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碰撞造山后,地壳演化进入板内伸展阶段,也就是进入西秦岭海演化阶段。板内伸展阶段形成的构造格局已经不再是板块构造体制下的洋-陆格局,而是以伸展海盆体系为主体的盆-山格局或海-陆格局。西秦岭及其邻区板内伸展阶段是从中晚泥盆世开始的,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末出现陆内造山作用为止。这一阶段的构造格局是以西秦岭海及南北陆地为特征的,是三叠纪西秦岭海形成演化的重要阶段。
(一)板内伸展的早期阶段
公园北部的礼县-漳县一带的中秦岭华力西前陆盆地、南部华力西期被动陆缘都接受了一套中-晚泥盆世到石炭纪的浅海相沉积,是板块碰撞后板内伸展作用的产物。在公园南部马鬃岗梁-雷古山一带,出露的泥盆纪下吾那组和二叠纪茅口组、石关组海相地层,就是这次伸展作用在公园一带的体现。
(二)三叠纪西秦岭海演化阶段
鉴于公园内地层主体是三叠系隆务河群,三叠纪地质演化对公园的物质基础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大约距今2.55亿年至2亿年间,地球上的大陆聚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超级大陆,叫潘吉亚(Pangaea)大陆,这个大陆是由北半球的劳伦大陆和南半球的冈瓦纳大陆组成的(图6-19)。而组成中国大陆的一些地块,也就是图6-19中的绿色部分,如华北地块(NCB)、华南地块(SCB)、印支地块(IC)、北羌塘地块(NQ)等,游离在这个大陆之外,还是一些彼此分离的块体,各个块体之间被一些浅海连接在一起(图6-19)。直到2.2亿年之后,这些块体才开始聚合,最终形成亚洲大陆。
按照黄宝春等(2008,2018)利用古地磁数据研究结果,在距今2.6亿年的二叠纪末期,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都位于北半球,华北地块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5°左右,扬子地块中心位置位于北纬5°左右,两个块体从此前的分离状态首次接触到一起,也就是东部(今天的大别山-苏鲁地区)首先碰撞到一起。碰撞带的位置,大致位于北纬12°左右(图6-20)。这次碰撞,形成了大别山等山脉,把华北和华南地块之间的海洋分隔成东、西两个。西边的秦岭海大致位于北纬10°~15°之间。海的形态呈现向西开口的喇叭状,西部比东部开阔,夹角为70°~80°(图6-19、图6-20)。此时的西秦岭海属浅海-滨海环境,生物主要为特提斯型,主要为类,并有少量底栖腕足类、珊瑚和菊石,说明这个海向西与昆仑海、特提斯海相通。
图6-19 距今2.6亿年前地球陆地(棕色、绿色)和海洋(白色)分布图(Huang et al,2018)
图6-20 华北、华南地块从距今3亿年到1.8亿年古纬度变化(Huang et al,2018)
MOB—蒙古造山带;NCB—华北地块;SCB—华南地块;Age—年代;Ma—距今百万年
宕昌官鹅沟一带的西秦岭地区,北部为陇西古陆,东南为摩天岭古陆(图6-21)。海水最深的地方可能在宕昌县雷古山至成县一带,沉积了二叠系石关群硅质条带灰岩、灰岩,产有丰富的类化石。
图6-21 晚二叠世西秦岭海范围示意图(据《甘肃省地质志》改编)(www.xing528.com)
到了三叠纪,根据古地磁研究的结果,华北和华南从东到西开始大规模的碰撞,而且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发生了大规模的水平旋转,华北地块大致发生了42°的逆时针旋转,而扬子地块发生了35°的顺时针旋转,到早侏罗世(约1.8亿年),现今中国大陆的构造和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图6-20)。
三叠纪也是西秦岭海演化的重要时期,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是西秦岭地区现今山脉的主要组成物质。在三叠纪,西秦岭海的位置、宽度、深度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总体上,随着华北地块和华南地块的向北移动,海洋宽度逐渐变小(图6-20、图6-22),并且呈向南退缩(图6-22)的演化趋势。
图6-22 三叠纪西秦岭海宽度和深度变化图(殷鸿福等,1988)
三叠纪早期,西秦岭海的位置、宽度和深度没有大的变化(图6-22a、图6-22b)。海盆在碌曲-宕昌(官鹅沟)以北,包括今天的合作、临夏一带最深,达到次深海深度,向西延伸到青海尖扎县隆务河,北边被祁连山阻隔。而碌曲-宕昌(官鹅沟)以南,包括甘肃迭部,四川若尔盖、甘孜一带,都处于浅海-滨海环境。此时的官鹅沟地区,沉积了隆务河群第一段至第三段,海水比南部的迭部一带深,比北部合作等地浅(图6-22a、图6-22b),海平面相对较低,沉积环境处于次深海环境,图6-23中隆务河群所处的海水环境。
图6-23 早-中三叠世官鹅沟地区隆务河群岩石记录的海水环境变化
中三叠世早期,西秦岭海盆开始扩展,海盆范围有所扩大,向北一度海侵到祁连山,向南碌曲-宕昌(官鹅沟)一带海水变深(图6-22c),海平面变高(图6-23中隆务河群第三至第八岩性段记录的海水深度变化)。到中三叠世晚期2.4亿年左右,由于华北北侧蒙古地块的向南俯冲碰撞,导致华北地块、华南地块略向南移动大约5°,西秦岭海也相应地向南退却,海盆南北宽度有所减小(图6-20)。此时临夏-隆务河一带海水退出,宕昌-迭部一线位于海盆中心(图6-24),处于深海环境,越过迭部,接近若尔盖地区(图6-22d),官鹅沟一带海平面仍然较高(图6-23)。
图6-24 早三叠世西秦岭地区岩相古地理图(据《甘肃省地质志》改编)
晚三叠世,西秦岭海整体随着华北、华南地块向北移动,在距今约2.2亿年时,海盆大致位于北纬20°~26°之间,见图6-20。海盆南北方向变窄,海水继续向南退却(图6-22e、6-22f),此时西秦岭大部分地区露出海面,宕昌官鹅沟一带也已成为陆地,仅迭部-武都以南地区尚处于海相环境(图6-22e、图6-22f、图6-26)。
图6-25 中三叠世西秦岭地区岩相古地理图(据《甘肃省地质志》改编)
图6-26 晚三叠世西秦岭地区岩相古地理图(据《甘肃省地质志》改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