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造的心理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造的心理机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个体知识结构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坚持认为,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研究表明,潜意识活动会影响人的创造性,潜意识作用于人类创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态:平时的自然流露、睡眠中的构思和灵感的喷涌。然而,潜意识对创造的作用是建立在对有关问题的充分准备之上的。

大学生创新创造的心理机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皆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人群,更具有发挥创造力的潜在优势,况且他们正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其专业学习也是一种思维的系统训练,加上拥有较多向专家学者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这都为他们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日本学者把青年期结束之前的创造思维的开发分为三个时期:启蒙期(3~9 岁)、培养期(9~22 岁)和结实期(22~28 岁),其中培养期是开发创造思维的关键期,必须注意强化脑的机能,着重打下科学创造的基础,为过渡到有社会价值的发明创造奠定基础。可见,大学阶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期,充分利用好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期,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创造力素质,是大学生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核心任务。那么,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力呢?

(一)丰富知识与经验

创造力不是空中楼阁,它依赖于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精湛的专门技能。个体只有精通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并努力开发创造所必需的技能和洞察力,才有可能表现出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创造力。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个体知识结构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及有关的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组成的网状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的知识或概念,形成新的观点和概念。同时,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中,知识越丰富,产生新设想、新观念的可能性越大。可以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然而,另一方面,如果不恰当地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也会成为个体发挥创造力的羁绊。因此大学生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知识经验的同时,还要在尊重、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勤于思考,敢于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质疑,才不会使自己的独创精神淹没在书海中。

(二)培养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所面对的首先就是一个具有广泛联系和无限可能性的世界,其联系的方式和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正如仅仅7 个音符,能组合出一切最美妙的音乐,26 个英文字母组合成了从莎士比亚戏剧联合国宣言一切可能的文化一样,需要从本质上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性,承认在事物表面联系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可能性。于是发散性思维变成了一切创造的最初条件。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坚持认为,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大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发散思维训练,如一题多解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潜意识与创造

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比作冰山,露在海面的部分是意识,即能知觉到的记忆或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它大约只占整个冰山的1∕3;而海面以下绝大部分是不能意识到的那部分记忆或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被称为潜意识,它时刻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研究表明,潜意识活动会影响人的创造性,潜意识作用于人类创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态:平时的自然流露、睡眠中的构思和灵感的喷涌。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体验:我们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答案却在意外的场合中突然获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灵感的发生正是我们所思考的东西在潜意识中酝酿滋长,一旦酝酿成熟,就涌现在意识中了。

然而,潜意识对创造的作用是建立在对有关问题的充分准备之上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毫无疑问是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有时也被缺乏灵感所苦,他说:“灵感是一个客人,不是一请就到,而需要像健牛般竭尽全力的努力,最后才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心理状态。”因为灵感和直觉闪现的突发性、瞬时性和高速性往往使人猝不及防,而为了及时捕捉灵感,我们就要随时随身准备纸和笔把突然跃入脑际的思想火花记录并及时进行精加工,利用这种手段进行验证,才有可能实现创造性的发明和发现。

(四)积极营造创造的心理氛围

1.脑力激荡法

几个人一起思考同一问题时所产生的效益往往大于一个人的,这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方面能提高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在讨论的基础上会产生心理学家所称的“社会促进”现象,即当一个人看到其他人正在完成某个任务时,自己也会积极地思考。

2.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培养科学能力

许多创造性成果都是科研的结果,因此应当积极参与有关科研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系统的科学训练,可以掌握科研的步骤,在科研实践活动中往往能够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心理探索

兰斯创造型人格自量表

该测验需要被试者根据与自己相符的情况在每项后面的括号里打上“√”或“×”。

(1)办事情、观察事物或听人说话时能专心致志。( )

(2)说话、作文时经常用类比的方法。( )

(3)能全神贯注地读书、写字和绘画。( )

(4)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总能有一种兴奋感。( )

(5)敢于向权威挑战。( )

(6)习惯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 )

(7)能仔细地观察事物。( )(www.xing528.com)

(8)能从别人的谈话中发现问题。( )

(9)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经常忘记时间。( )

(10)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能找出与之有关的各种关系。( )

(11)除日常生活外,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学习。( )

(12)对周围的事物总持有好奇心。( )

(13)对某一问题有新发现时,精神上总是感到异常兴奋。( )

(14)通常能预测事物的结果,并能验证这一结果的正确性。( )

(15)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气馁。( )

(16)经常思考事物的新答案和新结果。( )

(17)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

(18)在学习中,有自己选定的独特研究课题,并能采取自己独有的发现方法和研究方法。( )

(19)遇到问题时,常能从多方面探索可能性,而不是固定在一种思路或局限于某一方面。( )

(20)总有新设想在脑子里涌现,即使在游玩时也能产生新设想。( )

评价标准:每个打“√”的得一分,最后算出总分。创造力等级:0~9 分差、10~13 分一般、14~17 分好、18~20 分很好。

思考时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通过本章学习,你怎么认识这句话?

推荐赏析

电影:《阿基拉和拼字大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