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我们创办了一个小刊物,叫《云南大学档案工作通讯》,因为我们觉得,档案工作大多数师生员工都很陌生,就是校领导,各系、部、处领导多数也很陌生,他们不仅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连一般的常识也很少,甚而至于在许多人的眼里,档案仍然是神秘的,不可随意接触的;同时,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档案馆工作人员平时很少接触广大师生员工,很少对大家进行宣传;因此档案工作确实“脱离群众”。要改变这种状况,除要改变我们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争取多接触群众,多加宣传外,还要把有关的档案知识、政策、法规向广大的师生员工进行普及。因此,我们决心以这个小刊物作为载体,肩负起这个责任。
我们的小刊物得到了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当时远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的党委书记吴家仁同志给我们寄来了祝贺的题词;即将出国访问的王学仁校长也抽空为我们题了词。我们自己认真地组了稿。我们的小刊物内设“政策法规选编”“故事新编”“他山之石”“新闻报道”“好人好事”等栏目,每期五六千字,半月一期。我们所以坚持半月一期,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对档案及档案工作不至于太陌生,使他们随时能看到档案这个工作,记得档案这回事,我们所选文章的内容,大多贴近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尤其是“故事新编”,“新闻报道”,“好人好事”以及“短评”,都是写本校,或者与本校有关的发生在师生员工身边的事。
坚持两年的宣传,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1994年3月我们报道了房管科发现一本在其科内收藏多年无人过问的地契就立即主动交给档案馆的事,不久,4月份财务处搬家,在清理柜子时也发现了一些珍贵史料,便立即交档案馆收藏。房管科发现的地契很有史料价值,其中包括远至道光年间云南大学现在这块土地的情况,清末云南成立云南省农业学堂征地购地的情况,以及辛亥后成立东陆大学置地购地的情况,简直是一部云南大学的土地变迁史。财务处发现的实物档案,有抗战时期,1940年、1943年、1944年云南大学教职工购买“同盟胜利公债”的登记册,其中包括楚图南、费孝通、熊庆来、蒋慧荪、姜寅清、庄圻泰、刘文典等知名教授的签章,有熊庆来校长在云南大学时租房的“租折”,以及每月交房租的记录,还有云南大学购买公债的债券、银行的存折等,这些都是云南大学历史的物证、实证,是几十年来散落在各处无人问津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发现,我们及时地在我们的小刊物《云南大学档案工作通讯》上发表,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云南省档案局主办的刊物《云南档案》杂志见到我们的文章,便立即打电话给我们约稿,要求配以照片发表,这使我们提高了知名度,也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的工作。(www.xing528.com)
1994年,国家教委在四川举办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工作规范”两个文件,我馆毕学军同志前往参加学习。毕学军同志回校后,我们要求她结合我校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实体分类”和“工作规范”写成文章在“通讯”上连载,使各单位的立卷归档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可操作性。毕学军同志的文章共十几讲,每讲一千多字,自1994年9月以来刊载,现已11期,对各部处的档案工作起了指导作用。1995年全校档案工作会上,我们要求大家再认真阅读,贯彻执行,各家便纷纷翻出来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在我们的刊物上,我们还根据学校各个时期的不同工作,和我们发现的问题,及时写出一些带指导性的文章,如1994年3月1日发表的短评《谨防档案工作拖“211工程”的后腿》、3月15日发表的短评《做好文书工作,确保档案质量》、6月15日短评《人事变动必须依法交清档案》、10月15日短评《领导,请伸过一个小指来》,以及一些领导视察档案工作的指示、谈话等,对我校档案工作起到了监督、指导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