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政府成立了工农教育委员会,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县、乡镇、村采取举办农民夜校、短期培训班、送字上门等形式,开展以扫盲识字、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的农村业余教育。1992年,全县共办起12所乡镇农技校,有3318名职工接受岗位培训,14810名农民接受了文化知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全县举办扫盲识字班1051个,有专职教师169人,学员2991人;扫盲业余夜校910所,农民技术学校40所,专职教师74人,兼职教师57人,学员5046人;其他形式的学习组织119个,学员5626人。全县87191个15至40岁少青壮年文盲中,有76083人脱盲,占少青壮年文盲总数的88%。经省、地、县组织专人核查验收,神木县为基本无盲县。
1995年,县教育局调整、培训了各乡镇成人教育专干,每个乡镇办1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要求各村组成立扫盲机构,查清文盲人数,制定扫盲工作计划,尽快扫除文盲。对未脱盲的青年人采取不安排生育指标、不划拨宅基地、罚款等强硬措施。从1995年起到1997年每年完成3400名扫盲任务,脱盲率达到85%以上,基本扫除1000名青壮年文盲。到1998年全县文盲人数下降到1288人,非盲率达到99.2%。1998年实现了“两基[7]”达标,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两基”达标先进县,并予以奖励。
为了巩固扫盲成果,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工农群众文化技术水平,县政府从实际出发,采取举办业余学校、短期培训班、函授班、组织职工自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在职干部职工及工农群众的文化、技术水平。1987年,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培训职工1382人,毕(结)业1085人,培训工人419人,毕(结)业383名。1988年培训在职职工1375名,毕(结)业1168人。当年组织干部职工举行了两次自学考试,有85人领到了高中毕业证书,20人领到了初中毕业证书。1989年组织50名职工参加高中自学考试,全部合格。7人参加高等学校自学考试,300多人参加陕西省农业广播学校自学考试,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1989年,神木县以县、乡镇举办蔬菜、西瓜培训班20期,参加培训的农民1675人。咨询服务2100人次,培训西瓜、甜瓜栽培骨干250人。业余教育的广泛开展,使全县涌现出了呼家圪台乔光华、前贺家坡村赵昌昌、白家大庄村白补堂等一批农民科技示范户。1990年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学历层次,县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与10多所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通了高升专、专升本、高升本三个层次73个专业的函授进修班,至2005年末,共培训学员8000人次,在校学员1265人。通过举办长、短班培训,为全县及周边地区对人才市场不同需求创造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为全县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www.xing528.com)
2006年,县政府投资100万元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乡镇农民技术学校培训青壮年农民11800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和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对18岁至40岁初中以上文化的800名青年农民进行机动车辆驾驶、机电、建筑装璜、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煤化工等6个专业的培训。在1至2个月的培训时间里,采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企业联合办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学校按照市场需求,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定向培训人才。乡镇农技校则面对1100名18岁至55岁的青壮年农民开设舍饲养畜、果树、大棚蔬菜、薯豆、农机操作与维修、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农村财会等8个专业课程。培训时间一般以3天为一期。在农、林、水、牧系统抽调理论水平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8名高级业务骨干、32名中级业务骨干作为专兼职教师,在业务单位和乡镇落实了60名管理人员作为专兼职班主任,以乡镇农技校为基地进行教学培训。
截至2012年,县财政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培训农民实用技术人才7万人(次),驾驶、煤炭化工、计算机应用等10多个专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才1万多人,转移就业率达85%,为全县农业生产水平快速提高、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收入增加做出了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