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色档案馆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特色档案馆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建议建立云南大学民族学档案资料中心和云南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特色的民族学教学、科研档案资料中心。”我还拟就了一个“云南大学民族学档案资料中心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草案)”附上,供领导参考。搞特色档案馆我是受一次校际交流的启发而想到的。

特色档案馆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2000年3月13日,我给我校党委书记、我校“跨世纪的民族调查”课题的倡议者、领导人高发元同志写了封信,建议建立云南大学民族学档案资料中心及云南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我在信中写道:“我校1998年开始筹划,于1999年底至2000年初开始实施的‘跨世纪的民族调查’工作,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它是我校学科建设史上的重大举措,对于我校学科建设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我校的民族学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那时,熊庆来校长看到云南省有丰富的民族学、社会学资源,他接受了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的建议,在云大成立社会学系及社会学研究室,吸收了费孝通等一批中青年社会学工作者、教师来校,开展民族调查和社会调查,发表了一大批有重要意义及影响的成果,对社会及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云大的民族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为给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提供科学依据,1950、1951、1952和1956、1958几年,省委和国家民委又先后组织专家、学者及高校文史、社会学系师生在云南广大农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涉及内容更为广泛。这些调查也形成了丰富、厚实的成果,对当时我国的社会改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校中文、历史系的许多师生都参与了上述工作。但遗憾的是,当时的组织者没有档案意识,这些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用后即散失在个人手中。作为学者,有些教师、研究人员很好地保存了一些资料,在后来的时间里,他们不断整理、研究,形成了许多重要著作及成果,自己也因此成为民族学某些方面的专家;而和他们一起下去调查的一般干部、学生,则因不是专业人员,或事后改行做其他工作,这些材料便丢了、毁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设想,这些资料如果不毁、不丢,保存下来,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民族问题,便会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材料,它可以使我们看到许多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探寻到许多社会发展的规律。这对我们今天制订民族政策,指导社会改革,引导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乃至国防的巩固,边疆的开发,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建议建立云南大学民族学档案资料中心和云南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特色的民族学教学、科研档案资料中心。”我说“这次民族调查的材料再也不能丢失了。”我认为“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必须集中保存,善为管理”。我还拟就了一个“云南大学民族学档案资料中心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草案)”附上,供领导参考。

档案馆能不能搞特色,能不能搞出特色来,档案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档案工作者也有不少人表示怀疑。笔者却持肯定的态度。

为什么?

我认为,犹如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点,基因不同,出身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经历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把它记录下来,就是一份有特色的档案。所谓“人与人不同”,说的就是这人与他人不同的特点。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与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社会也是这样,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气候不同,物产不同,开发时间不同,人文环境不同,包括民族、语言、习惯、风俗、信仰、教育、生产乃至思维等等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地区特点。把这些林林总总的不同记录下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就是有特色的档案。可能我们不注意,如果我们注意去研究比较,在不同地区里看到的档案,绝对是有不同地区特色的。例如,假如我们是搞语言学研究的,到广东,到北京,到四川,我们便会发现各地的语言有很大差别,不仅发音不同,连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甚至思维习惯都会不同;假如我们是搞经济史的,查物产,上述三地的物产也大不相同;假如我们是去研究风俗志,上述三地的风俗也有很大差别;更不用说搞国别史了,我们到国外去研究思想史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也天差地别,等等。

话题回到学校来。不同的学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环境不同,成立时间不同,学科设置不同,主攻方向不同,形成的学术风气不同,也会带来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便会形成不同的档案,形成不同的档案特色。例如云大,长期以来,以民族史、人类学、植物学为特点,为主攻方向,在长期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不仅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也多,因此它在这方面的档案就不仅多,而且有特色,这是其他学校或科研院所所没有的。由于学校有特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抓国内外的校际交流,收集交流赠品,抓名人档案的建立,抓音像档案的收集,现在也渐成特色。我在参加省高校档案协会组织的对其他院校档案馆工作的检查时曾经多次向同行们建言,希望大家都注意一下这个问题。我说我认为我们高校的档案馆是可以建出特色来的。我举例说,如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画派就在你们那里产生,许多教师在那里做出了贡献,影响遍及于世界,为什么不收集他们的东西,研究他们所走的道路,宣传他们的成果,提高自己的地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呢?中医学院也如此,有许多专家,都生长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用云南的药,治云南人的病,他们都有自己的案例和典型医案,都有各人自己的特色,为什么不帮助他们收集整理,形成自己的特色档案呢?我认为,在云南这个地方,高海拔,低纬度,人口分布不均,民族多,病人有病人的特点;云南又是植物王国、南药之乡,总结这些东西,就是对人类的大贡献,就是特色档案;民族学院更是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那样做呢?作为高校的档案工作者,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搞特色档案馆我是受一次校际交流的启发而想到的。1996年9月10日,美国欧柏林大学档案馆馆长、历史学家罗兰·M.鲍曼教授出席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后到我校做学术访问,16日应邀到我校档案馆参观、座谈。鲍曼教授在谈到他们馆的工作时说道,他们除了收集学校的法律文书,董事会活动日程、内容,教授、学生活动记录,校长、部长及政策机构的会议记录、通讯交往,学生学术文献校友会有关文件,财务资料,教学、科研目录及课程设置、学生分班情况,教职工、学生名录,社会对学校水平的反映,学校管理、教学组织,对外交往等文件外,他们还特别注意搜集西方在世界的传教活动和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史料,因为这是他们学校一批教授重点研究的课题。为了支持教师们的研究工作(他本人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几乎跑遍了全世界,专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而因此,世界各国研究这一课题的有关专家也大多要跑到他那里去查资料。这成了他们档案馆的一大特色。因此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搞这样有特色的档案馆呢?云大的民族史、植物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积累的资料也特别多,我们为什么不能建成这样一个有特色的档案资料中心供世人享用呢?云大处在云南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号称动植物王国、人类历史的天然博物馆;云南还与东南亚多国接壤,民族相通,习性相同,是研究跨境民族、国际关系、东南亚问题的好地方,我们为什么不做这些有特色的工作呢?我们不做这些工作实在对不起云南的父老乡亲,也对不起学术界的同志们。这还使我想到,1993年我访问泰国卡赛萨特大学时,参观他们的图书馆,见有许多学生在那里查阅他们学兄学姐们的毕业论文,以作借鉴,我们为什么不也学学他们,做做好事呢?因此我想,我们应当做这些事,建设有特色的档案馆,主动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努力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世界的同行服务。我想,这既是学校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做好这一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也可以提高档案馆的学术地位。

然而,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www.xing528.com)

2000年3月,当我知道学校人类学专业将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调查而心急如焚地给高发元书记写信时,我是充满信心的,我想我们从此开始可以改变一下现状,弥补一点历史的损失,找回一些失去的资料,把云大的人类学资料中心建立起来了。高书记对我的信是重视的。他命人文学院把我吸收到课题组内,把我编入领导小组,参与课题组活动。但我在课题组大会上发言,讲了这些资料的重要性,讲了社会学、人类学几十年来在我校所做的工作和它不积累资料的历史教训,希望这次调查的资料不再丢失,而要集中保存;我甚至斗胆表示,档案馆愿出经费将这些资料全部扫描,制成光碟返还大家,以便供大家继续研究、扩大研究使用;我还说,你交来一份材料,得到的回报是全部几百人调查的材料,可供你研究的内容更宽,成果更大、更丰富。但我的发言没有得到任何响应,连高书记也没吭气。整个课题结束,没有一个人愿交一份资料。这使我十分沮丧。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是不是知识分子的“小农经济思想”在作祟,大家只喜欢耕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不愿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共享?知识分子是不是也有眼光打不开、还比较自私、思想狭隘的时候呢?——我不知道。但充分地占有资料,“独家经营”,“唯我独有”,抢先发明(发表)是做学问、争取名利的一般规律我却明白。我虽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了档案馆保护知识产权、保密以及我们将采取的使用办法、保护、保管措施,但似乎大家仍不放心。

建设特色档案馆之难还在于经费欠缺。档案馆的经费是极其困难的。当时我们一年的经费只有5万元,除买档案柜外,办公费只有1万元左右,还要负责全校重大活动的照相(那时还使用胶片摄影)等,连出差都很少派人出去。本来我想,如果我们经费宽裕一点,我们也可以主动申请挤到一些重大课题中去,参与资料的收集工作,帮课题组就地整理资料,以保证资料的完整、规范,以便今后使用。但由于经费困难,这些设想都不能实现,就更遑论像罗兰教授那样跑到世界各地去收集有关资料了。

特色档案馆的建设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大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档案馆自己缺乏主动性,没有宣传,没有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它的特殊价值来,所以,即使有的档案馆已经有了特色,大家也不知道,不会用,而让档案静静地躺在那里。此外,还有一些组织机构、行政管理、管辖权、与图书馆、博物馆功能的分配等问题,这些也都还有待研究解决。

2001年3月稿 未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