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田开发以来,随着政府对农业的大量投入,农业机械在全县广大农村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事活动工具逐步被高效先进的农业机械所替代。农业机械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多,需求量急剧增加,农业生产迎来了跨越式发展黄金期。累计完成中央补贴资金3270多万元,市级补贴资金820多万元,县级补贴资金2430多万元,拉动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近1亿元,农机具原值已达4亿多元。全县所有乡镇粮食加工、饲草加工、玉米脱粒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20世纪70年代,神木县农村普遍使用铁锨、镢头、土犁、锄头、镰刀、连枷、碌碡、石磨、石碾等传统农具。这些农具大部分是农民自己制作和由私人开设的小铁匠炉、木匠铺加工而成。80年代后,北部乡镇基本实现机械化与半机械化作业,南部窟野河与秃尾河流域及黄河沿岸水滩地区也采用了半机械化耕作。传统的铁锨、镢头、土犁、锄头仍是农民的主要工具。
煤田开发以来,随着政府对农业的大量投入,农业机械在全县广大农村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事活动工具逐步被高效先进的农业机械所替代。农业机械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多,需求量急剧增加,农业生产迎来了跨越式发展黄金期。2004年以后,随着国家对于农民个人、农机专业户购置和更新农机具如三轮车、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玉米收获机、甘薯收获机、机动喷雾喷粉器、铡草机、秸秆粉碎机等农机具给予补贴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民购买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机化作业能力和水平提升,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截至2012年底,全县农机具拥有量达到4万多台(件),农机总动力29.47万千瓦,北部滩地机械化作业程度达到86%,中、南部乡镇机械化作业程度达到30%,机耕面积达28万亩,机播面积达20万亩,机收面积达10万亩。累计完成中央补贴资金3270多万元,市级补贴资金820多万元,县级补贴资金2430多万元,拉动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近1亿元,农机具原值已达4亿多元。建成市级农机示范镇1个,县级农机示范村10个,确定了“平安农机”示范镇3个,“平安农机”示范村10个。全县所有乡镇粮食加工、饲草加工、玉米脱粒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