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恒,原名杨永时,军界曾用名渠统,字子恒,以字行。1898年出生于灵台县上良乡杨家庄,少年就读于本乡私塾,18岁毕业于灵台县高等小学,后入甘肃省立第二中学(今平凉一中)学习,因反对学监赵子文打骂学生而被开除。时逢旱灾,父亲交不起粮税,又被县衙扣押,遂满怀激愤外出当兵。1918年入甘肃陆军学校,翌年辍学,于兰州警察局当了警察,次年投奔陕西凤翔靖国军郭坚部当兵。1921年赴绥远,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冯玉祥部陆军第20师80团当兵。因作战英勇,一年后被保送北京南苑军士训练班学习,毕业后投入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此后由于屡立战功,从班长、连长、营长升至团长。大革命失败后,杨子恒率团占据河南新野。1929年,接受十七路军杨虎城改编,在冯钦哉师任旅长。1930年入陕,编入十七路军孙蔚如部,任49旅旅长。1931年11月,杨子恒随孙蔚如入甘,在平凉与新编陆军十三师师长、陇东绥靖司令陈珪璋会合,率兵西进平乱驱吴,经静宁、定西两次战役,打败乱军雷中田,赶走吴佩孚。12月上旬入兰州,孙蔚如任甘肃宣慰使,杨子恒被任命为兰州警备司令。1932年受命计杀陈珪璋,改任陇东绥靖司令,驻军平凉。1934年12月奉调为中央新编陆军第五师师长,移防江苏、安徽之间。1936年6月任陆军167师师长,移防河南。12月西安事变后,杨子恒受河南省主席刘峙派遣,赴西安营救蒋介石,此间结识了中共中央周恩来副主席。1937年1月杨子恒奉命入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授陆军中将衔。6月下旬军政部派往庐山中央训练团受训。后委任为中央陆军新编第50军军长,调往开封。1937年11月日军攻陷南京,中央政府逃往武汉,刘峙按兵不动,并命杨子恒将部队撤退长沙,杨子恒与众将官强烈要求开赴抗日前线。杨子恒请战不允,反被刘峙逮捕扣押,翌年3月以“不听命令,意图叛变”为罪名,在武汉受军法总监部审讯,于右任、张治中、邵力子等人全力营救。1940年重庆当局召杨子恒去中央训练团受训,并委以中将参议,不久又委任重庆师管区司令,杨子恒不就。此后他在重庆被特务监视居住,形同软禁。期间与民主人士广泛接触,1938年12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任军事委员。1942年3月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即中国民主同盟,并与沙千里等人捐款创办《人民时报》杂志,宣传抗日和民主政治,同时为农工民主党机关刊物《中华论坛》投资,使其免予停刊。1946年民主同盟总部迁往上海,杨子恒被选举为中央委员。1947年民盟在香港召开三中全会,决定了“反蒋、反美、反封建剥削”的政治纲领,杨当选为中央委员兼组织委员。1949年9月,杨子恒以中国农工民主党代表身份应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2月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1月任甘肃省交通厅厅长,8月任民盟甘肃省支部主任委员,9月兼任民盟西北总支部委员及中央委员,10月任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团任二分团副团长。1954年被选为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增补为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11月4日因病在兰州逝世,终年64岁。1981年2月25日中共甘肃省委对其予以平反。
杨子恒在平凉驻军期间,关心地方文化教育事业,曾倡导并协助灵台县县长张东野重修古迹灵台,兴建学校。在平凉捐物扩建母校省立第二中学,创建了理化实验室,兴建了大礼堂,书赠“高山仰止”匾额,还捐建平凉女子师范。东调河南前,杨子恒将其驻军营房54间一次赠予省立二中。在平凉期间,他还扩充原陇东秦腔剧团——平乐社,置戏箱,招揽优秀演员。解放初,曾变卖了上海的房产和生意,给兰州新光剧团置办戏箱,增添实力。(www.xing528.com)
(王忠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