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意识结构、心理治疗与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意识结构、心理治疗与变化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肯·威尔伯从意识的层次存有巨巢推演出了意识结构、演化点与心理治疗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标准是动态的,心理学的原始概念即蕴含在解释人性变化的知识之中。国内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外协调、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意识结构、心理治疗与变化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人与自己、他人和世界和谐相处状态。其中,与自己的和谐相处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核心。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人类意识及其在行为中的表现形式。那些意识发展到灵性不二阶段的人几乎都会认同:意识与物质、内在与外在、自我与世界、主体和客体都是一个事物的不同现实和特征,是真正的“多样统一”。

肯·威尔伯从意识的层次存有巨巢推演出了意识结构、演化点与心理治疗的相互关系。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全景的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和疾病会更好些。人类的成长和发展必须经过一连串的阶段和次第,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有时会很好,有时会很糟。若是一切都很顺利,那么心理就是健康的并晋升到下一个阶段,但如果这个阶段的发展一直很糟,各种病症就会衍生出来。心理问题发生在哪个阶段和次第就会出现相应类型的心理疾病。

如图2-2 所示,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一些心理难题,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可以决定它的结果是更健康还是更混乱。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自我作为其心理的统领官,首先需要认同和接纳它所处的阶段,接着必须通过所处阶段的考验,无论是学习语言或是学习上厕所。为了进入下一个阶段继续发展,自我必须不再认同前一个阶段或摆脱它,才有空间晋升到更高的阶段。简而言之,自我既需要完全充分的接纳当前阶段,又能同时在充分接纳完成的基础上向上发展,然后整合这两者。

图2-2 肯·威尔伯意识的结构、演化点、病理学与心理治疗的相互关系

多年来,治疗心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一直在发展,这就是图2-2 中第四栏“治疗模式”,每一个特殊的问题都有比较妥当的治疗方法。

心理健康标准是动态的,心理学的原始概念即蕴含在解释人性变化的知识之中。我们很难以恐惧和无知去定义和区分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因为心理健康者与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和谐相处须是由个体自己或任何一个关心这个结论的人去亲自体验的。

一般意义而言,心理健康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但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却至今尚未有定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心理学家英格里士(H.B.English)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社会学家W.W.Boehm 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国内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也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乃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稳与协调,并在其中渐次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外协调、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个体能够与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与适应,其生命充满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良性互动。

但是当我们在对心理健康进行理解时,还应注意到心理健康概念上的相对性和心理发展水平上的层次性。首先,心理健康是相对于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个体的年龄特征而言的,人们对心理健康内涵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某一社会环境下、某一年龄段被认为是正常的行为,在另一个社会环境或年龄段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其次,对心理健康的界定存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的,总的来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但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分界线,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严重病态、轻度失调、常态和很健康四个等级。在这里,从常态到很健康是一种趋向,即正常心态的人如何从“正常”的心理向更为“健康”的心理转化,如何从一般健康的心理水平向更健康的心理水平转化。

(二)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是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尺度。没有这样一把尺子,就难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处于怎样的水平上。关于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的研究和论述,中外学者都提出过许多见解,但至今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 年)所明确的心理健康标准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马斯洛提出的10 条标准是:具有适度的安全感;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在团体中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www.xing528.com)

台湾学者黄坚厚认为心理健康有4 条标准:乐于工作;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对自身具有适度的了解;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

北京大学王登峰教授提出有关心理健康的8 条标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通过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很多学者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每一个人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以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

归纳中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标准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健康的心理应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的基本特征,即自我接纳、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环境控制、自主性、生活目标、个体成长。

自我接纳感即人对自我和对过去生活的认可和接纳。对自己持积极的态度是积极的心理健康机能的主要特征,它通常被认为是心理健康最常见的标准,心理健康的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我认可、自我接纳。

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即具有爱他人与被他人爱的能力。自我实现者被描述成具有很强的同情心和对人类、对自然具有爱心,能热爱他人、承认他人并与他人能保持良好关系是成熟的标志。

自主性即具有独立性和自我约束性,自主性机能发展充分的人不以别人的喜好来看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的标准做出评价。

环境控制即一个人超前于环境,并通过身体或精神活动创造性地改变环境的能力。个体有能力选择和创设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这被定义为心理健康的特征之一。人生的成功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环境中的各种机会。

生活目标即一个积极生活的人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设不同的发展目标,这会让生活有目的、有方向感,使人感到生活有意义。

个体成长即个体要不断成长,不断充实和自我实现。人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挑战和任务,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不断成长是人生发展的最高层次。

心理探索

1.团体活动:你说我画。

两人一组,在10 分钟时间内,一人说出对人的描述的词语,另一人将该词语的含义用简笔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将词语按照不同的心理过程归类。

2.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阅读以下该案例后,谈谈自己对“心理问题是我们开启内在宝藏的钥匙”这句话的理解,再举例说明你对心理健康是如何理解的?

案例:我有一位患有10 年抑郁症的病人,抱怨说他好像就是生活在迷宫里的“牛头怪”,60 多岁了仍然不能寻找到那“迷宫”的出路。我告诉他,那“牛头怪”不仅仅是他的“抑郁症”或“抑郁的他”,也是整个人类的阴影。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受限在生活或生命的迷宫之中。我愿意成为他“迷宫”中的陪伴,而他也接受了我。作为诗人的他,重新听到了那“牛头怪”在迷宫中的呼喊声,并且转化为其创作,其作品获得了“新世纪第一年最佳诗篇”的殊荣。在度过了迷宫中的黑暗与艰难之后,病人找到了自己脱离其迷宫的线索,获得了治愈与发展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