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凉故事:慕天颜化缘济灾民,感人一幕

平凉故事:慕天颜化缘济灾民,感人一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颜在寺山读书是在1638年前后,除了专心学习,还经常跟师傅外出化缘,借此了解民情。天颜望着这家人流泪了。天颜亲自访问,调查了附近各村断粮人家的情况,把化到的粮食很快分下去了。天颜由于在寺山读书和化缘,与官道岔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天颜动员爷爷拿出家里的储粮设点济民,还动员官道岔的几个富户拿出陈粮三十二担,磨成炒面定点放食。

平凉故事:慕天颜化缘济灾民,感人一幕

静宁志》记载:慕天颜(1623~1696),字鹤鸣,清顺治、康熙时人。少时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十五岁补为州学员。在州学,天颜觉得没有共同切磋学问的贤师良友,遂带上粮食到州西岩寺研读寺藏的佛教经典《大藏经》。不到一年全都读完,回来又潜心精读《论语》,三个月遂觉豁然贯通,从此作文议论泉涌,清真峭拔。

他二十三岁乡试中举,九年后考中进士。任过浙江钱塘县令,河南开封府同知,广西南宁府同知,福建兴化府知府,期间曾奉康熙诏旨以兼理主常卿的身份担任正使招来盘踞台湾的郑经。1670年升湖广上荆南道,后改任福建兴泉道,后又任江宁、苏、松、常、镇、淮、杨七府和徐州的承富布政司布政使。康熙十五年升为江苏省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后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御史,遂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1684年任湖北巡抚,1688年任漕运总督,1696年病逝于江苏吴县,享年七十三岁,葬于苏州穹窿山。

天颜少时静宁常遭大旱,人互相食,哀鸿遍野。其家有藏谷数千担,他对祖父说:“藏这么多粮食干什么,何不现在拿出来赈济灾民?”祖父惊异其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气度,于是散粟救灾,救活了几千人的性命。

天颜在寺山读书是在1638年前后,除了专心学习,还经常跟师傅外出化缘,借此了解民情。有一天,他来到官道岔西坡的湾儿里,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在痛哭,旁边有几个面黄肌瘦的男女在劝说,可是这对夫妇越哭越伤心,他们连连喊叫着:“天啊,我的孩子,刚才还吼着要馍馍,咋一会儿就成这样了……”天颜看得心里发酸,忙过去问是怎么回事,孩子咋了?原来这家人姓慕,夫妇俩四十岁上才生了个儿子,家里本来就穷,又遇灾荒,已经几天没吃饭了,孩子给活活饿死了。

天颜听了,忙对哭泣的夫妇说:“我看看,孩子也许只是饿晕过去了。”他摸了一下孩子的胸口,心还跳着,就说:“我这儿有一碗面,赶紧做些糊糊给灌上。”孩子喝了些糊糊,一会儿就醒过来了,嘴里不住地嚷着“要馍馍”。天颜望着这家人流泪了。他赶忙回到寺山,背来了二升白面和几碗小米,送给这家人暂度饥荒,夫妇俩千恩万谢说:“我慕家遇到贵人了,救活了我儿子,还给我们送来了米面,这大恩大德我们这辈子都报答不了啊!”天颜说:“救苦救难这是做人的根本。我也姓慕,咱们是一家人呢。”

又有一次,他来到官道岔,想在几个大户人家多化些粮食,救济那四五户断了顿的贫民。可是转了一天,只化到了几碗面。这年头,人们把粮食看得比金子还贵。最后他来到东坡一个姓王的富户门前,谁知正碰上这家老爷子得了重病,正穿老衣呢,哪还能顾上这事儿?天颜正想回去,被王家的管家叫住了:“听说慕少居士是个贵人,能救活人命,如若救活我东家,我们肯定给很多粮食酬谢你。”他问东家得的什么病,管家说是伤寒。这一说倒把天颜提醒了,治这病他爷爷有个偏方,他代笔给人开过几次,何不试试?

管家把天颜带到东家的病床前,老爷子已经奄奄一息了。天颜装模作样地号了脉,又向家人问了病情,就开了那个偏方,让人连夜取药吃上看情况。管家给天颜装了三升面作为酬劳。

颜回寺的第七天早上,他正在专心研读,王管家来了。他一进门就磕头道谢:“你年纪不大,手艺真好。我东家吃了你的药,病全好了。你真是活菩萨呀!”天颜让他坐下,说:“我有什么能耐,只是急了碰运气。”管家说:“我代东家专门来向你酬谢,愿化三担糜谷济贫。”天颜说:“多谢东家慷慨,我替饥民谢谢他。”天颜亲自访问,调查了附近各村断粮人家的情况,把化到的粮食很快分下去了。

天颜由于在寺山读书和化缘,与官道岔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640年,张一谅集饥民千人据界石铺,后被官府驱散,到处流浪,而且饥民中流行着瘟疫。天颜动员爷爷拿出家里的储粮设点济民,还动员官道岔的几个富户拿出陈粮三十二担,磨成炒面定点放食。饥民暂时安顿下来了,防止了疾病的蔓延。

天颜考中进士后,最后一次登上寺山,望着眼前的景色,顺口赋词一首:

调寄长相思——登西岩峰望九龙岔(www.xing528.com)

古道

车马

驼铃声中过商贾。

山顶设关卡。

八大家,

四小家,

二十四个殷户家。

往事怀不暇。

(王知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