才能,他们寻找和精选世界上被错误定价的赌注。当世界提供这种机会时,聪明人会敏锐地看到这种赌注。当他们有机会时,他们就投下大赌注,其余时间不下注。事情就这么简单。

(8)要量力而行。你要发现你生活与投资的优势所在。每当偶然的机会降临,且你有充分的把握,你就要全力以赴,孤注一掷。

(9)别人赞成也好,反对也罢,都不应该成为你做对事或做错事的理由。我们不因大人物或大多数人的赞同而心安理得,也不因他们的反对而担心。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你明了的局势,其中各种关系你都一清二楚,那你就行动,不管这种行动是符合常规的,还是反常的,也不管别人赞成还是反对。

(10)投资者应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股票市场的短期前景。价格最终将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在投资过程中,如同棒球运动那样,要想让记分牌不断翻滚,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记分牌。

(以上信息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