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学意义的人格由“personality”翻译而来。人格心理学自开创以来,发展出特质、生物学、认知经验、心理动力、社会文化、调适六大领域的人格理论。综上所述,人格是具有心理学、伦理学和法学多个层面含义的综合名词,可以统称为人的整体精神风貌。
心理学意义的人格由“personality”翻译而来。其词源是拉丁文“persona”——古典戏剧演出时所使用的面具,用来表现角色的剧中形象。随着角色的变化,面具也会不断变化,以使观众更准确地了解戏剧中人物的特点和身份。
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真正是什么”;更具体地说,包含个人谈话、记忆、思维或喜爱的方式,以及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人格心理学自开创以来,发展出特质、生物学、认知经验、心理动力、社会文化、调适六大领域的人格理论。各人格理论分别从个性或共性、生物或社会、先天或环境、意识或无意识、应对与适应等不同的角度定义与研究人格,可以得出人格的综合概念:个体在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包括个体认知、需求、感情、意向、行为、人际过程等的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有三种解释。
心理学意义: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www.xing528.com)
伦理学意义:指人的道德品质。如崇高人格,就是崇高的道德品质,梁启超在《新民说》第五节曾说:“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忠与孝属于道德范畴。
法学意义:指人的法律地位,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包含理性、公平、正义感的要求、自主性等。在法学意义上,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人格,都具有幸福与自由的权力,同时具有履行对应责任的义务。
综上所述,人格是具有心理学、伦理学和法学多个层面含义的综合名词,可以统称为人的整体精神风貌。本章讲述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