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居住环境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以及空间领域性,1977年美国学者纽曼将街道到住宅的居住空间划分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四层递进关系:
1)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指供居住小区全体居民共同使用的场所,使用者不受限制,因此这类空间应方便众人进出使用。一般情况下,公共空间占据居住小区内中心地带和居住小区重要出入口处,它包括道路广场、小区游园等,是居住小区居民的共享空间(图2.1)。
2)半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是指具有一定限度的公共空间,是属于多幢住宅居民共同拥有的空间,具有一定范围的公共性。这类空间是邻里交往、游憩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和疏散的有效空间。规划设计时,需要空间有一定的围蔽性,交通车和人流不能随意穿行。这类空间包括组团院落空间(图2.2)、组团级道路空间等。
3)半私密空间
半私密空间是私密空间渗入公共空间的部分,属于几幢住宅居民公用的空间领域,供特定的几幢住宅居民共同使用和管理,这类空间常常成为幼儿活动的场所。同时,由于这类空间是居民离家最近的户外场所,是室内空间的延续,因此又是居民由家庭向城市空间的过渡,是连接家与城市、自然的纽带。这类空间包括宅间庭院、宅前小道等(图2.3)。
4)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是属于住户或私人所有的空间,不容他人侵犯,空间的封闭性、领域感极强,一般指住户的底层小院,仅供居民家庭内部使用(图2.4)。(www.xing528.com)
图2.1 某居住小区绿地公共空间
图2.2 某居住小区组团院落半公共空间
图2.3 某居住小区宅间半私密空间
图2.4 某高档居住小区庭院私密空间
居住小区空间的分级划分反映了社会组群的分级划分:家庭有起居室;几栋住宅有它的“半私密性空间”;多幢住宅组成的组团有它的“半公共性空间”;最后,整个居住小区围绕着它的“公共性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