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初识生命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初识生命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含义很复杂,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者对生命有不同的定义。而在所有生命存在中,人是超越一切其他生命现象之上的存在物。②促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初识生命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生命

生命的含义很复杂,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者对生命有不同的定义。《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于生命是这么定义的:生命是一种物质复合体或个体的状态,主要特征为能执行某些功能活动,包括代谢、生长、生殖及某些类型的应答性和适应性活动。生物学对生命的定义为: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物质系统。

(二)生命的存在形态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正因为有了生命才变得精彩。而在所有生命存在中,人是超越一切其他生命现象之上的存在物。人的生命由形体、心理(精神)和社会性三个因素构成,相对应地,人的生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存在形态。

1.生物性的存在

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和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广大生物一样的基本属性。形体是人生命的最基本特性,是人生命的精神性、社会性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2.精神性的存在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人不但要思考如何活下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还要思考如何活得更好,创造自己的价值,指导和提升生物性的存在,这就是生命的精神性。正是有了生命的精神性的存在,才使人的生命有了人文意义和价值,有了理性的意蕴和道德的升华。

3.社会性的存在

每个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参与和融入社会活动,在与人的沟通、交往和互动中保存自己的生命,追求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正是这种社会性存在使人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能够使自己有一种生命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使人面对有生有死、有爱有恨、有聚有散、有得有失的有限人生和无奈命运时,有一种豁达的胸怀和安然的态度。

(三)生命的特性

生命的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生命的不可逆性

胚胎起,生命便一直生长、发育,以至衰亡。它绝不会“倒行逆施”,返老还童。

2.生命的不可再性

生命,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世间常说“人死不得复生”,便道出了这个真理。

3.生命的不可换性

生命为个体所私有,相互不能交换,彼此不可替代。

4.生命的有限性(www.xing528.com)

人的生命有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命存在时间的有限,人的自然寿命一般为七八十岁,最多百十来岁;第二,生命的无常性,表现在生老病死、旦夕祸福等不可预测,任何人都逃脱不了死亡,任何人最终必然走向死亡;第三,个体生命不能离群索居,不食人间烟火,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支持和关怀。正是生命的有限性才促使人去努力思考,发奋创造,积极生活去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心理测量11-1

生命线

1.设计理念:①协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②促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③促进成员发展身、心、灵整合的健全人格。

2.操作:在纸上画一条线,在右侧标出箭头,这一条线代表你的生命线,起点代表你出生的时候,在终点写出你的预测死亡年龄。然后找出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加上过去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事情,并将它们按时间顺序在生命线上列出来,根据感受,愉快的可以放线条上方,不愉快的可以放在线条下方;然后再想象未来想要做的事情及可能发生的事情,仍然按可能愉快或不愉快放在线条的上下方,然后仔细看看你的生命线,它就是你的心灵地图。

3.分享时刻

(1)面对生命线你想到了什么?

(2)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

★拓展阅读11-1

暴风雨后的一个早展,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浅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风雨卷上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上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砾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就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往前走,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并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他在拣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把它们用力扔回大海。男人停下来,看着男孩,看他拯救它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了,他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的鱼有几千条几百条,你是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扔?谁在乎?”

“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案 例11-2

2015 年12 月10 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 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 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 年,在失败了190 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 年来,共使超过600 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