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自我体验的偏差通常是指消极的自我体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卑
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总认为自己多方面或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对自己不满、鄙视,担心他人不尊重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影响在性格内向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自卑源于不合理的认知,在大学生中常见。大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身体或生理上的原因,觉得自己身材矮小、外貌不佳;家庭经济等因素,觉得自己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能力等原因,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经历挫折的原因,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屡屡经历失败。表面上看,自卑都有客观上的原因,但实质上,造成自卑更主要是主观原因,个体没有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由于“现实我”与“理想我”总是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在将“现实我”与“理想我”做比较,认为“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太大感到失望,总盯着自己的缺点、不足,从而痛苦、逃避、退缩,这就是自卑。此外,自卑往往也是自尊屡屡受挫的结果。当一个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一般人常认为,自卑的原因是自尊心不强或者缺乏自尊。我们却认为自卑是一种畸形变态的自尊,几乎所有严重自卑者其自尊心都有一种病态的敏感。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自尊心表现得越外显、越强烈的人,往往自卑感也越强,他们一般性格内向、情感脆弱。虽然自惭形秽,却又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他人的评价,与人交往时不容许有一点对自己的侵犯,并且会千方百计地抬高自己的形象,保持自己的优越感。由于缺乏自知,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www.xing528.com)
(二)自负
自负是个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自信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较为普遍的优秀品质,他们能独立思考,对自己的未来踌躇满志。但有些同学自信过度,就变成了自负。
自负常常产生于“现实我”与“理想我”的矛盾中,一般来讲,“现实我”与“理想我”总是不一致的,两者之间总是有着距离,如何看待这两者的距离直接关系着自我体验。当对缩短两者距离充满信心时,表明个体正处于积极体验,即认为自己可以努力提高“现实我”以实现“理想我”。但有些学生自信过度,过高评价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中,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希望超过别人,这种自我膨胀过度的自信即是自负。自负的人往往目空一切,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听不进师长的教诲,听不进同龄人的意见,一意孤行,骄傲自大。由于缺乏自知之明,自负的人容易失败,也容易受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