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宗力
20世纪80年代,作为晚辈的我与秦汉史名宿林剑鸣先生在工作上有两次较密切的交集机会。一是1986年参加在芜湖举办的第三届秦汉史年会暨国际研讨会之后,获新任会长林剑鸣先生聘任为副秘书长(秘书长由余华青兄担任),协助处理学会的运作事务。至1988年在徐州举办的第四届秦汉史年会暨国际研讨会上,又获续任会长的林先生聘任为秘书长。只是不久因故负笈海外,未再承担学会的工作,与林先生在这方面的交集未能延续。
其实我与林先生在工作上的交集,更多发生于参与《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卷》的编撰。《中国历史大辞典》是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写的特大型历史专科辞典。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文化事业百废待举,改革开放方兴未艾,亲身经历十年浩劫的学者们对于学术重建满腔热忱。正如李世愉先生《〈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简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2期)一文所指出,《大辞典》的编纂调动了一大批国内一流的学者,堪称“豪华阵容”。总编委及各分卷主编的人选,包括郑天挺、谭其骧、吴泽、杨志玖、翁独健、蔡美彪、李学勤、王玉哲、王毓铨、邓广铭、刘荣、杨翼骧、严敦杰、张岂之、林甘泉、荣孟源、胡守为、薄树人、戴逸等,都是各断代史、各专史中公认的权威专家。而秦汉史分卷的编委会,主编为林甘泉,副主编为田余庆、林剑鸣;编委除三位主编,还包括于豪亮、田人隆、宁可、安作璋、吴荣曾、吴树平、熊铁基,皆一时之选。小字辈的我,作为主编助手,荣幸地忝列其中。编委中资历较林剑鸣先生深的颇有其人,林先生获选为副主编,如实反映出他在秦汉史领域的学术造诣得到当时学界的高度认可。(www.xing528.com)
《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编纂工作计划周全、程序严密、态度严谨。各分卷确定词目就花了近四年时间。编委会要求所有作者撰写每一条释文都要从原始资料出发,认真研究,慎重下笔,并且逐条注明出处。林先生及其特约的作者承担了《秦汉卷》的大量词条,工作之艰巨可以想见。编委会又要求各分卷的稿子必须采取三审制,即编委初审,编委交叉复审,主编决审。在三位正副主编中,林甘泉先生高瞻远瞩,把握方向,严格决审。林剑鸣先生则在初审、复审中做的工作最多。1987年夏在北戴河进行编委交叉复审,林剑鸣、田人隆、安作璋、吴荣曾、吴树平、熊铁基和我都参与其事,而林剑鸣先生负主持之责。书稿经林甘泉先生决审后提交上海辞书出版社,又组织了三审。1988年,出版社邀请林先生、田人隆和我到上海,住在出版社内,作定稿前的审核。可以说,林剑鸣先生在《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卷》的撰写、编审全过程中,出力最多,贡献甚大。他的学术修养、工作效率、勤奋精神和敏捷思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