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途径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三)构建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途径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思想,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放到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确立唯有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唯有创新人才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识。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一)建立先进的创新教育文化

文化观念对人才培养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就创新人才培养而言,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对创新教育是有消极影响的。比如,在与教育关联甚密的经学中庸文化中,就特别讲求教化灌输,不鼓励冒尖,这势必会导致人们不愿冒头,不敢超越,而创新包含着否定,包含着批判,也蕴含着超越。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敢于从价值态度和文化情感上去超越这些阻碍创新教育的传统文化,即需要在大学里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宽松、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二)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在创新教育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中,教师是个关键因素。没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逐步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具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型教师的言传身教,把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

(三)构建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进一步推动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即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大学的科研优势,使之成为创新教育取之不竭的优质资源和环境。

1.教师要教学科研并举

现代大学兼具知识传授、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功能。教师只有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才能把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创新的知识不断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之中,才能用科技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2.构建科教结合的创新平台和优化的课程体系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本科阶段,更多的时候需要经历本科、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等教育过程来完成,但本科教育是重要基础。本科阶段需要加强通识教育、实践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重视创新平台建设和知识结构优化,努力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

3.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熏陶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不仅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因此,要重视大学的创新文化建设,努力为师生提供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有赖于制度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创新活力不足的弊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着手,变革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要突破体制性制约,创新大学的学术组织,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与互动,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教学;要在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人才的选拔机制和培养模式;要通过制度保障推动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人格培育。

(五)加强创新教育实践和教学质量监控(www.xing528.com)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创新型教师为前提,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要通过典型引路、鼓励创新、活化教法、引导创新、分析比较、启发创新的方式教学。还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

加强创新教育,教学是关键。必须坚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要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之有效地服务于创新教育这个核心;要加强对监督反馈信息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反馈信息在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注意各种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在创新教育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多种形式的肯定和鼓励。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综合过程,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的系统工程。在高校的培养阶段,贯彻启发式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而良好的制度和创新文化环境是保证人才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软环境”。

1.简述创新型人才的含义与特征。

2.如何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1.实训目的

(1)了解国家、学校所在省市自治区关于创新型人才的最新政策。

(2)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型人才的观念。

2.实训内容

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并进行讨论。

3.实训组织与实施

(1)将学生进行分组,10人一组。

(2)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媒体等,查询有关国家及地方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

(3)组织学生讨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

(4)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向学生讲解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型人才的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