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天文学研究会议,特聘我校数学系教授王士魁先生担任会议学术评审委员。但王士魁先生婉言谢绝了。
王士魁先生何以婉言谢绝呢?是他没有这个资格吗?那么,为什么中科院又偏偏请他呢?
1919年,王士魁由海南地方政府资助到法国留学。那时他才十五岁。1934年,他获得里昂大学法国国家数学硕士学位。之后,他师从法国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里昂天文台台长、里昂大学教授杜飞(J·DuFag)继续攻读数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34年至1936年期间,王士魁曾在法国里昂天文台任实习研究员。他边读书边工作,把数学与天体物理结合起来研究,将数学的张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天体物理的研究上去,突破了经典天体物理的范畴,在用数学方法研究天体物理问题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1935年,法国里昂大学曾将他1932年至1935年在天体物理方面所发表的研究成果编成专集出版。
满怀爱国热情,一心“科学救国”的王士魁正在自己事业取得成就时,1937年应云南大学新任校长熊庆来之聘,毅然回国,服务桑梓,绕道越南,于是年年底来到昆明。1938年,王士魁任云大数学系主任。
1945年抗战结束,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等纷纷返回北方,云大的许多优秀教师亦被争抢,或被约聘北上,或被聘到其他有名大学、研究所任教、任职。这时,王士魁亦收到其他学校之聘请,拟到其他大学任教。但南京“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留下的昆明凤凰山天文台(现云南天文台)却无人管。而这是国民政府抗战南迁后在昆明投下巨资兴建起来的一座永久性天文台。熊庆来独具慧眼,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接收了这座天文台。为了保护这座天文台,使其继续运转,为祖国的天文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熊庆来说服了王士魁,请他留在云南。这样,王士魁便继续留在了云大。他身兼多职:云大数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凤凰山天文台主任,等等。(www.xing528.com)
王士魁是抱着强烈的“科学救国”心回国工作的。他接手云大凤凰山天文台后,积极发挥自己所长,无论条件如何艰难,也和天文台的其他职工一道努力奋斗。他白天观察太阳黑子活动,夜晚拍摄造父变星,整理数据,坚持教学。他为我国天文研究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1949年以后,由于管理体制的变化,云南大学凤凰山天文台交给了中国科学院管,王士魁离开了天文研究。但他却仍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专门委员会委员,相当于今天的院士。
人们问王士魁为什么1965年要拒任中科院全国天文学研究会议学术评审委员呢?王士魁说:“我回国后就基本没有进一步研究过天文。我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天文学方面的论文现在自己都看不懂,怎么能去评审别人呢?”
本文材料由刘兴育同志收集提供,并写成初稿。但不甚符合掌故文体的要求,故由我重新改写,原载《云南大学档案工作通讯》1996年9月第11期,(总第53期),署名胡兴仕、刘兴育。2003年编入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云大故事》,发表时,我未署名。今收录本书,特予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