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国营商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国营商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营商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得到贯彻,神木县国营商业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行车、家电、摩托车、汽车等高档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神木县国营商业也随之发展。

神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国营商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一)国营商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得到贯彻,神木县国营商业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百货公司、副食品公司、药材公司等国营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和年利润额都相当可观。1979年,神木县商业零售额达到2342万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行车、家电、摩托车汽车等高档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神木县国营商业也随之发展。1982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五金交化公司和石油公司等国营企业。据统计,1982年,五金交化公司年纯销售额达135.9万元,利润为3.12万元。石油公司油品年吞吐量达6971吨,年纯销售额为244.6万元,利润为17.4万元。1983年后,神木县陆续实行“分级包干”“超额分成”“利润承包”等责任制,商品销售总额连年增长。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神木县政府开始推行商业体制改革。在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前提下,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竞争,允许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减少流通环节;确定供销合作社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实行由“官办”到“民办”的转变;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大中型企业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小型企业实行承包或转变所有制性质;取消或部分取消对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和对工业品的统购包销制度,开拓了多种购销形式和经营方式。1997年,神木县商贸办在商贸系统内推行“先售后股、合作经营”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即按照先出售、后改制、再规范的步骤,将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确认后的净资产出售给内部职工,改制后企业全部资产为职工个人所有,归集体占用,共同使用,实行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并留有公共积累的改制模式。领导体制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企业职工既是雇员又是股东,通过劳动和资金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当年将食品厂、尔林兔综合贸易公司、物资公司、木材公司、物资中心等5户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对五金交化公司实行了“下岗分流、分散经营”的改制。1998年又完成了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两户企业的改制。

神木县在商贸系统国有企业改制中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曾受到榆林行署的充分肯定。《陕西日报》于1997年10月2日为此做了专题报道。神木县商贸办于1997年被榆林商务局评为“先进集体”,1997年至1998年,连续两年被榆林行署评为“商贸流通工作先进单位”。

(二)民营商业

1981年后,国家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神木县在大力发展乡镇集体企业的同时,在经营范围、市场管理、资金借贷等方面采取优惠措施,积极扶持个体户从事商业,使城乡个体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民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到1984年,全县从事修理、饮食服务、零售百货、食品、烟酒的个体户有1051户。之后,平均每年增加403户。2004年,随着现代城市商业格局的确立以及能源重化工产业的带动,商贸流通行业呈现出强劲扩张态势。截至2008年底,个体工商户达1.3万户,全县民营企业劳动就业人员10.8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批发零售餐饮业零售总额2.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50万元,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效益型民营企业大量涌现。整个商业布局成多业发展趋势,大型商场、百货便利店基本覆盖了全县的服务网络;连锁经营店,以品牌带动,结合特许经营,成为市场热点;新兴综合市场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以及歌舞厅、茶馆、美容店、健身房、网吧、度假山庄、休闲洗浴等成为商业新宠。2004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18.4%。2012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低迷影响,神木县煤炭产业陷入困境,与之直接相关的民间借贷崩盘,累及绝大部分商贸业。但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达到31.3亿元,创历史新高,只是增长速度放缓,比上年仅增长7%。截至2012年底,神木县民营企业达到创纪录的4948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8万户,民营经济成为商贸领域的主力,对县财政贡献率超过70%。

(三)集市贸易

商贸集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神木县城乡的集市得到迅速发展,集市贸易成交额逐年攀升。1983年全县城乡集市贸易发展到31个,集市贸易成交额达710万元。在城乡的集市上,小商小贩沿街摆摊设点,有做粮食交易的,有出售山货和日用品的,交易活动十分活跃。农民在推销自己农副产品的同时,换取自己必需的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

1990年后,随着神木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全县中南部的农村人口逐步向县城及北部工业重镇迁居,在10年多的时间里,中南部农村大约有80%以上的人口流出,传统的农村集市有的已经停止,有些虽然还在延续,但日渐萧条。

神木县城和各乡镇大的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庙会,县城的东山(即九龙山)和西山(即二郎山)庙会,农村的天台山、西津寺、河津寺、宫泊、张文庙等庙会规模比较大而且也很繁荣。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庙会往往与封建迷信有一定关系,政府改称为物资交流大会,侧重商品交易功能。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农村固定居住的多为老年人,庙会更多地体现出联络亲情的功能,其商品交易功能日益弱化。尽管传统的集市、庙会不再是商贸业的主流,却依然可以起到搭建城乡经济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

商贸市场 1987年,随着神木煤田的开发,神木县外来人口急剧增长,原有商贸流通形态逐渐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县委、县政府坚持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工商监管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建设市场的办法,动员社会力量兴建商贸市场。

从1987年以来,神木县陆续在县城新建了驼峰、沙渠、同丰、南关、水龙等5家大型农贸市场和王庄、水龙、广汇等3家建材市场以及东兴综合市场、商贸大厦等商场。在乡镇新建了大柳塔农贸市场、大柳塔镇前柳塔村福康综合市场、店塔镇兴阳综合市场、店塔镇店塔村农贸市场、尔林兔畜产品专业市场和锦界农贸市场。截至2012年,神木县共建成各类商贸市场40多个。所有的农贸市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均由农副产品销售、活畜交易、干货、蔬菜、水产、粮油专卖等多个功能区组成。商贸市场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服务设施环境,解决了长期以来构成的以路为市、以街为市、占道经营、人车混乱的局面,为商品经营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经营场所,有效促进了城市建设。对改善市容市貌,治理市场环境,整治脏、乱、差状况,促进市场规范化管理起到了较好作用。

2008年,神木县试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并与新网工程、家电下乡活动紧密结合,大力推进超市下乡,打造标准化农家店,有效释放城乡市场需求,激活城乡居民消费活力,健全和完善城乡消费网络。至2010年,共建成配送中心8个,农家店98个,农资店57个,网点覆盖率达100%,农村商贸物流网络初步形成。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旧货流通和资源再生利用市场建设,到2012年,神木县境内成立了90多家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网点遍布城乡及矿区。成品油经营市场也由国有主渠道转向社会分散经营,截至2012年,全县加油站网点发展到101个。

城乡商贸市场的建设,既引导了生产消费,稳定了商品价格,规范了交易行为,同时又増加了财政收入,广泛吸纳了社会就业。到2012年,全县商品交易市场直接从业人员近5000人,间接从业人员约3万人。全县消费品市场交易额达16.2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8%,其中交易额过亿的市场就有5处。

展会 为了给民营企业开拓经营思路、拓展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神木县从2007年开始到2012年,每年举办1次民营经济博览会暨民营企业产品展销展示会。博览会期间,县委、县政府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举办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民营经济工作会上,表彰年度10强民营企业。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知名学者举办论坛、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安排多场次明星阵容的精彩文艺演出。民营经济博览会为扩大神木、榆林及周边省市、地区民营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品牌竞争力,促进企业间的商贸交流与合作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榆林市、延安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山西省吕梁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周边省、市、县、区以及港澳地区的企业也来参加神木县的博览会和产品展销展示会,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也有企业前来参展。

政府搭台,民企唱戏,招才引智,联合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博览会为地方民营企业之间、本地民营企业与外地民营企业之间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对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创造了机会。县内许多企业也多次赴西安、广州、佛山、成都、重庆等地,参与产品展示与展销。至2012年,6届博览会总计达成70多亿元签约资金,推荐项目100余个,涉及产品2000多种。

(四)城市商业

从1987年开始,神木县从传统商业形态逐步向现代城市商业转化,城市商品流通规模显著上升。经过10年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87年的0.537亿元上升到1997年的2.487亿元。

2003年,县城的麟州街建成以后,城市商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至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16亿元、5.34亿元和11.4亿元,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城市商业贡献率超过70%。到2012年,城市道路网络建成长约120公里的主干道以及4个占地10公顷的城市中心广场,构成了多个城市商业功能区。城区面积拓展到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20万。神木县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较为完善、服务辐射范围较广的区域商业中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6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7.7%。

饮食服务业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掌握传统饮食技艺的人开始兴办具有神木地方特色的饭店。到1991年,全县饮食服务机构达到822个。最大的饭店是由县政府投资建设的神木宾馆。一些国营、集体经营的老企业采取租赁承包等形式转为个体经营。最具活力的是个体、私营饮食业者,数量庞大,人员较多,从业者有900多人。1992年至1995年,全县饮食业经营稳定,起伏不大,利润可观,市场竞争渐趋激烈。

1997年,全县饮食服务业突起,全年餐饮业零售额975万元,是上年的6.17倍。1999年底,全县社会餐饮网点达到1165个,从业人员3064人,个体私营业市场占有率为98%左右,国营企业基本退出饮食服务业序列。

从2000年起,龙华酒店、天都酒店、亚华宾馆、五洲大饭店等大型商务酒店、星级酒店陆续开始营业,餐饮住宿一体化经营开始引领潮流,住宿业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小饭馆遍布街头巷尾,许多国内知名火锅店入住神木。2001至2008年,餐饮住宿业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68%。服务项目日渐增多。洗浴按摩、休闲娱乐、婚纱摄影、美容美发、歌厅、网吧等现代服务业应有尽有,在商业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与日俱增。

2008年后,整个行业进入超常规发展态势。世纪金源酒店、天峰国际酒店、兴杨国际酒店、世纪星光酒店、五洲国际大饭店、王府国际酒店、铂金汉宫酒店等20多家大型酒店投入运营。亚华商务酒店、天峰国际酒店等大型酒店可容客1000人以上。到2011年,县城一次可供800人以上进餐的酒店已达20多家。截至2012年底,全县餐饮住宿业销售额突破10亿元,比上年增长83.3%,全县有餐饮业经营网点2600多个,从业人员约3万人。

五金百货业 五金交化公司、大柳塔商业批发站曾是神木县五金交化领域的国营支柱企业,平均年购进总值为337.5万元,销售总额为458.2万元,利润5.4万元。1987年至1988年,五金交化公司销售、利润、购进、税务4项主要指标大幅度上升。1988年,公司商品销售额达到5681万元,实现利润9.1万元,创出该公司历史上最佳经营效益。(www.xing528.com)

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开始逐步介入五金百货业领域,五金交化市场呈现激烈竞争趋势。

1992年后,县五金交化公司连年亏损,难以为继。1997年11月实施了下岗分流、分散经营的体制改革,由此退出了市场。之后,大柳塔商业批发站也实施了体制改革,职工全部下岗分流。随之个体、私营五金交化企业迅速发展。2001年,批发网点发展到6个,零售网点为86个,从业人员达到482人,逐步进入了良性发展、有序竞争的轨道。2010年,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零售额为21484.1万元。

改革开放之初,神木县百货公司是全县最大的国营百货企业,拥有1个批发部,3个零售店,职工78人。1986年,销售额达698.8万元,年利润15.1万元。后来,个体百货经营业者逐步进入百货市场,竞争激烈。从1997年起,百货公司商品销售额开始下滑,各项经济指标连年下跌,成为县内国营商业第一亏损大户。1991年末,国营百货公司商品购进总值为360.2万元,商品销售总额为309.7万元,较1986年的销售额下降了389.1万元,亏损额22.6万元。而同期个体百货经营业者的商品销售额大幅上升,日益兴旺。

1997年10月,县城东兴街一条长达20多华里的城市主轴街道建成,商业带动效应十分明显。购物中心、品牌店、专业店、连锁店、大中型超市等多个业态陆续出现,百货商业真正开始步入城市商业发展的快车道。2000年至2011年,县城有爱家购物商场、百姓家园购物广场、东兴购物广场、新世纪购物广场、大悦百货购物中心、恒生国际商城、西亚购物中心、中亚购物商场、万千时尚购物中心等10多家大型百货商店相继开业。至2012年,县城有中型超市70余家,服装类品牌专卖店68家,各类小百货、小超市不计其数,大型综合购物商场8处。百货商场在东兴街、麟州街、纬一路和人民路等街道错落分布,特色街区渐趋成熟,形成驼峰西路、古城区东大街等百货商业中心街区。大型购物商场作为主力业态,异常繁荣。

土特产品与日用品业 改革之初,神木县农副土特产品与日用品的购销主要由县农副产品公司、畜产品公司及各基层供销社经营。

1987年至1988年,神木县爆发了一场羊绒毛收购大战。由于当时羊绒毛收购价格猛涨,有众多商贩介入其中,牟取暴利。一时间,倒贩羊绒毛和羊绒毛掺沙造假,成为全县城乡群众谈论最多的话题。这场商战给国营专营企业带来巨大冲击。首先是国有供销商业逐渐失去以往的主体地位,走向萧条。县农副产品公司、畜产公司等企业失去依托,购销一落千丈。

1992年之后,县畜产品公司业务陷于停滞状态。1994年实行了公有民营、分散经营的体制改革,率先退出了本行业。县农副产品公司则逐步缩小经营规模,主要营销日杂用品、烟花爆竹等,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左右。至2009年,该公司也实施了国有民营改制,标志着国有商业在这一领域终结。

国营企业退出后,许多私营企业、个体户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1998年,神木县兴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主要经营羊绒毛收购、加工、销售,兼营其他副食批发、零售等,注册资本50万元。2005年,神木县四妹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以“四妹子”品牌的小米绿豆红小豆、红枣为主导产品,并致力于陕北剪纸、旅游产品、小杂粮繁种、科研示范基地建设,是一家集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员工60多名。2008年,在神木新村投资3000万元修建占地80亩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厂,年产“四妹子”小杂粮万吨以上,产品遍及西安、北京、上海、南京等国内大中型城市,是最有实力的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011年,四妹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第四批省级龙头企业。另有五哥哥、金土地、黄土情等多家农副土特产运营公司先后跻身于全县土特产品的营销行列。

屠宰业 1978年之前,神木县设有专门屠宰场。1978年5月,县屠宰场改建制为神木县食品公司,属国有企业,有职工69人,拥有1个冷库、1个贸易中心和2个零售商店,固定资产217.9万元。公司以经营猪、羊、牛肉、杂畜肉类为主,兼营禽蛋、水产品等,并承担定点屠宰、集中检验职责。

进入1988年,神木县肉食品市场竞争加剧,个体经营者越来越多,县食品公司在竞争中渐渐失利。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县食品公司加入“羊绒毛大战”,走上了以副养主的跨行业路子,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1989年羊绒毛价格下跌,市场波动较大,县食品公司严重亏损。1990年亏损额19.2万元。至1998年4月,县食品公司按照“先售后股,合作经营”的原则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更名为神木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后,神木县先在城区实施了生猪的定点屠宰工作。1998年,在榆林市率先把定点屠宰工作的范围扩大到羊子之后,县政府制定了《神木县生猪菜羊屠宰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了神木县生猪菜羊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

2001年,全县逐步在大柳塔、店塔、锦界、西沟等重点乡镇设立了定点屠宰厂。至2008年,定点屠宰企业达到5户,城区内生猪菜羊定点屠宰率、定点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重点乡镇生猪菜羊定点屠宰率、定点屠宰检疫率均达到95%,年屠宰生猪12万多头、羊子10万多只。2009年,全县有4户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通过了省商务厅星级认定。其中,大柳塔镇利民屠宰有限公司、店塔镇晨源定点屠宰有限公司为一星级定点屠宰企业,锦界新源肉联有限公司为二星级定点屠宰厂。2010年10月,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停业。

2010年,神木县志诚肉品加工有限公司开始投产试运行,同时规划设计家禽定点屠宰项目。当年定点屠宰生猪154563头,菜羊73000多只,病害肉无害化处理396多头,折合肉品35640公斤。在榆林市率先实现了羊子定点屠宰,杜绝了私屠滥宰现象,各定点屠宰厂猪、羊肉品市场占有率均达90%以上,实现100%定点屠宰进厂检疫,100%肉品出厂检验,对不合格肉品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到2012年,全县已形成生猪25万头/年,羊子35万只/年的宰杀能力,可向全社会提供3.1万吨经过检疫、检验的安全肉品。定点屠宰网点基本上覆盖全县。全县共有屠宰技术人员40人,肉品质量检验人员14人,取得省、市颁发的从业资格证。

(五)供销合作商业

1978年,神木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下辖农副产品公司、畜产品公司、皮毛厂、生产资料公司、工业品公司、废旧回收公司等9家公司和22个基层供销社。基层供销社分布在全县22个公社,主要经营日杂用品、生活资料、农资商品等。基层供销社是服务“三农”的窗口,计划经济时期是全县财政盈利大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县供销事业发展迅速,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经营商品的种类不断增加,营业额逐年上升。

90年代初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受到市场冲击,效益下滑,经营萎缩,亏损额不断增加,经营难以为继。1994年起,22个基层供销社职工几乎全部下岗,仅有个别职工留守单位或自行组织经营。2007年下半年起,各基层供销社收归县供销合作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纳入公司经营网点。基层供销社职工全部由县财政统一缴纳养老保险、医保并参照失业保险金发放生活费至退休。

2004年后,县上陆续对生产资料公司、畜产品公司、工业品公司、废旧回收公司、农副产品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对皮毛厂、供销商场、建材公司等单位进行拍卖。

2011年3月,由神木县地灵复合肥有限公司、神木县助农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神木县新源再生物资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神木县兴供贸易有限公司、神木县康全德工贸有限公司、神木县长青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分公司出资注册神木县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与神木县供销社一套人员,两块牌子。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部、烟花爆竹经营部、废旧物资回收经营部、网络经营部和综合经营部等5个经营部。负责经营化肥、农药、地膜、农机具的销售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小杂粮加工销售、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等业务。

神木县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有农资、日用品等供应网络60个,遍及全县21个乡镇。2012年,该公司生产资料经营部销售化肥3万多吨,烟花爆竹经营部销售烟花爆竹5000余箱(销售额约400万元),日用品配送中心配送额200余万元,农资配送中心配送额3000余万元,农产品配送中心配送额1000万元。

(六)粮油商业

粮油收购 1976至1980年,神木县粮食局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群众自愿出售余粮的积极性很高,5年共完成购粮3218.5万公斤,平均每年超额403.7万公斤。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尽管相对加重了粮食收购任务,但每年仍能超额完成任务。据1982年底统计,农民自愿出售余粮5000公斤以上者两户,1500公斤以上者近百户,500公斤以上者不计其数。

1987年后,粮油商业市场由国营粮食经销企业和个体粮油商业户共同组成。在经营方式上,国营企业采取合同购进或议价购进,平价销售,或采取议价购进,议价销售两种办法。个体商户则采取自由购进,议价销售,完全按市场需求购进品种,按市场价格自由议销。从此,全县城乡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大米和白面,终于告别了过去那种只能吃本土生产的五谷杂粮的日子。

粮油销售 1979年后,为了搞活经济,满足市场需求和调剂人民生活,神木县在计划供应粮食的同时,恢复了粮食议价销售业务,价格一般比国营牌价高出1至1.5倍。到1983年全县议价销往外地各种余粮累计265.5万公斤,年均53.1万公斤,群众增加收入350多万元。国营粮食部门向本县群众议价销售白面、大米、莜面等粮食744.5万公斤。

为了保证社会各方面的需要,1987年后,粮食部门采取平价粮油销售、农村救灾粮供应和粮油议购议销等3种方式进行粮油销售。从1988年起,平价粮油调拨实行指标控制,超销自负,一定3年不变。1991年,国家取消了粮食平价供销制度,提高了统销粮食价格,对平价成品粮供应价作了大幅度上调,使商品粮供应价格趋于市场价格。1993年,国家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停用粮本、粮票和油票,实施近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定量供应办法正式废除。至此,全县向粮油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方向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