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住小区照明设计要点

居住小区照明设计要点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92照明与环境氛围营造建筑照明按灯具投射方式可以分为:泛光照明、集中照明、装饰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激光投射图案照明。建筑物泛光照明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轮廓完整性。有大片玻璃窗或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采用这种内透光照明方式比室外泛光照明效果更加生动,同时也比较经济,便于维修。

居住小区照明设计要点

1)建筑照明

通过照明的亮度变化、光影变化来展示建筑物的特点,真实或戏剧性地表现建筑中蕴涵的生活场景是夜景观内在和外在展示的重要内容。因此规划设计时必须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表面装饰材料、建筑物周围的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提倡在建筑设计中直接融合夜景的表达(图4.92)。

图4.92 照明与环境氛围营造

建筑照明按灯具投射方式可以分为:泛光照明、集中照明、装饰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激光投射图案照明。

结合建筑面层材料的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建筑表述不同的照明方式。

(1)泛光照明 欧洲古典建筑,建筑以体积感、雕塑感强为特征,面层材料以毛面石材等扩散反射材料为主。照明灯具多以高压气体放电灯具。毛面石材的扩散反射材料特性使得建筑在气体放电灯具投射的光柱照射下,能够产生以下效果:

①通过照射在建筑物立面上的灯光的明暗变化产生立体感。

②通过照射在建筑物立面上的灯光的位置不同产生层次效果。

③照射建筑物的主要细部,使人们看清细部材料的颜色、质感和纹理

建筑物泛光照明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轮廓完整性。要表现建筑物的整体形式,必须将其轮廓也呈现出来,强调出边和角,并揭示出拐角两侧的侧面,使两侧面在亮度上有一定的差异,产生透视感。如果建筑带有坡形屋顶或缩进去的屋顶,则应表现出屋顶的边线,同时在亮度上也应有所变化,保持建筑的完整性和立体感。

②装饰趣味性。建筑物表面上的阴影是富有魅力的部分,应充分利用表面的装饰和结构创造出合适的阴影,对于建筑立面存在线条结构的情况,可以利用阴影表现出这些线条(图4.93);要想突出表现建筑的趣味中心,可以采取局部加光或减弱周围区域的亮度的手法。

图4.93 利用灯光突出建筑物的立面造型

③舒适性。如果建筑物表面设置了大面积的玻璃窗,应注意反射眩光;如果建筑物立面有丰富的凹凸部分,且尺度可观,应避免过分的阴影;如果建筑物体量很大,且表面较平淡,应避免整个表面产生单调的均匀感;泛光照明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由投光器来控制,还与投光器的布置场所、投光器与建筑物的距离、受照面的表面状态、建筑物的形态、行人的观看方向等因素有关(图4.94)。

(2)轮廓照明 轮廓照明是以黑暗的夜空为背景,利用建(构)筑物轮廓周边布置的串灯来勾画建筑物轮廓的一种照明方式。选用灯具为白炽灯串、霓虹灯、LED灯、美耐灯、光纤和光导管等。

我国古建筑的特点在于上部造型变化丰富的大屋顶,依据建筑的材料特性和建筑特征,在夜景表现上,以轮廓照明为主,结合局部泛光装饰照明,可以勾画出美丽、丰富、跳跃的线条,充分表达中国建筑屋顶起翘的轻盈特点,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图4.94 大面积墙面照明

(3)内透光照明 内透光照明是利用室内靠近窗口的照明灯放射出的光线,透过窗口在夜晚形成排列整齐的亮点的一种照明方式。有大片玻璃窗或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采用这种内透光照明方式比室外泛光照明效果更加生动,同时也比较经济,便于维修。

2)水体照明

景观环境中的水景,喷、瀑、叠、跌,或静或动,平淡的空间借助水的变化产生无穷的魅力。夜间的水景照明突显水在景观中的诗意和灵气的部分。夜间水景的表现方式见表4.19。

表4.19 夜间水景表现方式

图4.95 静态水体照明

动态的喷泉、叠瀑:表现方式多为直接投射,流动的水富有气泡,在灯光的直接投射下晶莹剔透,在不同色彩的灯光照射下,白色和暖色的灯光可以表现水明丽欢快的特质;增加蓝色的滤光镜可以使水看起来更加清爽;红色使水变得沸腾热烈。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眩光,灯具位置尤为重要。

②静态的池塘水面:如果简单地投射水面,往往适得其反。最好的表现手法是将水边的景物通过投射照亮,让观景者欣赏水边的景物和水里婆娑的倒影。实与虚、静与动的对比更增加了夜景的效果(图4.95)。

③水中放置低照度的灯具,高光效、高显色性的实心侧光光纤,导光不导电,在水体中尤其善于表现曲线的岸线景观效果(图4.96)。由竖向光纤结合细长的水流可以组合成丰富的景观小品

④由激光投射灯具和水幕组成的激光水幕系统,结合音乐可以展现奇妙的影像效果,具有极强的观演效果(图4.97)。

图4.96 水下灯光效果

图4.97 成都夜景

图4.98 道路照明

3)道路夜景观规划设计

道路以线的形式出现,是区域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公共生活的主要空间。道路网络体系可以划分为两类:一个是车行道为主的交通体系,包括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组成的网络;另一个是以步行为主的道路体系,包括人行道、广场、组团道路及院落组成的空间网络(图4.98)。

(1)设计原则

①保证各种场地功能和活动所需的照度水平,满足视觉要求(图4.99)。

②保证场地标志、交通标志的诱导性不受干扰。

③避免光污染

④选择经济适用的电光源,并合理选择灯的安装位置,与白天的景观统一。

灯饰造型统一,强化识别性,平常与节日相结合。

⑥分级规划沿街广告照明。

(2)路灯平面布置方式 夜景观的道路灯具平面布置上宜强化景观轴的作用。灯具以相对布灯视觉引导感最强,中线和单侧布灯次之,交错布灯的引导感最弱(图4.100)。

图4.99 道路照明应有足够的照度水平

图4.100 路灯具有导向作用

(3)道路节点景观 在形成道路景观轴的线型环境中,存在着诸如道路交叉点、出入口等位置。通过利用对其重点加强灯光的表现,即视觉上的兴奋点的设置,可以增加标识性(图4.101)。道路上及其两侧的视觉兴奋点的出现频率应主要参考视点运动的速度及角度来确定。兴奋点的间隔应针对行车的速度。不同的速度对应不同的景观尺度。

图4.101 独特的灯具具有良好的标志特点

4)公共设施小品照明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小品,是构成公共空间景观的基本元素,也是整个景观系统包括步行交通、种植绿化、景观照明、无障碍环境、环境信息识别等系统内容的具体体现(图4.102)。

图4.102 步行体系的小品照明

(1)照明设计原则

①设施综合统一,强化识别性:在保持各类系统系列特性的基础上强调设施小品的整体统一性。在造型、材料、色彩组合上采用类似和接近的题材设计,既可以丰富街道景观,又能强化场所主题和识别性,形成独特的景观特点。

②满足夜视要求,使用安全:要满足人们对各种公共设施夜间使用的明视要求,同时确保灯具的安全防护和使用安全。

③设施照明与广告综合设置:部分设施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下,与广告结合,设立结合广告的设施综合体,有利于设施的维护和发挥经济效益。(www.xing528.com)

④避免眩光:避免造成对居民的不舒适眩光照明,控制灯具光源的照度并合理选择安装位置。

⑤平时与节日场景统一安排:通过对公共环境中不同的场景要求,包括节日与平时,晚间的不同时段,选择反映不同功能特点的场景灯具,综合设置灯光控制系统(图4.103)。

图4.103 不同题材的景观小品照明

(2)照明方式要求

①低照度:公共环境的景观照明灯光繁杂,环境的漫反射灯光能够提供基本的照度要求,灯具照度相对可以较低。

②低色温:公共设施的安置区域多集中在中心区的休憩区域,休憩的顾客对光线的倾向多以高显色性的暖色为基调。

③低设置:休憩区域内人的视线要求较低。在对公共设施提供照明时,可以结合设施选用内透光、暗藏式投射灯具、自发光灯具等,投射方式选用间接照明和向下投射的方式,以避免眩光(图4.104)。

图4.104 不同的照明方式营造出舒适的夜间环境

5)广场空间夜景照明设计

(1)广场照明的特点 广场是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一般都布置有标志性建筑物和小品设施,是小区文化和艺术面貌的集中表现。广场功能因其性质不同而异,可以用于组织集会、集散交通,组织居民游览、休憩和交流等活动,因此在夜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广场夜景观气氛:一般是指广场夜晚的环境主题特征与氛围。通过各种灯光技法强化广场夜间环境主题,以形成主题突出的夜环境。

②空间序列:任何一种城市空间都是由若干空间单元组合而成的。由于广场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多元性,必须以一定的空间序列来展开,根据模式、尺度、个性功能方面与形式,形成相匹配的广场夜景景观效果(图4.105)。

图4.105 利用照明方式的变化以区别广场空间序列

③整体效应:整体效应也是景观设计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广场应尽可能地满足人们夜生活的各种需求,因此广场夜空间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但如果没有一条主线把它们联系起来,则会由于过于分散而使广场夜景观规划设计失败。规划过程中,首先明确广场的属性、特征,分析出广场重点和组成要素之间的主从关系,营造广场气氛、特色及主配景整体效果,为照明设计提供明确的理念原则和依据(图4.106)。

图4.106 广场照明应满足不同活动的要求

(2)行为活动和行为照明 广场中人的行为活动可以划分为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三类,三种行为特征往往同时发生,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为特点和要求,设置匹配或强化的照明,提高夜景观环境的品位和质量。在行为照明中,要考虑以下行为特征:

①安全性:对于残疾弱势人群的无障碍设计的照明,务必力求规范与行为接轨,在广场中的照度水平与密度,应满足明确显示道路潜在的危险(障碍物)和避免照明盲点的要求。

②视觉定向:广场的照明应能够满足人们一进入广场就能粗略地感知整个广场空间方位。因此,对广场周边以及广场中央标志物的垂直面进行适度的照明是很必要的,协助不熟悉环境的人尽快确定方向,识别所处位置。

③个人特征识别:居民在广场上的活动,无论白天与晚上,个人独处或公共交往的社会行为,都具有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品格,具有场所的安全感和公共活动的特征。夜间广场的照明应能满足在近距离接触之前能相互识别,并提供足够的视觉信息来判断一定距离内人的肢体轮廓。CIE的研究表明,夜间最大识别距离是在观察者前方4 m,最小照度接近3 lx。

(3)广场灯具选择 广场中的灯具选型要结合广场的性质、气氛和特征,在总体上要趋于统一,强化标识性。

①围合空间的灯具组:广场边界或相对独立的空间可以用绿化带加以隔离,既保证空间的场所感加强,还能保证视线的通透。在绿化带的外侧设置灯具,多选用低柱庭院灯草坪灯组成带状灯具组,通过线状照明加强对空间的限定。光源选用汞灯或金卤灯

②广场庭院灯:为满足广场铺地与道路的安全照明要求,需要选择水平照度结合垂直照度的配光灯具,光源按具体的场合选用。庭院灯尤其要注意灯具的造型与光效的结合以及太阳光能的收集利用。

③指示、导向灯具:出于对视觉定向的需要,广场中采用的指示灯具按安装位置分为地埋灯、嵌墙灯、反射式指示牌等。地埋灯可以融入图案化广场铺地,同时形成广场视觉上的指示向导。嵌墙灯包括暗藏在台阶上和边缘界定的指示灯,能及时提示台阶的高度变化,提高场所的安全性。

光源上建议选用低能耗、寿命长的LED灯源。同时由于光强不高,可以有效避免眩光。

④灯具的尺度:广场空间设置不同高度的灯具可以产生不同层次的照明效果。灯具的尺寸对应于人的尺度。广场庭院灯的高度在3~5 m,草坪灯选用宽配光的灯具,高度在1 m以下。

⑤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休闲性广场适合选用低色温的主调。低色温的光源,接近黄昏的色调,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高色温的光源给人以冷的感觉,使人感觉振奋,适合交通性广场的主调。在中间色温的主调下,通过不同空间区域的色温变化可以划分和界定不同的空间场所感。

在夜间的暗视觉条件下,人的视觉对色彩的辨别感较低。对广场中人流密集的地区需要可提高照度和显色指数,对植物照明要针对不同的树种色彩确定不同的灯具投射,花草需要显色性高的光源,显色指数Ra>60~80。

选用的光源包括金卤灯、三基色荧光灯、白炽灯和高显色钠灯等。

⑥场景与动态:丰富的场景灯光和动态的灯光可以极大地丰富节日期间的热烈气氛。通过灯具的控制装置组合设置不同的灯光场景,可以适应广场不同性质的活动以及节庆的需求。

动态的灯光设置上多为临时性安装,表现活泼趣味。注意照明灯具射向天空的逸散光对周围居住环境造成的光干扰,通过对环境整体的规划设计来控制光污染的发生。

6)园林绿地灯光环境与夜景观细化设计

(1)园林绿地照明灯具的选择 园林绿地照明灯具,要求夜晚能够满足功能性照明及艺术性照明。光源的选择要遵循高效、节能的原则,同时选择适宜的光色来更好地体现设计意图,烘托环境气氛(表4.20)。

表4.20 光源与灯具选择表

(2)园林绿地环境照明方式 灯光在绿地中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在夜间提供合适的照度,更重要的是运用各种照明方式表现各造园要素,即树、花、草、水景,以及各式园林小品的魅力,创造出以植物为主体的绚丽多彩的光环境。园林绿地灯光环境,根据所选用照明灯具及投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射和饰景照明。

①泛光照明:运用泛(投)光灯、庭院灯、草坪灯等照射被照物,体现被照物的形态、体量、造型、质感等特征。常用于照射园林建筑、雕塑小品、树木、草地等。

②轮廓照明:运用紧凑型节能灯、霓虹灯管、美耐灯、发光光纤管、导光管等发光器具,勾勒被照物的形体和轮廓,体现构筑物的造型美或园路、墙垣的方向感。这种照明方式,一般结合泛光照明应用。常用于园林建筑、大型景观构筑物、绿地墙垣、园路等照明。

③内透光照明:把灯具放置在灯光载体(被照物)的内部,使光线由内向外照射。这种方式加强了被照物的空间感和体量感。常用于园林构筑物、树木、喷泉等照明。

④饰景照明:运用彩色串灯、霓虹灯、LED(发光二极管)灯等照明器具,营造灯光雕塑、灯饰造型、灯光小品等。此种方式有利于烘托环境气氛(图4.107)。

(3)不同植物种植方式的照明设计 在夜景元素中植物是唯一有生命的景观,它的颜色和外观随着季节而变化,成为环境景观的一大特色,也是环境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

图4.107 利用光照烘托环境氛围

①单棵植物的照明方式:单棵植物的照明方式通常有以下6种(以不同的观景位置,可获得不同的夜间效果):

a.特定方向上照:可以只让人们看到某一方向的树形。

b.被光式上照:灯光从树后投射,树木的灯光与阴影结合有剪影效果。

c.下照式:将灯具固定在树冠或树枝中,透过树叶往下照,地面上会出现枝叶交错的阴影,仿佛月下树影,达到月光洒下的效果。这种效果适合枝叶茂盛的长绿树种,在步行街、居住小区、公园等较雅静的场所使用。

d.全方位上照:将两个以上的灯具置于树下,照亮整个树体。立体感较强,是强调植物整体的照明方式。

e.剪影效果:选择植物枝干明晰的植物,将后面的墙面照亮,枝叶成为黑色的影子。

f.轮廓式:用满天星缠绕在树的枝干上,塑造火树银花的节日效果。或将小串灯或灯笼挂在树上,取发财树的吉祥寓意。

②树群照明

a.规则树群:树群呈规则的行列式布置,如行道树。灯具多以规则的方式布置,形成夜间的景观视觉通廊(图4.108)。

b.不规则树群:在自然形态的公园或其他场所,树群多以不规则的方式组合,高低错落,表现上多以分散布灯,相对集中成组的方式强调树群的群植效果。

c.庭阴树群:在有人群进入的种植庭荫广场,灯具布置将模仿月照式和上照式相结合。同时注意灯具的眩光控制。

③草坪和灌木:对于在夜间环境中的花坛及低矮植物,由于人们观看的视线是自上向下,所以它们一般采用蘑菇式灯具向下照射,灯具置于花坛中央或侧边,高度视花草而定。

图4.108 规则树群形成的视廊

在夜景中植物通常属于点缀物,其实运用不同照明方式的组合,它本身也能展现自我,成为夜间一大景观。

现代景观的植物夜景由于受到空间尺度、建筑尺度的影响,一般有别于中国古典小桥流水、枯树假山的植物夜景,它们给人的视觉震撼不同、意境不同,在尺度控制上更是惊人,接近于雕塑、艺术品的做法,需要不同的照明方式,但以低尺度、低照度、低能耗为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