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神木县(市)实施“金桥工程”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向6173户涉农企业(农户)发放奖励资金5680万元,户均9200余元;尔林兔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加快建设,“西沟丰禾”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示范园,神木县被命名为“中国黑豆之乡”;“四妹子”小杂粮、通海羊绒、麟州酒业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品牌效益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1亿元。
从2013年开始,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粮食18万吨,生猪饲养量达到29万头,羊子饲养量达到150万只;实现农牧业总产值20亿元,较上年增长17.6%。
2014年,神木县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县委、县政府紧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涉农总投入达12.2亿元,其中统筹城乡奖补资金9100万元,带动农业项目投资3.5亿元。新建基本农田1.57万亩,解决了1.4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2.2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建成3个省市级示范园区,尔林兔农业园创建为榆林市国家级农业示范专业园区,西沟丰禾农业园被命名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79家、家庭农牧场40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重点打造了神木镇高家塔、锦界镇黄土庙等10个美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中鸡镇高家畔村等37个村创建为省级卫生村。
2015年,神木县农牧业产能实现顺利收官。“十二五”时期,神木经济运行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社会管理经受的考验前所未有。但是这5年,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科技水平持续提高。累计投入涉农资金63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农业项目。粮食总产、单产屡创新高。累计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县级示范园1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1个,发展家庭农牧场160个。流转土地23万多亩,农机总动力达到41万千瓦,机耕达到36%,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新网工程”加快推进,农资现代化经营、配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攻克肉羊胚胎移植及产业化开发等关键技术,实施肉羊胚胎移植13000多例。注册农产品商标16个。
2016年是神木县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壮大,实施高效节水农业8万亩,建设宽幅梯田1.4万亩,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0个,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实现粮食总产量19.33万吨,农业增加值13.24亿元,增长2.7%。(www.xing528.com)
2017年,神木市着力稳增长促转型,发展成果更加丰硕。特色现代农业得到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7个、农民合作社133个、家庭农场55个。尔林兔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及6个农业龙头企业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区,“神木黑豆”“神木小米”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实现农业增加值14.33亿元,增长5%。新兴消费业态加快培育,市镇村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已建成镇级物流配送中心1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93个。
2018年,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着力建设北部草滩区畜牧养殖、中南部丘陵区有机小杂粮、沿黄地区果品红枣3大区域性农业产业基地。新增省市级农业示范园4个、合作社10个、龙头企业35家,新认定家庭农场70个。加大长青、盛科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支持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加快果蔬物流冷链综合体建设,支持电商农业、订单农业、休闲农业、近郊农业发展,打造了一批种养一体、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培育创建一批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力推介“神木小米”“神木黑豆”等拳头产品,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
2019年,市政府出台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22条,新增特色作物种植面积1.3万亩。栏杆堡镇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长青农业成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扎实有效开展了双培双教工作,189名农民获得高素质职业农民称号。同时瞄准产业短板,精准招商引资,柔性显示材料、康师傅脱水蔬菜等115个具有转型带动力的项目加快落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00亿元。
[1]助保贷款是政府和银行合作的一款贷款产品,主要针对养老保险缴费的贷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