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求是忆念录:浙江大学百廿校庆历史背景

求是忆念录:浙江大学百廿校庆历史背景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袁嗣良求是书院光绪二十年的甲午战争,给中国朝野一次大刺激。杭州的求是书院即为其中之一。求是书院与杭州原有敷文、崇文、紫阳等书院不同者,除国学外,崇尚西学。由于朝野守旧者甚多,不称学堂而称书院。光绪二十七年,求是书院改组,于原址成立浙江求是大学堂。其程度相当于高等学校。除求是书院外,浙省尚有几所新式学校。浙省西方学术之研习由求是书院肇始,得浙江大学继之,而发扬光大。

求是忆念录:浙江大学百廿校庆历史背景

袁嗣良(1944届,农化)

求是书院

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甲午战争,给中国朝野一次大刺激。目睹日本这个蕞尔小国,经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新知,竟能战胜堂堂天朝大国。愈感到中国欲图生存,必须发展新学。因此全国各地或官或商,或官商协力,纷纷设立新式学堂。杭州的求是书院即为其中之一。由浙江巡抚廖寿丰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饬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求是书院与杭州原有敷文、崇文、紫阳等书院不同者,除国学外,崇尚西学。虽为官方学校,总教习则为美籍外人,教授各种西学。另有华人教习二人副之,教授西文算学及经史国学。学员三五十人,由地方士绅保送之贡生监经考选而来。其时学制未立,课程无一定标准。所授者中英文、格致、化学、算学、经史等而已。由于朝野守旧者甚多,不称学堂而称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求是书院改组,于原址成立浙江求是大学堂。翌年又改称浙江大学堂,学生增至百余,当不限于贡生监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颁发《钦定学堂章程》编制,于各省设立高等学堂制度,改浙江大学堂为浙江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扩充学额为二百名,并分高等预科及师范两科,三年结业。又附设师范传习所,学科始备。光绪三十四(1908年),高等预科及师范科首届学生毕业。添办高等正科,分文理二系。前者习文哲法政,后者主习理工。所聘教师均为一时之选,并聘两美籍教师。课程有英、法、德、日语文,理学经学,及外国史地、法学、经济、算学、物理、化学等,颇具文理学院之规模。学生也增至三百余人。

民国元年(1912年),政局既定,各校开学。浙江高等学堂改名为浙江高等学校教育总长蔡元培主张全国分四个学区。每区设一大学。各附设预科。其程度相当于高等学校。故各省无继续设立高等学校之必要。浙江高等学校乃于民元以后暂停招生。民国三年(1914年),第四期正科学生毕业以后即结束。求是书院自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迭经浙江求是大学堂(1901—1902年)、浙江大学堂(1902—1903年)、浙江高等学堂(1903—1912年),至民国三年(1914年),历时十七年,单以求是书院名义而言,则仅四年。然其影响久远。既为浙江省新学之始,介绍西方新知,其毕业学生在中国学术、政治及教育上均有卓著贡献。(www.xing528.com)

除求是书院外,浙省尚有几所新式学校。法政学堂成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称为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停止招生至原有学生毕业为止。后在原址改设地方自治学校。此外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浙江农业教员讲习所。翌年(1911年)又成立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此二校成立于浙江高等学堂之时,但与后者无关。浙江高等学堂停办(1914年)以后,两校继续存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成功,定都南京。设立大学区。于杭州设立第三中山大学,乃将农业教员讲习所及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演变而来的浙江农业及工业中等专门学校改组为劳农学院和工学院,并筹建文理学院。后改第三中山大学为浙江大学。浙省西方学术之研习由求是书院肇始,得浙江大学继之,而发扬光大。时至今日,已历一百年。我浙大学子,岂不宜庆祝乎?

【注释】

[1]原载《求是通讯》第22期,1998年,第18—19页。《求是通讯》为浙江大学老校友联合级刊,由浙江大学校友周敏先、刘昌汉、沈自敏等人于1987年在北京创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