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规(公元104——174),字威明,东汉安定朝那人。安定朝那,即今华亭县西北部、平凉市西部、泾川县全部。在华亭县境内有皇甫山、朝那山、朝那湫和位于东华镇黎明川的“皇甫别业九曲池”。皇甫规受数代将门家风的影响熏陶,文韬武略,先后做过郎中、泰山太守、尚书、弘农太守、护羌校尉、度辽将军,受封寿成亭侯。皇甫规一生洁身自好,不与邪恶势力同流,爱才举贤,拒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汉顺帝永和六年即公元141年,西羌族谋犯长安,包围安定郡。朝廷着将军马贤督诸郡兵进剿。当时皇甫规为地方布衣,但他审时度势,认为马贤不爱恤士兵,军纪松弛,微胜则虚张声势,军败则隐匿不言,认为此战必败。不久,马贤兵败。安定郡官员得知皇甫规懂兵事,有谋略,遂意他为功曹,着率甲士八百御敌,每战必克。从此,皇甫规步入仕途。到了东汉后期,朝廷腐败,经济萧条,灾祸频繁,民不聊生,遂引发了各族此起彼伏的反抗。公元161年,泰山人叔孙无忌聚众为叛,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朝廷召皇甫规为泰山太守主剿抚事。他到任后采取征抚结合的方法,使形势转危为安。这年秋天,东西羌大聚,声势浩大,他率兵讨伐,边境遂告平定,丝绸之路复通。因皇甫规招抚降羌有功,被授度辽将军。公元167年,敕升皇甫规为尚书,弘农太守,不久封寿成亭侯,封邑二百户,皇甫规辞让未受,又改任护羌校尉。
皇甫规为人清正爽直,一生为官,却又几度辞官。在他身上,较少官场习气,更多的则是书生意气。他虽任武将要职,军务繁忙,但在平时习文立传,著有赋、铭、书、章、表、教令等名著27篇传世。
他性格古怪,从不与庸碌势利之人来往。他从度辽将军职务上解官后,居安定朝那故里,同乡中有一个因行贿而升至雁门太守的人,此时也去职在家。这位原太守认为,皇甫规虽解甲归田,但朝廷一直都很器重他,以后必受起复,此时正是个不可错过的攀附机会。于是拿上名帖重礼前往拜访。当时,皇甫规正躺在床上看书,守门人报说有位太守求见,他听后置若罔闻。过了一会,那人来到床前,皇甫规也没有下床,这位太守十分尴尬。正在这时,守门人又报说王符来到,皇甫规听了连忙起身下床,来不及系好衣带,就出去迎接。他拉着王符的手回到屋里,相坐畅谈,气氛极为融洽。王符是皇甫规同郡人,年轻时发奋著作,写出了流传后世的《潜夫论》等名著,其人一生淡泊、宁静,视功名利禄为粪土,因而深得皇甫规的敬佩和尊重。为这件事,郡中老百姓还编了两句歌谣:“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意思是说,在皇甫规的眼里,一位太守还不如一位白衣书生。
皇甫规任弘农太守时,一日府上有位客人要见他,守门人看来的车马破旧,来人衣衫不整,便很怠慢。不料,这位客人大发脾气,回头就走。守门人越想越不对劲,就将这事告诉皇甫规。当皇甫规得知那人是汉末辞赋大家赵壹时,将守门人狠狠训斥了一顿,急忙派人拿着谢罪信去追赶赵壹,并请他回来叙谈。赵写了回信,表示谅解,但是没有再来,为此事皇甫规懊悔了好长时间。由此可以看出皇甫规与文人交而不与官家近的高风亮节。(www.xing528.com)
皇甫规不但自己一生清白,正气浩然,还严格教育妻子后代要堂堂正正做人。继妻马氏善草书、文章,一直是皇甫规的秘书。皇甫规谢世时,其妻正当盛年,姿容秀美。窃取大权的董卓慕名派车百辆、马二十匹以及众多的奴婢携带钱帛求聘。马氏先是淡妆跪于董卓门府,悲切陈述自己不能再嫁的理由,听到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而董卓却令手下人拔刀威胁,并发怒说:“凭我的威严,天下人都得听从,难道在你一个妇人身上却行不通么?”马氏起身骂道:“你这个异族败类,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还不够吗?我的先族以清德闻于世,我丈夫皇甫规,文韬武略,汉之忠贤,要我听你的驱使?在我身上打主意,做非理之事,纯属梦想!”董卓下令将马氏长发挽系于车辕,乱鞭齐打。士卒多不忍心狠打,马氏却说:“为何不重打,让我速死就是对我的最好关照!”遂头触车辕而死。
皇甫规被权贵多次诬陷,常打算告病回家。有一回,他一王姓朋友去世,灵柩由上郡送往故乡,皇甫规穿丧服越境去迎,还使人告知并州刺史胡芳:“皇甫规擅离军营,违犯军纪,应予劾奏。”胡芳说:“威明欲逃避仕途,我当为朝廷爱才,何能做此事!”公元174年,皇甫规卒于今河南洛阳西北,享年70岁,相传葬于故里华亭县东华镇王峡口村范家庄(古称皇甫九龙川)。
(王秉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