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汶川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Ms8.0,地震烈度达到Ⅺ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区),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区),具体见表1.1所示。伤亡人数超过10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表1.1 汶川地震灾区范围一览
续表
四川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在此次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损失约583亿元,地震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落石、滑坡等非常发育,造成的路基掩埋、桥梁垮塌、隧道受损见图1.1~图1.10所示。通往极重灾区的公路一度完全中断,给抢险救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图1.1 震中震害航拍照片(映秀)
图1.2 原水平状的路面抬高3 m、右旋1 m破坏
图1.3 崩塌砸断桥梁、掩埋路基
图1.4 隧道洞口及路基震害
图1.5 桥梁被落石砸断
图1.6 崩塌砸断桥梁 (www.xing528.com)
图1.7 落石砸坏车辆、掩埋路面
图1.8 路基坍塌
图1.9 路基滑动路面破坏
图1.10 被巨石砸坏的路面
“5·12”汶川地震及余震与龙门山断裂带有关,具体见图1.11所示。龙门山构造带呈N40°~50°E方向斜贯区域,长约500 km,断面西倾,倾角不定,是一条区域性的活动断裂带。该断裂带主要由茂县—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等三条主干断裂组成宽30~40 km的冲断带。“5·12”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主要发生在北川—映秀断裂上,另外,彭县—灌县断裂在汶川地震中形成了长70多千米的地表破裂。
映秀牛眠沟为“5·12”汶川地震的宏观震中,地震直接引发山体破碎形成大量岩体碎屑流,并沿沟道刮铲、碰撞、下泄,松散物质一直堆积于牛眠沟沟口,具体见图1.12~图1.14所示。
图1.11 龙门山断裂示意
图1.12 地表破裂示意(图内地表破裂采用双线示意)
图1.13 汶川地震宏观震中及碎屑流
图1.14 汶川地震震中震害(崩塌碎屑流)现场照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